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地中层人事再调整 能否助其实现4000亿元销售目标

中国商报/中国商网(记者 周子荑)在2019年多轮人事调整后,2020年初,绿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绿地)再次“动刀”管理层。据悉,绿地对旗下多个事业部总经理助理进行免职,并对一些总经理助理进行了升职或降职。绿地这些人事调整原因是什么,又能否助力其实现4000亿元销售额的目标呢?
图片
资料图 图片来自CNSPHOTO
据了解,绿地此次对公司内七人进行了免职处理,包括江西、西南、华中、湖南、浙江五个房地产事业部总经理助理(分别为柳毓春、吴松、廖志军、唐海波、周天),以及绿地集团营销部总经理助理林胜、绿地贸易港集团总经理助理黄瑞华。同时,绿地还对八人进行了职级调升,包括绿地事业二部总经理助理段然、江苏事业部总经理助理白广阳、东北事业部总经理助理李琪等。此外,绿地还对七人进行了职位调降,对三人给予了六个月考核期。
对于绿地“动刀”管理层的举动,国际地产资管公司协纵策略管理集团联合创始人黄立冲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一直以来,绿地都有较重的财务压力,背负着沉重的债务。目前国内处于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很多企业判断,疫情过后公司业务会出现增长放缓的情况,因此选择此时进行人员精简和组织架构的改革。
实际上,绿地的人事调整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2018-2019年,绿地曾出现过人事大换血。据了解,2018年,绿地原京津冀房产事业部总经理调任绿地城市投资集团副总裁,原碧桂园京西区域总裁潘伟接任。几乎同时,绿地江西事业部总经理由任虎变成了李景斌;绿地原山东事业部总经理金成发离职,绿地原海南事业部总经理助理张昊接任。去年年底,绿地还成立了粤港澳大湾区指挥部,将广东事业部并入其中,新任负责人为绿地执行总裁、绿地香港总裁陈军。据统计,近两年绿地的九个区域管理总部,已有超过一半的区域总部发生了高管变更。
对于绿地的频繁人事调整,财经评论员严跃进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绿地的区域合并是为了收编,即业务的收缩,而人事调整则和绿地当前的经营业绩有关。实际上,绿地目前的经营压力较大,之前绿地湖北武汉项目“华中第一高楼”停工的事件对绿地打击不小。当前,湖北武汉又暴发疫情,对绿地影响更明显。况且,绿地的项目以商业办公楼盘为主,在当前背景下,既没有租金收入,还要承担物业管理成本,其经营压力可想而知。
据了解,2017年,绿地就曾提出未来三年销售额稳定在5000亿元左右的目标,2018年绿地又在内部将目标改成了实现4000亿元销售额。但最终绿地2018年实现销售额3874.9亿元,未能达到目标。而据房地产研究机构克而瑞发布的榜单,绿地2019年的销售额为3880.42亿元,与2018年几乎持平,再次与4000亿元的销售目标擦肩而过。此外,克而瑞发布的2020年1月房企销售数据显示,2020年1月TOP100(前100名)房企全口径销售额较2018年下滑了12.7%,而绿地2020年1月销售额同比下滑47.04%,下滑幅度远高于前100名房企的平均水平。
除了销售额停滞不前外,绿地还面临着高负债率、现金流下滑的局面。数据显示,2015-2019年,绿地的资产负债率分别为88.04%、89.43%、88.99%、89.49%、87.94%。在现金流方面,董事长、总裁张玉良在今年年初表示,2019年公司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124亿元,连续15个季度为正。但与其他头部房企相比,绿地的现金流优势并不明显。更为重要的是,2020年绿地有五笔美元债即将到期,规模合计14.3亿美元(以当前汇率计算,约合100亿元人民币)。
实际上,绿地湖北武汉项目“华中第一高楼”此前曾传出因欠款而被停工。此外,企查查显示,绿地旗下已有包括上海绿地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南通绿地置业有限公司等多家子公司因拖欠工程款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