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过年喝什么酒?为什么要喝酒?竟然与防治瘟疫有关

图片
作者:赵林
节前,天猫、京东、酒仙网等相继公布过年时期酒类消费数据,基本都是环比增幅基本超过150%。
过年饮酒等习俗自古就有,但起初的目的并非团圆喜庆之类的,其实跟对抗当下的武汉新型冠状病毒意图比较类似——驱邪祈福。
过年饮酒习俗之一:椒柏酒
“正旦辟恶酒,新年长命杯,柏叶随铭至,椒花遂颂来。”北周诗人庾信这首诗反映的就是当时人们过年饮酒的情景,而这里的酒指的是椒柏酒。
椒柏酒又称椒花酒,顾名思义,该酒用椒花与柏叶浸泡而成,会有椒花与柏叶的味道。据说“椒”是玉衡星精,食用后能增强精神头;“柏”是一种仙药,喝了之后可以祛除百病。
甚至在前两年热播剧《芈月传》也有提及,刘涛饰演的王后在元日(正月初一)设宴赐教白酒给后宫各级嫔妃。实际椒柏酒是否在秦宣太后年轻时就出现了,这个当下还难以考证,但至少从东汉时期开始还是有据可依的。
东汉人崔寔撰写的《四民月令》的记载可以看出,汉代春节来临时,家家户户都要喝椒花酒,这也是人们的一种祈福:“喝了椒花酒,吉祥、康宁、长寿。”甚至梁宗懔在《荆楚岁时记》中也记载:“俗有岁首用椒酒,椒花芬香,故采花以贡樽。正月饮酒,先小者,以小者得岁,先酒贺之。老者失岁,故后与酒。”表明过年期间饮用椒花酒在当时已经成为一种传统习俗。
而按照年龄从小到大的顺序喝酒却与现在不同,因为当时认为小孩或者年轻人长大一岁意味着成长。而老年人长大一岁,则意味着距离离去又近一步,所以年轻人长大一岁是更值得在新年里庆祝的事。
南朝梁宗懔也在《荆楚岁时记》记载道:“正月一日……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进椒柏酒,饮桃汤。”可见椒柏酒当时盛行过很长一段时期。
据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椒柏酒元旦(即现在的春节)饮之,辟一切疫疠不正之气。除夕以椒三七粒,东竹叶酒 治诸风热病,清心畅意。淡竹叶煎汁,如常酿酒饮。
可见椒柏酒在当时不仅是过年时期的节庆之酒,还有驱除瘟疫的作用。但这些站在当下是否可信,笔者觉得尤其在当下武汉新型冠状病毒流行期间,不宜病急乱投医,上述各种列举只是针对古代过年饮酒背景及作用的一种描述。
过年饮酒习俗之二:屠苏酒
除了椒柏酒之外,中国古代还有一种过年时饮用的酒——屠苏酒,又名岁酒,可见该酒当时在过年期间的流行程度。据说屠苏酒是汉末名医华佗创制而成的,其配方为大黄、白术、桂枝、防风、花椒、乌头、附子等中药入酒中浸制而成。
华佗之后,中国古代医学名家孙思邈、张仲景、李时珍等诸多名家对屠苏酒倍加推崇,孙思邈著《备急千金要方》:“饮屠苏,岁旦辟疫气,不染瘟疫及伤寒”。
无论从医学名家的著作还是至今流传的屠苏酒配方来看,该酒在一定时期里是起到防治瘟疫的作用。而中国传统意义上的过年,正值开春之际,此时正是瘟疫极易爆发的时期,尤其古代饮用水过滤、消毒设备尚不完善的情况下,通过饮用添加防治药物来防治瘟疫,对于当时来看是符合历史时代的一个选择。
久而久之,也成为中国过年时期的一个习俗。
著名的当属宋王安石诗《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苏辙更是年老时写下《除日》感慨道:“年年最后饮屠苏,不觉年来七十余。”
历经无数典籍所传载,以及中国民间千百年实践之口碑,使其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性和无可比拟的影响力。久而久之,元旦佳节饮屠苏酒便形成了民风民俗。遍及全国各地和多个民族,朝野共之,代代传承。
直至清末林则徐在鸦片战争后期被流放新疆伊犁时仍思念屠苏酒,诗中写道:“正是中原薪胆日,谁能高枕醉屠苏”。
董必武公元1942年元旦在重庆写下《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共庆新年笑语哗,红岩女士赠梅花。举杯互敬屠苏酒,散席分尝胜利茶。”
在中国为数不多的历史文化名酒中,屠苏酒一枝独秀,文化内涵无与伦比。有些地方,还传为神话,以为屠苏酒不但能防治百病,甚至可赐吉祥、降福祉。
随着气候变暖等大自然异常现象加剧,疫病流行频发,尤其2019年末至2020年春节期间,武汉新型冠状病毒流行,市场上甚至传出饮酒能驱除病毒的文章,并得到10万+级别的广泛传播。
笔者觉得自古我国过年期间饮椒柏酒、屠苏酒就有防治瘟疫、祛除百病的作用,但这些均不能作为当下防控甚至治愈病毒的根本依据,只能作为我国过年饮酒历史的一种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