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内参|罕见被点名,“鸡娃”必备的“学区房”真的能管控?

《地产内参》栏目由腾讯房产运营出品,旨在复盘房地产行业内每天的要点资讯信息,成为勤劳的地产人人手一份的资讯参考。
今日热点速览:
罕见被点名,“鸡娃”必备的“学区房”真的能管控?
近年来,学区房频频跳涨,令其似乎成为了硬通货。不少新开盘的房产项目经开发商包装成“顶级学区房”而大肆宣传售卖;而二手房则由中介实时更新的天价学区房房价煽动购房者情绪。学区房的价值也在销售与转卖的过程中不断被放大,其价值属性不停被强化。学区房凭借背后的顶级教育资源及更好的关系网,日渐成为了“鸡娃爸妈”为栽培“鸡娃”而不可缺少的工具。
截至2021年4月中旬,房产相关调控政策出台已超过160次。而在3月份,调控政策次数达48次,2月份45次,1月份42次。在后疫情时代下,房产调控的节奏日渐密集并具有针对性。学区房问题也在“房住不炒”的主基调下不断被关注与重视。多地相关调控政策相继出台,热点城市管控加大,包括多校划片入学、限制学区时限、生源均衡化、排序入学等。日前,中央在京召开会议,会议点名“学区房”问题。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认为,此次点名较为罕见,将“防止以学区房等名义炒作房价”上升到了更高地位。这充分说明问题的严重性以及中央对学区房管控的导向,预计后续大城市打击学区房炒作会成为一大政策重点,也会有一些动作,比如约谈炒作学区房的中介机构等。
特约评论员经济学家马光远也表示,尽管高价学区房问题由来已久,但在中央提出学区房的问题,还是第一次,说明高价学区房造成的影响已经引起高层关注。而学区房将房子与入学资格的捆绑导致的价值重估,本身就是违背“房住不炒”的基本原则。
被迫放弃规模的仁恒置地,“维权十年”的项目只是口碑危机一角?
2020年,仁恒置地全年营业收入达人民币239.18亿元,相比2019年同期增长28.1%。与之相对,股东应占净利润为25.92亿元,相比2019年下降22.6%。利润水平“退步”的背后折射出规模提速以及政策收紧的环境下仁恒置地当前所面临的尴尬境遇。高速扩张之下,主打“高端品质住宅”的仁恒置地旗下项目频频遭到维权。
从十年前交付开始,仁恒置地在上海杨浦区的仁恒怡庭项目陆续被曝出因漏水等问题被维权。一位十年前就开始维权的仁恒怡庭业主表示,自己的房子目前还在维修过程中。不过,她已经放弃了维权的打算,“10年时间也没什么进展,现在不想花时间和精力去搞这些了。”此外,还有业主投诉仁恒物业擅自上调物业费、占用业主公摊;物业懒散、健身会所问题严重、销售员工无限制卖健身卡等。
业内人士表示:“前几年仁恒的口碑还是不错的,但一旦快速发展以后,慢慢的维权事件也多了。这是企业高速发展以后,质量上可能没办法得到很好的兼顾。”
五一上海楼市成交同比减一成 刚需、刚改成主力
上海中原地产统计的数据显示,五一小长假期间(5月1日-5月5日),上海新建商品住宅成交14.1万平方米,较去年同期减少10.2%。而从成交格局上来看,刚需、刚改类产品交易活跃,和去年同期中高端项目相对活跃有明显反差。
据了解,原南汇、嘉定区和松江区等均为活跃区域,5日内成交量都超过1万平方米,相比之下,上海市中心区表现较为逊色,黄浦、老静安、长宁等7个区成交“挂零”,成交排名前三的楼盘均价都不超过6万元/平方米。
据了解,在上海第二批集中供应的47盘相继开启认购的同时,一系列楼市政策的“补丁”也随之而来,对首批集中供应过程中一些认购“乱象”进行了强力监管,在完善认购规则体系的同时,也切实保护了真实购房者的合法权益。更重要的一条是:严格销售监管。凡发现开发企业设置障碍“筛选”客户等违规行为,加大整治力度。
总体来看,自2021年开年以来,上海调控政策频繁出台,足见政府稳定房地产市场的决心。且随着集中供应模式的逐步推进,购房者也将在面对多重选择时回归理性。
北京迎史上最大规模集中供地 严格限价地王难再现“鏖战“两集中”
根据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关于做好2021年度住宅用地供应分类调控工作中招拍挂出让住宅用地的有关要求,2021年北京市将于3月、7月左右、11月左右分三批次发布商品住宅用地出让公告,并公布了本年度第一批集中供地的名单。
总体来看,本次30宗供应地块建设用地面积约169公顷,建筑规模约345万平方米,起始总价达1035.81亿元。本次供应地块中,主城区供应数量占一半,其中朝阳区10宗,丰台、海淀、石景山分别供应2宗、2宗、1宗。
4月16日,官方发布了29宗地的补充公告,详细披露了土地合理上限价格、政府持有商品住宅产权预设份额、竞报“公共租赁住房面积”上限面积及竞报“国际人才社区住房”上限面积。本次土地集中供应的一大特点是,首次引入房屋销售价格引导机制,成为稳定未来上市房价的重要政策工具。也就是说,此次出让地块全部限制了价格天花板。本次土拍的另外一大突破点还在于,竞拍政府持有商品住宅产权份额的将成为企业竞价条件之一,共有6宗地被设置了这一竞拍规则,共有产权商品房或将诞生。
合硕机构首席分析师郭毅分析,北京市新推出的共有产权商品房,是为了避免地王的出现,避免新的高价地的产生,对市场稳定的预期造成干扰,引发市场不稳定因素。北京在推进新的土地出让方式,针对不同地块,会从细节方面对土地市场进行调整。
“五一”楼市降温,你在的城市房价降了吗?
58同城、安居客《2021年五一假期楼市报告》显示,“五一”期间一线城市楼市热度指数119.0,二线城市楼市热度指数为95.8,三线城市楼市热度指数为108.6,分别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跌。其中,二线城市“五一”假期楼市热度指数跌幅最大,12.3%的跌幅直接导致其热度还低于2019年的水平;其次是三线城市,跌幅为8.0%;而一线城市仅有0.4%的微跌。
贝壳研究院认为,今年一季度购房需求集中释放,4月起市场进入高位调整状态,5月初市场表现延续;此外,今年大多数消费者利用“五一”小长假外出旅游或回乡,均导致市场活跃度降低。同样不可忽视的是,近来调控政策密集出台的影响。
“‘五一’整体看,大部分城市的小长假楼市热度不高,4月份各地重磅调控下,各城市都在调控影响下有所降温,虽然整体未出现价格下调,但成交量已经在4月基础上开始出现轻微下行。”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表示。“整体看,供应量短期很难增加,而信贷政策逐渐收紧,预计一线城市房价上涨趋势将持续。随着调控加码,被调控的热点城市房价上涨将放缓。”
杭州土地市场疯狂“内卷”,集中拍地首日吸金716亿,融信狂揽7宗
5月7日起,杭州将连续两日进行土地拍卖,57宗宅地被集中摆上“货架”,起始出让总价高达934.7亿元,引得50余家房企蜂拥而至,场面可谓壮观。
杭州的土拍以区域为单位进行出让,5月7日第一个出让日,杭州就推出了位于钱塘区、萧山区、上城区、拱墅区、西湖区和滨江区的32宗地块,起始出让总金额569.1亿元。历时约9个小时的土拍,杭州宅地集中出让首日推出的32宗地块悉数成交,单日揽金716.68亿元。
杭州宅地集中出让信息公布之后,市场中就出现一个段子,“32块地,看看绿城、滨江、融创怎么分”。外界未曾预料到的是,土拍第一天,绿城颗粒未收之余,还“杀”出了一匹“黑马”——融信。统计下来,融信在一天之内,共斩获7宗地块,涉及拿地金额高达228.5亿元。即便联合拿地按照50%股权来计算,融信在杭州的单日拿地金额亦超过140亿元,为当日拿地金额最高的房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