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龙一号运载火箭首飞 “国家队”加速进军商业航天

图片
捷龙一号火箭发射升空
腾讯科技(乔辉)在刚刚过去的周六(17日),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制的“捷龙一号”固体运载火箭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以“一箭三星”方式顺利将三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这是捷龙一号运载火箭执行的首次飞行任务。
捷龙一号固体运载火箭首飞成功,标志着“国家队”加速进军商业航天,势必对民营商业航天发射市场局面产生很大的影响。
捷龙一号火箭有什么特点?
图片
采用我国第一型自行式运载火箭发射车,可实现广地域机动随机无依托发射
捷龙一号总长约19.5米,箭体直径1.2米,起飞重量约23.1吨,是我国固体火箭中体积最小、重量最轻的火箭。
捷龙一号规模虽小,但是性能优异,能够实现500公里太阳同步轨道200公斤运载能力,在我国商业火箭中运载效率最高。
采用自行式运载火箭发射车,可实现运输过程及射前卫星舱等关键部位保温,提升了对卫星地面环境的保障能力。
采用我国第一型自行式运载火箭发射车,可实现广地域机动随机无依托发射,大幅降低了火箭对发射条件的要求。
民营固体运载火箭的发射回顾
最近几年,民营商业航天发射领域如火如荼,各家火箭企业都在进行商业航天发射尝试。
蓝箭航天首次拿到中国民营运载火箭发射许可证,并获得官方正式的服务支持。2018年10月,首次尝试用固体火箭发射中国第一颗商业卫星,但非常可惜的是,卫星在最后阶段没能入轨。
2019年03月,另一家民营航天企业“零壹空间”在酒泉发射“重庆两江之星”固体运载火箭,但火箭在一级分离后失去控制,发射任务遗憾告败。
图片
“双曲线一号火箭发射成功
2019年7月,星际荣耀“双曲线一号”固体运载火箭在酒泉发射升空,首次成功把载荷送入预定轨道,刷爆了各大媒体。
小型固体火箭的市场竞争力分析
从技术上来讲,固体火箭的研制周期比液体火箭要短,可靠性要好。但固体火箭有其局限性。
固体火箭的直径不能做的太大,一般不会超过3米,LEO载荷一般不会超过一吨,从经济性和技术性上来讲,都是一个临界点。在一吨以下的发射市场,固体火箭是有优势的。但在固体火箭发射市场领域,“国家队”具有强劲的竞争优势,例如长征11、快舟以及捷龙系列固体运载火箭等。下面我们就来具体看看“捷龙”火箭的竞争优势:
低成本、高可靠:面向民用市场选用货架产品等手段,全周期、全方位降低火箭的研制、制造成本。在降低研制成本、加快研制进度的同时,可有效控制技术风险、提高可靠性。据相关报道,捷龙的市场报价仅2500万人民币,明显低于同类型的火箭报价。
模块化、产业化:面向商业航天发射需求,采用模块化卫星舱设计,适应不同卫星的需求。火箭大部段集成总装总测等手段,提高产品拓展适应性,并提高研制生产效率。
低保障、易维护:采用产品化、通用化设计思路,减少保障资源种类;基于成熟型号的研制技术基础,采用独立测试系统,具备良好的测试覆盖性,方便火箭的贮存维护。
目前,航天科工的快舟(KZ-1A)固体火箭,航天科技集团的长征(CZ-11)固体运载火箭、捷龙固体运载火箭均已成功实现首飞并开始商业化运行,且500km太阳同步轨道运力规模均在200-350kg,报价也已经低至平均3000万左右;据悉,捷龙火箭目前已经得到了30发左右的意向订单,反映了其性价比在固体小火箭市场的竞争力,可以说,在固体小型火箭领域留给民营企业的空间和时间都不多了。也有业内人士表示,因为固体火箭的核心配套产品发动机的主要构成属于火炸药,属于严格管控和央企垄断经营的产品,决定了固体小型火箭市场天然不适合民营企业。无法实现自主控制的供应链,会使得民营企业的固体火箭同国企产生市场竞争的时候丧失竞争力。
科普时间:液体火箭和固体火箭的优缺点是什么?
液体火箭发动机的优势在于燃料易于制取、通常从石油或化工原料中可以直接制成,燃烧的比冲大、推力强劲、持续性好,所以,世界上多数的大推力运载火箭都使用液体燃料发动机作为动力,像我国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绝大多数都使用液体发动机作为推进系统,少量采用的固体推进器也只是辅助手段。
但是液体火箭发动机的燃料灌装和存储困难、技术要求高、同时使用风险很大,液体燃料经常伴随着高挥发性和毒性,像我国发射卫星使用的“长征”运载火箭主要使用偏二甲肼为燃料,这就是一种集挥发性和剧毒为一体的燃料,同时,液体火箭的体积也很大,转移和机动都很困难。
固体火箭发动机是目前小型火箭、火箭炮弹药、多数军用导弹的主流动力源,其燃料易于工业制成,同时便于存储和运输,基本没有挥发性和借助空气传播的毒性,所以安全性比较好,而且寿命很长,能够存储十多年,而液体燃料最多三个月就会变质。
但是固体火箭发动机的燃烧比冲较小、燃烧延续时间较短、同时整体的燃料质量很大、又受到固体燃料燃烧性质的影响,所以用途受到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