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美元/桶”结算价是否被操纵?美国监管当局已开始调查

作者:倪斌杰
今天看到“原油宝”事件登上了《财新周刊》的封面。《周刊》用了相当长的篇幅,详细的介绍了此次事件的方方面面。这篇文章简直可以直接用来做新员工入职培训手册。但其中并没有提到CME总裁Terry Duffy在4月22日接受CNBC电视采访的言论。这番言论中,至少有两个问题值得讨论。
01结算价决定机制是否有问题,结算价是否被操纵
Duffy在采访中一直强调,期货的价格可以是负数,之前有过其他商品期货的价格是负数的历史,是供求基本面决定了这个现象。我们姑且退一步,承认这一点是有可能的,但仍然要追问结算价为什么是-37,而不是-1、-2?
《财新周刊》中也提到了这一点:“美国 WTI 原油期货的结算价特别奇葩,它不是按收盘价来,而是按照半夜 2:28-2:30那 3 分钟的平均价来结算的。就是在那 3 分钟里,空头发动了一波突袭,一瞬间把价格砸到了负 40 美元/桶,虽然只维持了一小会儿就反弹回去了,但目的已经达到。”
这样结算价机制是否有漏洞,存在被利用,扭曲的可能?很遗憾,CNBC的主持人并没有问到,Terry也没有正面回答。
如果结算机制有漏洞,那结算价是否有效?
如果在4月20日当天结算价是-1美元/桶,多头的客户也不会有-200%的损失。整个事情或许会是不一样的局面。
目前美国监管当局CFTC已经开始调查这件事,相信Terry先生会有机会再解释的更清楚一些。
02CME与美国原油基金USO一直保持联系
总裁接下来说的话,让我觉得有些不对。总裁亲口说到:“我们一直在与和USO这样的大客户保持联系,告诉他们在越来越接近交割日时,面对这样的交割机制,应该做什么。这也是为什么周一的时候,USO的头寸没有在主合约里。” 听译原文如下
“So we are in constant contact with people at USO and other large participants under accountability levels of what they are going to do as it gets closer and closer into the delivery mechanism. That is why USO was not in the main contract when we are talking about the Monday action." 详情请见文末网址。
也就是说CME一直在提醒某些大客户交割机制潜在的负价风险,但并没有提醒到中国、日本、印度等全部的机构客户。当时工行,建行,中行三个行的头寸规模都不小,加起来比USO的资金规模还要大。为何厚此薄彼?是否合规,存在商榷之处。
更进一步说,CME是两层会员清算机制。CME跟清算会员清算,清算会员跟客户清算。清算会员对自己的客户是否如CME般“尽责”,尽到了风险提示义务,也需要进一步探讨。
03最后多说一句
目前国内的很多自媒体甚至包括一些主流媒体,对国内的机构和客户等相关方都毫不客气,严辞指责。而讨论CME、空头、清算会员、境外实货商,境外监管等重要关联方的声音小了很多。这种严厉的态度,对我们吸取经验教训、继续建设好开放包容的金融市场,或许是有益的吧。
参考文献:
1.《最新财新周刊:封面报道|中行“纸原油”覆灭》
2. https://www.cnbc.com/2020/04/22/cme-boss-says-his-exchange-is-not-for-retail-investors-and-its-no-secret-futures-can-go-negativ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