2019年A股证券市场分红报告:2608家上市公司进行现金分红

1.1 A股市场上市公司整体现金分红概况
2019年,A股市场(基于中证全指,下同)共有2608家上市公司进行现金分红,占全部上市公司数量的75.14%,分红总额 为10180.48亿元;2018年,A股市场(基于中证全指,下同)共有2776家上市公司进行现金分红,占全部上市公司数量的78.07%,分红总额为9432.07亿元。A股上市公司的分红与中国宏观经济的发展以及自身经营状况密切相关。但随着中国宏观经济的发展已由高速切换为中高速增长,且宏观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增大,在此基础上上市公司的经营环境也会受到影响,并进而影响其分红能力和分红意愿。在这样的宏观环境下,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将会出现分化,那些基本面优良、未来现金流量持续向好并契合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发展的上市公司将会受到投资者的持续青睐。
图片
从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来看,上市公司2018年报整体营收增速为11.64%,净利润增速为-1.3%;扣除金融行业后的营收增速为12.79%,净利润增速为-4.57%,相对2017年报整体收入增速显著放缓且利润更是变为负增长。从2019年前三季度的经营业绩来看,扣除金融行业后的净利润增速仍为负值(-2.23%),也进一步表明了中国经济的下行压力和增速放缓的现状。
图片
分行业来看,相比2017年,所有行业2018年报的营业收入都有所增加,其中排名前五的行业分别为建筑材料(26.09%)、休闲服务(22.73%)、医药生物(19.99%)、化工(19.17%)以及房地产(18.98%)行业;排名最后的五个行业分别为纺织服装(6.86%)、通信(5.09%)、国防军工(5.07%)、非银金融(2.46%)以及汽车(2.12%)行业。
图片
从净利润的增速来看,有一半以上的行业2018年报的净利润增速为负,其中排名前五的行业分别为建筑材料(61.49%)、采掘(47.41%)、钢铁(27.60%)、综合(26.35%)以及食品饮料(26.21%)行业;排名最后的五个行业分别为农林牧渔(-46.48%)、有色金属(-47.05%)、计算机(-52.61%)、通信(-66.07%)以及传媒(-167.82%)行业。整体来看,建筑行业2018年报的表现尤其亮眼,随着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基建行业的发展未来可期。
1.2 行业及板块分布
1.2.1 行业分布
从2019年实施现金分红的上市公司行业分布来看,行业内进行现金分红的上市公司占比最高的五个行业分别为金融地产(82.06%)、医药卫生(80.40%)、信息技术(77.67%)、公用事业(76.29%)和原材料(75.53%)行业。从现金分红总额的占比来看,金融地产行业占有绝对主导地位(39.72%),其次为工业(11.63%)和可选消费(10.68%)行业。虽然医药卫生行业内实施现金分红的上市公司数量占比位居第二(80.40%),但其分红总额占比仅为3.69%。信息技术行业实施现金分红的上市公司数量行业内占比高居第三位(实施现金分红家数高达400家),但现金分红总额占比仅为3.65%,造成该结果的主要原因可能与我国的“半强制”分红政策相关,该行业的高成长性决定了其未来对资金的渴求,而上市公司的再融资需求受制于过去一定期间(三年)的分红情况(这在之前的分红年度报告已经有所解释,在此不作赘述)。
图片
1.2.2板块分布
从实施现金分红的上市公司板块分布来看,无论从分红家数总量、分红家数占比还是现金分红总额占比,上海主板都显著超越其他板块,占绝对主导地位,现金分红总额占比高达75.25%。其次,虽然创业板的分红家数占比位居第二(76.74%),但其现金分红总额占全市场的比例仅为3.33%。
图片
1.3 最终控制人特征
目前中证全指样本股中国有企业数量为1060家,民企数量为2172家,占绝对主导地位。从实施现金分红的上市公司最终控制人分布来看,相较于民营企业,国有企业的分红家数占比(76.04%)略胜一筹,但在分红总额占比上国有企业则遥遥领先。
图片
1.4 股利支付率
1.4.1 行业分布
全市场2018年年报股利支付率的中位数为30.60%,均值为43.07%,市场整体股利支付率为34.74%,仍然维持在30%左右的门槛股利,跟我国的“半强制”分红政策有密切的关系(这在之前的系列年度报告里面已经提及)。
从股利支付率的行业分布来看,各个行业股利支付率的中位数有细微差异,波动区间为26.16%~37.10%;行业整体股利支付率的波动区间为29.35%~54.78%,波动范围较大。具体来看,股利支付率最高的五个行业由高到低依次为公用事业(37.10%)、主要消费(34.53%)、可选消费(34.53%)、能源(31.16%)以及医药卫生(30.52%)行业,股利支付率都在30%以上。相对而言,公用事业和信息技术行业的股利支付率都在30%以下,分别为26.48%和26.16%。根据前文的分析,虽然信息技术行业分红家数占比很高,但是其股利支付率很低,更加说明了信息技术行业的分红动机可能主要是为了满足其自身成长的外部融资需求,不能像传统的成熟行业那样进行高比例的现金分红。
与2017年年报相比,全市场的整体股利支付率略有提高,从32.02%提高至34.74%。从具体行业股利支付率的变化来看,股利支付率有较为显著提高的行业有主要消费、可选消费、信息技术以及电信业务等行业;股利支付率有较为明显下降的行业有能源和公用事业行业。
图片
1.4.2板块分布
从板块股利支付率来看,各个板块2018年年报股利支付率中位数由高到低依次为上海主板、中小板、深圳主板以及创业板。无论从均值、中位数还是整体来看,创业板的股利支付率都排在最后。原因与前文针对信息技术行业的分析较为类似,在此不做赘述。与2017年年报相比,2018年年报各个板块的股利支付率整体都有所提高,其中中小板的股利支付率提高较为显著。
图片
1.4.3 最终控制人分布
从最终控制人的股利支付率来看,无论是国企、民企还是其他,股利支付率中位数没有明显差异,几乎都维持在30%左右;从市场整体来看,民营企业整体的股利支付率要显著高于国有企业。
图片
1.5 股息率
1.5.1 行业分布
根据股息率的计算公式可知,股息率=股利支付率/PE,而根据之前发布的系列年度报告,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支付率整体上来说差异不大,主要集中在20%-40%的区间,因此上市公司的股息率主要受到公司自身估值的影响。从各个行业的估值水平就可以大体解释各个行业股息率高低的原因。
全市场整体的股息率水平为1.93%,估值水平为14.94。从各个行业具体的股息率来看,股息率相对较高的行业主要为金融地产、能源以及公用事业行业,且同时该三个行业的估值水平都处于低位,分别为7.19、12.35以及19.41;股息率较低的行业主要为信息技术、电信业务以及医药卫生等行业,且同时该三个行业的估值水平都处于高位,分别为72.10、50.84以及36.10,这也符合前文对股息率高低原因的分析逻辑。
图片
1.5.2 板块分布
从板块股息率来看,无论是均值、中位数还是整体的比较,股息率整体上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上海主板、深圳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而从各个板块的估值水平来看,则顺序相反。
图片
1.5.3 最终控制人特征分布
从最终控制人的特征来看,国有企业股息率要显著高于民营企业的股息率,主要原因还是因为估值相对较低。
图片
1.6 分红持续性
1.6.1 持续分红公司概况
本文在该部分研究一下,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的持续性,我们统计了过去三到六年连续现金分红公司的分布情况。具体如下图所示,过去三年、四年、五年以及六年连续进行现金分红的上市公司家数分别为1859家、1421家、1233家以及1058家。本文接下来针对这些多年来实施连续现金分红的上市公司情况进行简要分析。
图片
首先,我们针对这些公司进行行业分布分析。如下表所示,按照中证一级行业的分类标准,从行业内占比来看,过去三年、四年、五年和六年连续进行现金分红的上市公司主要分布在金融地产、医药卫生、公用事业、信息技术以及工业等行业,且相对比较稳定,尤其是金融地产行业;而一些传统行业连续现金分红上市公司占比较为低下,以能源行业为例,无论是过去三年、过去四年、过去五年还是过去六年,该行业的分红家数都非常稳定,占比却最低。
图片
其次,从持续分红上市公司的板块分布来看,过去三年、四年、五年和六年连续进行现金分红的上市公司主要分布在上海主板与中小板;但是从持续分红上市公司占该板块上市公司总量来看,上海主板和创业板占绝对优势;深圳主板无论是过去三年、四年、五年和六年连续进行现金分红的上市公司数量和占比都排名垫底。
图片
再次,从最终控制人特征的角度来看,国企过去三年连续现金分红的家数占比都显著高于民企,但这并不一定代表国企分红持续性就优于民企。从过去三年、过去四年、过去五年以及过去六年连续分红家数来看,民企分红家数显著高于国企(当然这与民企IPO的数量有直接关系),但二者在过去三年持续分红上市公司占比上已经没有显著差异(国企为61.82%,民企为61.53%)。从原因上分析,民营企业一方面成长性要高于国有企业,对再融资更有迫切的需求;此外,相对于民营企业来说,国有企业这种固有的“预算软约束”较为严重,政府作为国有企业的一种“隐形担保”使得国有企业在资金短缺甚至亏损时较容易从银行获取借款,从而其在持续分红方面动力相对偏弱。
图片
1.6.2 持续不分红公司(“铁公鸡”)概况
如下图所示,过去三年、四年、五年以及六年未分红的上市公司家数分别为379家、339家、301家以及267家,占整个市场上市公司数量的比例在10%以内,属于少数情况。接下来,本文针对此类多年未进行现金分红的上市公司从行业、板块以及最终控制人的角度分别进行简要分析。
图片
从行业分布来看(数量的行业内占比),过去N年(N指三到六年,下同)连续不分红上市公司主要分布在公用事业、能源、电信业务、原材料以及主要消费等传统行业;过去N年连续不分红上市公司占比最低的为金融地产行业,其次为医药卫生和信息技术行业。因此,结合前文的分析,金融地产行业是所有行业连分红持续性最强的行业。
图片
从板块分布来看,过去N年持续不分红上市公司主要分布在上海主板和深圳主板,占比显著高于中小板和创业板,其中创业板连续N年不分红上市公司占比分别为7.21%、7.66%、7.31%、8.68%,相对来说较为稳定;中小板连续N年不分红上市公司占比分别为10.47%、8.84%、7.02%、5.37%,但波动相对较大。整体上可以看出,因中小企业在我国的融资渠道受限,间接融资比例相对较低,直接融资需求较高(与我国的“半强制”分红政策有较强的关联)。
图片
从最终控制人特征来看,国企过去N年连续不分红占比显著高于民企,背后的逻辑与前文的分析较为类似,本文在此不做赘述。
图片
1.6.3 持续分红公司与持续不分红公司基本面比较
上市公司是否分红与其基本面(成长能力和盈利能力)密切相关,盈利能力较高的公司分红的概率更大。因此,本文接下来针对过去三年连续分红以及过去三年连续不分红上市公司的基本面特征进行比较,看看二者是否具有显著性差异。具体如下表所示,过去三年连续分红的上市公司无论是过去三年、四年、五年还是六年其对应的净利润复合增长率和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都要显著高于过去三年连续未分红上市公司,说明连续分红上市公司的成长性要远高于连续未分红上市公司;从盈利能力来看,连续分红上市公司的ROE水平(10.55%)显著高于连续未分红上市公司的ROE水平(-0.23%)。
此外,本文还比较了过去三年连续分红与连续未分红过去三年净利润的盈亏情况,具体如下表所示,过去三年连续现金分红公司三年连续盈利占比达到98.82%,远高于过去三年连续未分红上市公司该指标的占比43.54%;而过去三年连续未分红上市公司过去三年中两年盈利占比为41.69%,仅一年盈利占比为14.78%。因此,该结果再次验证了连续未分红“铁公鸡”上市公司基本面较差的事实。
图片
1.7分红时间及分红频率分布
根据前文所述,本文的分红区间为2019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我们统计了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的频率分布概况。如下图所示,自2019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A股上市公司(中证全指)总共进行了2690次现金分红(不包括股票分红),其中2018年年报分红2594次、2019年半年报分红84次、2019年三季报分红10次以及2019年一季报分红2次。从实施现金分红的月度分布来看,分红实施主要分布在5月~7月,其中6月份占绝对主导,为966次,占比为35.91%;其次为5月和7月,占比分别为25.99%和24.91%。此外,在12个月份当中,虽然分红集中度较高,但是几乎每个月都有上市公司进行现金分红(除了1月和2月)。众所周知,上市公司的年报、半年报以及季报公布时间分别为报告截止日期往后推迟4个月、2个月以及一个月,那么接下来我们来看看过去12个月的现金分红类型分布情况。
图片
本文将上市公司的分红类型按照分红频率分为年报分红、半年报分红、季报分红。从下表可以看出,我国上市公司主要进行年报分红,家数为2594家,占比为96.43%;半年报分红家数为84家,占比为3.12%;季报分红极少,占比分别为0.37%和0.07%。经过统计发现,年报分红主要集中在5、6、7三个月;半年报分红主要集中在9月和10月。
图片
二、现有红利指数体系简介及红利指数产品概览
2.1现有红利指数体系简介
目前中证红利指数体系布局已经相当全面,包括市场基准红利指数、行业红利指数、国企&民企(最终控制人特征)红利指数以及多多因子策略指数,加权方式主要包括股息率加权、波动率倒数加权以及预期股息率加权等。
从近几年新增的红利指数来看,市场的需求仍集中在多因子指数,如沪深300红利低波动指数、中证高股息低波动指数、中证红利成长低波动指数以及中证高股息策略指数等。从指数的编制要素来看,部分新增的红利指数在选样指标(如纳入预期股息率指标)和加权方式(如采用预期股息率加权、预期股息率调整市值加权等)上都有所创新。
图片
从现有主要红利指数的市场表现来看,由于2018年市场整体大幅下跌,基于红利SmartBeta指数(全收益指数)2018年的收益情况全部为负。具体来看,“红利&低波动”策略指数的跌幅最小,相对收益最高的前四位分别为:高息低波、红利低波100、红利成长低波以及红利低波指数,且都超越了中证红利指数。究其原因主要是在熊市且波动较大的行情下,低波动因子确实起到了一定的防御作用。相对收益排名相对靠后的分别为红利回报、红利潜力、CS高股息以及高股息策略指数。但是整体来看,相对沪深300全收益指数,几乎所有红利相关的SmartBeta指数都具有超额收益。
从2019年红利相关指数(全收益指数)的收益来看,结论与2018年恰恰相反。2019年低波动因子的收益很不理想,所有“红利+低波动”指数的收益排名都较为靠后,如红利成长低波(13.76%)、红利低波100(16.88%)、红利低波(20.94%)、高息低波(21.58%),显著弱于沪深300指数(39.19%),说明低波动因子的收益主要来自于市场下跌时的“防御”作用,降低指数的回撤,但是在市场上涨时,其抓涨能力较弱。在现有的红利指数中,红利潜力指数和红利回报指数2019年的收益最高,分别为46.23%和55.47%,显著超越沪深300指数(39.19%)和中证红利指数(20.88%)。
图片
2.2红利指数产品概览
截止到2019年底,国内市场共有34只红利(高股息)指数产品,净值总额为213.31亿元。相比2018年,数量增加16只,净值增加104.47亿元;从单只产品净值规模来看,排名前五的产品净值由高到低分别为富国中证红利指数增强(37.34亿)、华泰柏瑞红利ETF(27.21亿)、华宝标普中国A股红利机会(22.54亿)、工银瑞信深证红利ETF(15.87亿)以及兴业上证红利低波动ETF(15.06亿)。从标的类型来看,包括主题和SmartBeta策略指数,其中SmartBeta策略指数主要集中在“红利+低波动”因子指数,其次为“红利+质量”因子指数;从标的指数覆盖的市场来看,包括了A股、港股以及沪港深三地市场等。
三、红利策略投资展望
回顾2015年下半年,证券市场波动剧烈、监管政策“变化莫测”、实体经济下行,直接导致投资者损失惨重。相较于追逐股票价格波动带来的“未实现损益”,投资者对获取诸如现金股利 等“确定性收益”兴趣逐渐浓厚,加之监管层对上市公司的分红行为也是愈加重视,因此,自2015年底以来,越来越多的与红利(高股息)相关的主题或者策略指数及相应的指数产品应运而生。
初期,红利指数的编制(供给角度)主要考虑的是历史股息率因子,随着SmartBeta因子投资逐渐被市场投资者理解和接受,红利指数愈来愈多地纳入除历史股息率以外的因子,如低波动因子、成长因子以及质量因子等,目的主要是为了降低风险的同时增强收益。同时,市场投资者的需求(需求角度)也是愈发多元化,有的仅为了获取高股息率(如中证红利指数、上证红利指数),而有的除了要获取较高股息率同时还要分享上市公司自身成长带来的增值收益(如中证红利价值指数、中证高股息精选指数、中证红利增长指数等)。
展望未来,国际政治和经济环境仍不稳定、国际宏观经济政策仍不明朗,在此种情况下,从红利策略的投资角度,我们认为“红利+低波动”策略指数仍将是未来较为主流的投资工具,高股息率保证了投资者的确定性分红回报而低波动又可以在市场大幅波动时带来预期正的超额收益,而且从近两年的新增红利指数产品来看,“红利+低波动”策略指数一直受到市场的追捧。针对此类指数,中证指数公司已经发布了多条,如中证红利低波动指数、中证红利低波动100指数以及中证高股息低波动指数等。
此外,上市公司分红与宏观经济发展和自身经营状况密切相关。上市公司所处经营环境的变化将直接影响其分红能力和分红意愿。在经济增速换挡,下行压力增加的宏观环境下,上市公司经营业绩将会出现分化,那些基本面优良、未来现金流量持续向好并契合经济结构转型发展的上市公司将会受到投资者的持续青睐。因此,对于投资者来说,历史持续现金分红和高股息率并不能代表未来经营环境的不确定性变化,其更希望看到的是上市公司未来能够持续分红且股息率较高。从红利策略投资来看,纳入预期股息率、盈利预期以及质量因子类红利指数将受到投资者的普遍认可和欢迎。中证指数公司根据市场的发展和投资者的需求,已经发布了多条反映前述特征的红利指数,如中证高股息精选指数、中证红利潜力指数、中证红利回报指数、中证高股息策略指数以及中证红利成长低波动指数等。
免责声明
本报告文集信息均来源于公开资料,我公司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本报告及其所含任何信息均不构成任何证券、金融产品或其他投资工具或任何交易策略的依据或建议。对任何因直接或间接使用本报告或其所含任何信息而造成的损失,我公司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本报告文集版权归中证指数有限公司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