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LPR全覆盖!纳入MPA考核,各种贷款均要参照

利率市场化改革有利于增强货币政策的效果,但不能替代货币政策,也不能替代其他政策。
图片
图片来源:摄图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19年8月20日上午10时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国强在会上表示,“银行贷款原来是参照基准利率,将来是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即LPR,这是全覆盖的,不是说某几种继续参照基准利率,某几种参照新的LPR,而是全覆盖,各种贷款都要参照LPR”。
在推动的过程中,刘国强表示,自2019年第三季度起,人民银行将把LPR运用情况及贷款利率竞争行为纳入宏观审慎评估(MPA)。同时,完善贷款利率统计方式,自8月20日起,不再统计贷款利率参照基准利率浮动情况,改为统计在LPR基础上加减点的情况。
同时,刘国强还要求银行抓紧完善贷款利率定价有关信息系统和合同文本,尽快在新发放的贷款中主要参考LPR定价,并在浮动利率贷款合同中以LPR作为参考基准。
据悉,央行这次推出新的LPR形成机制,旨在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由各报价行按市场化原则报价,并由银行参考LPR自主加点定价,有利于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提高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促进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缩小国家调控政策与实体经济感受之间的落差。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也在会上表示,目前我国的贷款利率上下限已经放开,但仍保留存贷款基准利率,存在贷款基准利率和市场利率并存的“利率双轨”问题,影响货币政策有效传导,一定程度弱化银行之间的竞争。银行发放贷款时大多仍参照贷款基准利率定价,特别是个别银行通过协同行为以贷款基准利率的一定倍数(如0.9倍)设定隐性下限,对市场利率向实体经济传导形成了阻碍。虽然市场利率下来了,但是贷款利率的“地板”比较硬,下降幅度相对较小。这是目前市场利率下行明显,但是实体经济感受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当前利率市场化改革需要迫切解决的核心问题。
孙国峰解释称,“LPR前几年就有了,2013年10月就建立了,以前叫贷款基础利率,现在叫贷款市场报价利率。这次改革的主要措施是完善LPR形成机制,形成市场化的贷款利率。这样有利于提高利率传导效率,打破贷款利率隐性下限,推动银行降低实际贷款利率,将更多信贷资源向小微和民营企业配置”。
8月20日上午9:30,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首次发布了新的LPR。其中一年期LPR是4.25%,比原来基准利率降了10个BP,比以前老的LPR降了6个BP,五年期以上LPR为4.85%。
由于LPR的价格下行,但是银行存款的利率却保持稳定,是否会进一步压缩银行的净息差,进而影响银行利润?刘国强在回答记者提问时坦言:“可能短期内银行息差会下降,会影响银行的利润。但是从长期看,银行是服务业,银行是依托实体经济的,如果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下降了,银行的服务对象就增加了。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下降了、发展好转了,银行信贷不良率就会下来,信贷质量就会提高。这也就是我们希望出现的金融和实体经济良性循环、健康发展,从长期来看都是利好。”
至于LPR改革后,基准利率是否还存在,未来央行的货币政策还有没有降息等?刘国强在会后回答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提问时称,”基准利率还会存在”,降息短期内不会,主要是根据经济发展的状况和CPI来决定的。
在发布会上刘国强也表示,利率市场化改革就像“修水渠”,目的是让水流更加畅通,让水更有效率、更精准地流到田间地头,但水的大小还是要看闸门。因此,利率市场化改革有利于增强货币政策的效果,但不能替代货币政策,也不能替代其他政策。我们不指望“一招鲜、吃遍天”。
21世纪经济报道 李玉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