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赏500万,或有更多人被批捕,加多宝曝出员工惊天贪腐案

文 | 纳兰醉天
希望大家引以为戒吧
十年饮冰,难凉热血,大家好,我是老纳
今天这个文,是老纳所写文中最纠结的一篇,从得到消息到写出来,经历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即便如今写出来,心情依然十分沉重,这文里没有要批驳的对象,有的只是老纳对整个事件的反思、以及希望所有快消从业者能够引以为戒。毕竟,行业里类似的事儿一直有。
快消圈很小,难免会有一些不好的传言,老纳尽可能的还原事件真相,避免对当事人造成其它的影响。文里,所有人物,皆为化名。
01贪腐惊人
一个月前,一热心网友发给老纳一张加多宝内部贪腐处理内联单。尴尬的是,自认为在加多宝比较有人脉的老纳,竟然是从一个与加多宝无任何关系的网友那里得到的这份文件,这也充分说明了,对于公司内部的保密工作,加多宝的员工那都是有相当高觉悟的。
可以这么说,自打做了自媒体后,最先不理老纳的、是我前东家的兄弟们,妥妥的塑料情。不仅是保护加多宝公司的内部机密,就是他们去了别的公司,你也别想他们跟你说出有用的料。
废话这么多,先表个态度,这次“还原真相”也相当不容易,认识我的人,也别来“公关”了。
图片
图片
由于拿的真不是一手的资料,所以图片相当地不清晰。只好把文字大体复述一遍。
1,原加多宝昆仑山上海大区负责人A利用总裁特批文件(30搭70政策),大量伪造相关凭证,(90%以上报销单据都有问题)套取公司费用,涉案金额千万级,于2019年12月被批捕;
2,原加多宝上海大区主管B在职期间,提供虚假凭证,套取公司费用(私自售卖下游客户货物,货款不给客户并据为己有,后通过虚报费用95%以上单据都有问题或通过公司申请所谓“遗留问题”方式返还给客户),费用涉及数十万箱;
3,原加多宝上海大区主管C,伙同下属从某批发部收取一千万元现金,持续套取公司费用在下游客户进行变现获利,涉案金额达数百万;
4,原加多宝浙北大区负责人、上海市场销售经理及其下属主管D和E团伙作案,涉案金额巨大,数千万元。
如今,这些案件还在审理中,不排除有更多在逃人员被拘捕,并且,对于实名举报者,给予最高奖励500万元重奖。
这个奖励可谓前所未有,而这个通告更让人瞠目结舌的点在于,涉及到的贪腐数字十分巨大,都是千万级甚至是数千万级的。涉及到的员工级别,却是相当的低。几个主管,再高一点的、不过是大区销售经理一级而己。
02凉茶之“死”
老纳最初看到这个文件时,是出离愤怒的,以老纳当年在加多宝主任一级的工资,这是一百年都挣不来的钱。甚至,那一瞬间都怪这些人把加多宝搞死了,才让老纳这样的“人才”被搞走——其实老纳这种性格的人,跟领导处不来关系,被踢走是早晚的事,与公司生存难不难没什么关系。
然而,这些看似真实的“真相”背后,就一定是真实的故事吗?
就跟那些看着很真的“谣言”相似,都是“三分真七分假”,就如同《鹿鼎记》中韦小宝说的那样“你全说假话,就没有人相信,全说真话更不行。所以,一定要在假话里掺一些真话,才能让你所有的假话象真话一样”。
知情人士透露,之所以会追查费用问题,是因为去年加多宝公司出台了关于追回费用有20%-50%给内控人员作为奖励。而内控人员则反馈称,是有这样一种说法,但奖励一直没有兑现,大家还是拿着和原来一样的工资。
加多宝的内控就是由原监察部改变而来,“一部分人去了经济专项小组,一部分人去了核规管理部”,一分为二。
据老纳了解,这件事确实不是内控人员为了追求自己的奖励而去查的费用,而是因为与加多宝合作的航空公司自己进行内部审核时,找到加多宝公司进行对帐。也就是第一起案件中涉及到昆仑山进货30箱搭赠70箱的活动。
很扎眼的数据,搭赠费用是进货的2倍还要多。所以,这也是当年一些昆仑山人看不明白昆仑山的操作,用老昆仑山人的话说:我们投入的费用比恒大冰泉刚上市时还要高,但我们知名度的最高峰是因为恒大冰泉上市。投下了石头,还没产生水花,说的就是昆仑山了。
图片
这个进货30箱搭赠70箱的活动,在快消圈实在是太平常不过的事情了。为何这样说?这就是很多企业都存在的团购特殊申请。为了拿下航空公司这样的大客户,申请高搭赠,当然你光搭赠这样的算法,合作方还是会迷糊的。所以,都是由员工把底价算出来,给到大客户一个极低的价格。
有一些胆大的业务负责人,会经常性在节价日申请这种大客户团购,而后发给自己的经销商,让每个经销商一箱加一两元,作为负责人的返点。
这件事的前提是经销商不返水,进货方没人查账,一旦查起来,单据必然是假的。
A某所涉及的问题就是这样的。为了航空客户,申请了高额的费用。当然,在这样团购政策下,也存在给其它经销商享受这样“福利”的可能性,一句话,为了“冲业绩”。结果,在这家航空公司内审时,要求加多宝协助对帐,发现签字并非该项目负责人的签字。也就是有一些团购是真实发生的,而更多的团购是流到经销商那里。所以才会有90%单据是作假这一说。
事件发生时,小A还不是上海昆仑山负责人,顶多是一个主管,她的上级后来去了某奶茶公司,签批的总裁也已经离开加多宝了。如果这些人还在,可能会对她有些照顾。
传言,A为了尝还公司的损失,把上海的房子卖了。当然,因为没有核实到A某身边人,也无法证实这个传言。
与A不同的是,BCDE四人在事发时,都已离开加多宝公司,且离开均一年以上了,似乎,这是在翻旧帐,颇有秋后算账的意味。
或许,是受A费用的影响,加多宝内控开始以同样方法来屡上海加多宝的费用。“很简单,内控人员拿出2017-2018年之前的费用单据,找批发客户核实这些搭赠签字是否真实。四五年前的帐,谁能记得。但上面的字确实不是客户签的字”。
作为一名前员工,老纳认为,如果按照这种查法,基本上加多宝员工没有一个是“干净”的。为何?但凡做快消的公司都会有一套搭赠、陈列政策,这也就是为何经常会有人说产品价格是倒挂的。以加多宝为例,经销商打款价礼品装在60元,但市场上消费者买到的大部分都在40-45元,这倒挂得多严重,上海等市场打款价70元,消费者买到一箱也就55元左右。这其中的秘密就在于业务人员在执行活动的时候,把所有费用都折进去。
图片
为何要这样做?很简单,你说搭赠多少给经销商,经销商还能算一下帐(当然也有经销商被绕迷糊了,就亏了本)。大的二批商也有可能是了解一下公司的批发搭赠政策的,但到了终端这块,是没有终端客户来听你讲什么,我陈列50箱多少天,你给我多少箱,我进货100箱,你给我多少箱,一个终端客户要代理的品牌实在太多,这样的政策他们也算不过来,也不乐意算。所以,业务在与终端客户沟通时往往就是一步到位价:我给你40元,你卖45元。这样客户简单明了,能算清自己挣多少钱。
而这些陈列费用、进货奖励等等就需要业务人员自己制作费用单据,自己写收据(以前老纳做推广时,就经常见业务们到了该核销单据的时候,自己来补收据,互相交换着签字。因为,收集单据也是一个浩大的工程,核销又有时间要求)。通常情况下,业务也会跟终端客户讲清楚,如果有人来核查,你就说收到了就可以了。但这样的情况也仅限于一定时间内,终端客户可能记得,可当你离开这个区域,让客户回忆三四年前的帐,他们怎么可能记得。
尤其是2018年之前加多宝王老吉疯狂抢市场的时候,哪有客户会去算你什么搭赠、陈列,你就告诉我裸价是多少,是不是比王老吉便宜就行。为了这些所谓的市场占比,大家几乎都背了一身说不清、道不明的费用。
但在公司查费用的时候,一切都说不明了。尤其是这种倒查3-4年前的帐目,你得到的回应就是客户说:“这不是我签的字,我没收到这笔费用“。毕竟,费用都折进去了。
换言之,裸价害死业务。
经历了所谓疯狂增长,数据很漂亮,但公司不挣钱,经销商一堆费用,终端每天打的头破血流,可消费者越来越不喜欢凉茶,就这样,一个N输的局面。这也是为何加多宝新总裁李春林上台后宣布“停止以前的高搭赠,保证各层有利润,不要倒挂”。如今的凉茶,虽然数据不好看,但是真实的销量,是真实的市场,是真实的消费,而不是以前“低价送出去的量”。
这也是为何“内控”人员在倒查几年前的费用,而非近三年发生的费用。“水大才会有混的可能”谁也无法保证在那几年高费用的情况下,人人都是清白的。
03谁对谁错
在这几个人当中,那个上海的销售负责人D,已经离职两年,并且在K上市公司出任上海食品负责人,已升任到副总一级的职务。在其办公室被侦经的警察带走。K公司本身是加多宝的经销商,D当年也是负责加多宝与K公司的业务往来。因为D如此不堪的被抓,K公司相当生气,结束了与加多宝公司的合作,退货、退款等。
而加多宝的内控,其实这些年的地位也是一降再降。相较于农夫山泉的稽核(名称不一样,但性质差不多)的地位,加多宝的监察地位确实不太好。就算是这次千万级贪腐大案,也没有一个高层,顶多就是一个大区经理这样的级别而己。而农夫的稽核,直归钟老板统领,更没人情可言,查人员费用、经销商费用,捅再大的麻烦钟老板也会罩着。
图片
加多宝的监察这些年是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当然,监察走到如今地步,也有自己“作”的成分。监察经常以各种借口拖签字,基本上一个核销单据拖个两三个月都是正常的。这就导致经销商的费用无法及时上帐,公司的台账费用经常超,甚至财务也因为费用无法核销被处分。这就导致2016年,加多宝大陆负责人再次向陈老板申请费用时,陈老板问了句“怎么费用花的这么快”。财务相关负责人回到:“不是费用花的快,而是有大量的费用监察没有签字,没有上帐,无法台账释放”。
那以后,监察对于费用的管控统一变为事后抽查。就是上过台账,费用核销完后,监察去到厂部调单据去核查费用。没了签字权的监察,无论权利还是地位都一落千丈,部门的人员也是一降再降。
其实,这也不能全怪监察部门,毕竟,当时加多宝一年投入的费用巨大,监察人数有限,而后面新进的监察在培训等方面并没有做得太好,导致监察一边要查费用、走市场,一边还要打假等等,这就导致签字慢等、让各部门都不满意。
曾经某监察说:“我是来工作的,不是来交朋友的”。这对公司来讲,是一件好事,但确实让很多人不满意。因为工作环境的角色不同。
而老纳本身自己很好的朋友就是做监察的。曾经老纳也为某个推广两肋插过刀,多年后发现,还真就是被人插伤了,让人当了枪。所以,公平看待一切。
至于陈老板,虽然这个处罚书上写道——欢迎举报,重奖500万。但实际情况是,只查这次的事件,其它事件都不再追查。当你几百亿的企业,突然变魔术一样没了,我相信,你不会比陈老板大方,总想知道“它是怎么没的”。
还是要提醒下快消的同仁们:所有挣快钱的方法都写在《刑法》里,快消这行业,飞的高、飞的远都没用,最主要是安全着陆。不要为了眼前的业绩、为一点工资把自己搭进去。
最后:
这件事“见光”后,老纳心态是经历了几番变化的。从痛恨员工的贪腐,到了解事情更多原委后,觉得员工不易,也站在监察和公司的角度去全面看问题。其实,从农夫事件到加多宝事件,我尽量用更多时间去了解更多内容。毕竟,咱是这个行业出来的,应该让更多人了解我们这个行业,而不是写一些简单的数字和表象。当然,因为很多人不愿意说,认为是“家丑”,导致很多时候并不是“全部真相”,但我尽力了。
我会坚持自己的原则——写出一个真正的快消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