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变味”了: 身价翻倍增长,裹挟了钱和权的味道

贵州茅台(600519.SH)中期业绩没有达到市场预期,净利润同比增长不足27%,这个指标在去年达到了40%。除此之外,曾经的销售功臣:经销商被重重削权,体现了新的领导班子大刀阔斧改革的决心。
7月15日,茅台集团董事长李保芳听取了上半年生产经营情况汇报后表示,实现“千亿”目标,任务还很重,按照年初计划,下半年还需实现营业收入540亿元,务必紧张起来、咬定目标。
贵州茅台股价在7月初一度突破千元大关,今日开盘略有跌幅。未来,贵州茅台还将进行哪些大动作,股价和净利润能否双双红火,市场静观答案。
图片
一个月之前,贵州省仁怀县的农民往地里播种了今年的红缨子糯高粱。在接下来的100天里,每一棵幼苗会生出旺盛的根系,拼命汲取大地的养分,成长为硬实饱满的的籽粒。
这些高粱籽粒将完成一场神奇之旅,历经九次蒸煮、八次发酵、七次取酒,变身为白酒的基酒,再以陶坛贮存三年以上,静待蜕变。
这些陶坛里的基酒,就是中国最好的酱香型白酒——茅台酒的前身。
图片
茅台成酒不似其他白酒般辛辣凛冽,而是入口绵柔,过喉顺滑,回味甘甜,空杯留香
至此,这颗高粱籽粒已经走完第一段旅程,蜕变为一滴上等的白酒。它不知道自己还将成为官员的座上宾,沾染上金钱和权力的味道,在中国的股市里感受一轮又一轮的过山车。
野生国酒
在中国,很少有人不知道茅台酒,就算没有喝过,也听过一句话——「喝完茅台不头痛」。至少说明,茅台酒已经成为好酒和高档酒的标准:口感好、价格贵但「不伤身」
拥有顶级的品质还不是茅台酒成功的充要条件,其背后的品牌营销策略,才是茅台酒一跃「飞天」的推手。
在坊间,茅台酒能够身披「国酒」光环,是由一个个生动有趣的传奇故事演绎而成的。比如茅台酒在1915年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一摔成名」为国争光,红军长征四渡赤水河以茅台酒疗伤,毛主席以茅台酒作为国礼相赠斯大林,中美建交中周恩来总理的「茅台外交」政策等等。
这些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多带有政治色彩。通过不断传颂,茅台酒渐渐被视为经过国家领导人盖章认证,甚至作为中国的一张名片走出国门。
鲜少有人知道,在过去的十八年里,贵州茅台坚持不懈地申请「国酒茅台」商标,始终不得商标局批准。2018年8月,茅台集团宣布放弃这个「执念」。10月,国家工商总局要求,「国酒」字样今后要在茅台的宣传中剔除
不过,「国酒」的人设被大众接受就足够了,这些与国家形象紧密捆绑的故事,已经获得了无形的成功。
当一瓶酒不仅是一瓶酒,而是可以引发政治联想的指代品时,其价格自然不能以单纯的成本计算。
这是茅台酒第一次「变味」,香气冲鼻的酒味里掺杂了政治味。这也是茅台酒打开市场营销成功大门的基石。茅台酒后来成为公务宴请酒桌上的常客,就是从这一刻开始的。
价格飞天
那么茅台酒的品牌溢价到底多大?
答案是毛利率高达94%!这是什么概念?目前茅台云商APP上,500ML53度的贵州茅台酒「新飞天」售价1499元(无货),按照毛利率倒推,成本只有90元。
单价高、品质好,如果能量产,利润将不得了。
图片
可是茅台的产量有天花板。这决定了,通过茅台酒赚钱,要走另一套逻辑。
多年来,贵州茅台(600519.SH)向市场供应的酒总是很有限。茅台酒便成了「吉芬商品」
当茅台酒流转到市场中,酒的价格因供不应求而抬升。而且酒越贵,人越买。所以茅台的涨价体系很特殊,通常由市场终端价格带动前端出厂价格上涨
面对利润这么高的商品,任谁都想分一杯羹。拿货越便宜、拿得越多,利润自然就越大。加上茅台公司严格管控终端渠道和茅台出厂价格,销售渠道方的利润非常丰厚。不过,不是随便什么人都有资格做这个生意。
贵州茅台整体的销售网络属于传统风格,十分依赖经销商和厂家直销专卖店,以扁平化的区域经销为主,公司直销为辅。对于茅台酒厂而言,所谓经销商,就是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区域经销商、团购起家的特约经销商、取得某款产品总经销资格的总经销商。每年,经销商按照和公司的关系以及自身实力,获得一定的配货。另外,在直销渠道,贵州茅台开设上千家专卖店,专卖店通常享有茅台所有产品的销售权。近年来贵州茅台逐步提升直销比例,包括完善资深电商平台(茅台云商),加快与第三方电商合作,拓展大型商超、机场高铁站等经销店。
由于市场对茅台酒产生涨价预期,茅台酒的投资价值属性日益凸显:为了应对涨价,经销商开始大量囤货。茅台酒越存越香,不怕存货堆积,结果就是市场囤货越多,越加速茅台酒市场价的上涨。
例如。在2008年-2012年间,茅台酒的零售端价格疯涨,而前端出厂价被贵州茅台把控着涨价节奏,经销商不断囤货、炒货,在当中赚得盆满钵满。2012年,茅台酒的一批价曾经达到历史高位2200元,在2012年之后的低谷期回落到出厂价800元左右,直至今年年初,一批价上涨至1800元。
这是茅台酒第二次「变味」,一件成本不高的快消品,最后变成了投资品甚至奢侈品,但这还不是茅台酒的终点
袁仁国烙印
从某种意义上说,经销商体系的壮大和贵州茅台的发展之间是互相成就的。
按照巅峰数据,贵州茅台的经销商网络已经达到3000多家,追溯源头,是前茅台集团董事长袁仁国组建的一支17人的销售队伍。这也是袁仁国深刻影响茅台命运的开端。
袁仁国出生于茅台酒原产地——贵州仁怀,他19岁进入茅台,从基层制酒车间一步步干起,先后担任过秘书、办公室副主任、车间主任、副厂长等职务。1998年,42岁的袁仁国正式接任贵州茅台总经理一职。
袁仁国对茅台的第一大功绩,就是在摆脱计划经济供给模式后,重组茅台销售体制。截止到袁仁国卸任,贵州茅台已经搭建出完备的销售体系。
茅台的经销商也不是等闲之辈。被选中的区域经销商,必定是手握强大的政治资源和商务资源,在一方地区有较强的经济实力。这套体系配上茅台的营销队伍骨干,对茅台酒在市场上的推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参考高峰数据,公务消费曾占贵州茅台营收的30%-40%,这从侧面反映,茅台十分倚仗这些区域经销商。
茅台肯让经销商获厚利,经销商资格也演变成稀缺资源,最后成为腐败侵蚀的重灾区。
袁仁国曾在多个场合反复强调,茅台酒不是、也不想成为腐败酒,他自己却在任职期间「违规批条」,为特殊关系大开经销商资格的后门,把茅台酒经营权作为自己的政治筹码。
图片
成也萧何败萧何。
袁仁国时代,在铺设全国经销商网络等举措的作用下,茅台的市场份额大增,营收利润和股票市值都迈入新阶段。他本人却早已陷入腐败漩涡,回不了头。
官方的认定也颇为特殊。中纪委通报的言辞异常严厉:
茅台集团原董事长袁仁国存在大搞权权、权钱、权色、钱色交易,将茅台酒经营权作为利益交换工具,进行政治攀附,大搞“家族式腐败”,非法收受他人财物,受贿数额巨大等多项严重违法乱纪行为,贵州省纪委监委现决定给予袁仁国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处分,将其涉嫌犯罪问题移送检察机关依法处理。
「大搞权权、权钱、权色、钱色交易」!基本上能做的利益交换,袁仁国一样不落。
图片
原茅台集团中,以袁仁国为首的腐败团体,直接引发了内部人事地震。从贵州茅台副总经理、董事、茅台集团的总会计师到电商子公司董事长,要么是离任,要么被撤职,并于近期陆续被逮捕、通报,结果渐渐显现。
这是茅台酒第三次「变味」,杯中酒掺入了腐败的味道。集团从上到下可以说是「坍塌式」的腐败,而且此现象不是一朝一夕,而是穷年累月的顽疾。
接任的是时任茅台集团党委书记、总经理李保芳。李保芳是官员背景,同袁仁国以及前前董事长背景不同,并不是从年轻时候就从茅台基层工作的一把手。
图片
新官上任三把火,第一把火就烧在曾经的「功臣」经销商的头上,而且是顶着「反腐」的大帽子。
李保芳上任当月(2018年5月),茅台就通报处罚了12家存在违规行为的经销商,以及12名相关省区销售负责人。2018年茅台年报显示,报告期内共减少437家茅台酒经销商,2019年一季报显示,贵州茅台经销商总数再次减少533家。此番举措被市场称为「削藩行动」。
2018年年底的茅台酒经销商大会,不似往年般一团和气。李保芳明确表示,要在2019年扩大直销渠道比例,不再新增专卖店、特约经销商和总经销商。
茅台内部正在经历重要的变化,茅台酒也跟着「变味」,茅台何去何从尚未明朗
一直涨,一直爽
十年前的5月27日,如果你购买了一手贵州茅台股票持有至今,今年的5月27日你将收获20倍的收益,获利8.36万。十年间,只有在「八项规定」出台后,贵州茅台业绩暴跌过49%。但是,当茅台酒的大众消费顺利承接公务消费之后,茅台的业绩和股价从2016年双双进入飙升通道。
图片
贵州茅台也是A股第一只破万亿市值的消费白马股票。前一阵,各方券商集体唱高贵州茅台股价至上千元。目前贵州茅台股价在900元/股徘徊,也许冲破1000元大关,指日可待。
此时,不论是贵州茅台的股东还是路人,都在心里犯嘀咕:涨到这个份上了,到底还能涨到哪儿?这只股值不值这个价?
要想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弄清,过去几年,支持贵州茅台上涨的逻辑是什么,现在是否依然成立。
图片
总结下来,关键词有三:扩产、提价、市场回暖。这三个因素就像鸡血一样,只要向好,贵州茅台的股价就蹭蹭往上涨。
首先,扩大产能可以保证供给。国泰君安证券统计,茅台酒年产量在二十年间提升了14倍。而基酒的库存量是公司长期竞争力的核心,产量决定了销量
第二,基于茅台酒的稀缺性和投资属性,提升出厂价,会进一步刺激市场价上涨,中间经销商的毛利随之扩大。茅台公司每次提价也都非常谨慎,把控好节奏,不吝啬让利于经销商。出厂价作为平衡公司与经销商之间利益的重要工具,每一次上调出厂价也意味着公司与经销商之间利润的再分配,公司的提价时点也往往会选择在渠道利润率大幅超出历史平均值的时刻。
第三,白酒行业整体回暖时,茅台作为高端白酒代表,只会更加受益。股市市场回调,贵州茅台也会受大盘影响回暖。
今年以来,贵州茅台的股价已经上涨50%。不过,原因主要来自第三个。开年后,受A股反弹行情影响,贵州茅台持续上涨,一季度的业绩符合预期,支撑了其上涨逻辑。仿佛贵州茅台就要冲破千元股那条红线了。
就在行情一派祥和的时候,突然炸出一个雷。4月30日,茅台集团成立营销公司。按照目前股权登记,茅台集团(即中国贵州茅台酒厂[集团]与限责任公司)占该销售公司100%股份,茅台集团唯一的股东——贵州省国资委。
这个消息一出,贵州茅台连跌三天,市值蒸发一千个亿。
逻辑在于,股东担心,控股股东成立的这家全资控股营销公司,可能会全盘直销经营上市公司的茅台酒配额,形成金额较大的关联交易,甚至侵占上市公司利润
图片
5月29日,贵州茅台召开股东大会。董事长李保芳一一回应了近期的热点问题。
关于集团设立营销公司一事,李保芳表示,茅台集团成立营销公司是根据有关要求,落实专项整治任务的一项重大举措,并给出了三个理由来支撑。
然而,仔细分析,这三个理由都不能很好地解释,集团把营销权抓在自己手中,是为了上市公司好。
李保芳提到的第一个理由,是反腐败。集团认为,传统的营销体制,管理粗放、渠道单一,自由裁量权过大,导致资源分配不公,形成了权力寻租的空间和土壤,滋生了利益输送和腐败。
其实,腐败的不是营销体制,腐败的是审批机制。既然原董事长袁仁国可以一手遮天,用「经销权」置换官场资源,那么需要反思和改革的不是营销网络,而是集团、上市公司及相关子公司的公司治理问题——为什么董事会给了袁仁国这么大权力?
第二个理由是补短板,指原有营销体系不完善,自营渠道和社会渠道没有有效互补,市场扁平化程度不够高,调控和平衡市场的能力不足。力图有效控制「囤货」、「捂货」带来的价格管控失灵。
说市场扁平化程度不够,这就有点睁着眼说瞎话了。与其他白酒大品牌相比,茅台的销售体系已经足够扁平化,因为茅台酒供不应求,一批商可以卖出和零售渠道一样的价格,利润很高,没有必要发展二批商。「销售模式以扁平化的区域经销为主,公司直销为辅」,更是白纸黑字地在贵州茅台年报里,写得清清楚楚。李董事长还嫌市场扁平化程度不够高吗?那么增加自营渠道就能解决这个问题吗?5月24日,茅台电商公司原董事长聂永以涉嫌受贿罪被逮捕。这再次证明了前文的逻辑:不是原有营销体系结构有问题,而是整个集团的公司治理呈现坍塌式败坏。李保芳后一句倒是实话,由于利润丰厚,经销商时有「囤货」,这也是合理的市场行为,经销商批发价反而是一个即时反应市场供求关系的指标。
第三个理由是促发展,统筹集团非酒类产品的市场工作。说白了就是以后不想以后只靠茅台酒。你产酒的上市公司赚钱,其他子公司也要发展,而且子公司不要瞎搞乱搞,都要听集团的。
图片
这些都没有说到小股东的心坎里。
回到问题的关键——销售渠道的利润到底怎么分?
既然集团铁定要成立营销公司,股东只关心,上市公司能占股多少,能否参与利润分配。如果不让上市公司参与,什么理由都是借口,对于上市公司来说,这就是利空。
反过来讲,最大的受益者是茅台集团唯一的股东——贵州省国资委。本质上就是,以前上市公司的那些利润可能要转到政府的荷包里了。
那么问题来了:接下来,促进股价上涨的因素还在吗?
扩产?不可能。董事长发话了,未来「扩产难」
提价?不可能。李保芳已经明确表示,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不会提价。
市场好?可能吧。难怪中金公司在5月27日的研报里,继续唱多茅台,表示「展望未来10年,名酒正迎来快奢品时代,既有奢侈品的高价格,亦有快消品的高消费频率,是一个很好的细分成长市场,茅台未来10年营收和利润有望增加10倍以上,建议投资者在未来5至10年重仓茅台」。
但是不要忽略了一个内在逻辑,就是市场好只是大环境,根本还要看贵州茅台资深的产量、出场定价以及品牌价值,抛开这个基础讨论出来的结论,就是假大空。
就目前来看,还要等待贵州茅台披露,这个集团的营销公司,收归特约经销商等渠道后,接下来如何分配利润。只有集团把这个问题回答清楚,贵州茅台的投资者才能暂时放心。
尾声
图片
中国人喜欢喝白酒,喜怒哀乐,寄语人生,尽在不言中。而茅台酒作为白酒行业中的龙头,正试图褪去以往的政治标签,向消费者展现未来光明的宏伟愿景。
问题是能够轻易褪去吗?仅看茅台集团选定的董事长,组建营销公司等举措,就可以嗅出,茅台酒的政治味道反而越来越浓。
这样的变化并非一个人,一支团队,一项政策就能左右的,而是时间沉淀的结果。
一颗高粱籽粒变成一滴茅台,要经过30道工序、165个工艺环节,至少历时五年。经过时间沉淀、空间浸染,这滴白酒逐渐「变味」,身价翻倍增长,裹挟了钱和权的味道
未来的茅台酒,会继续掺杂着这些复杂的味道,还会变化出新的味道,这也许就是茅台酒的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