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经明义丨《春秋》: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文/朱偲
“《春秋》文成数万,其旨数千”,在《春秋》诸多大义中,慎始、谨始是一个关键的意旨。
图片
元年春王正月(资料图 图源网络)
“元年春王正月”是《春秋》的首句,“元”则是书中首字,与此类似,《周易》首卦乾卦卦辞“元亨利贞”也以元字开头,在董仲舒看来,这个“元”字颇含深意,在《春秋繁露·王道篇》中他“《春秋》何贵乎元而言之?元者,始也,言本正也。”换言之,元就是开始的意思,《春秋》贵元,就是提醒后人要慎始,要从正本上着力,本正的木直,源深则流远。
《春秋》慎始体现在“五始”等大义中。根据汉唐注疏家的看法,《春秋》中有所谓的“五始”的说法,即“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元年是第一年(与天对应),春是第一个季节(与四时对应),王是周王、是一个朝代的开始(与朝代演进对应),正月是第一个月(与十二月对应),公继位则是新时代的开始(与君主的更替对应)。“五始”之间环环相扣,寓意深刻,所谓“百礼之贵,皆编于月,月编于时,时编于君,君编于天。”
图片
属辞比事,《春秋》教也(资料图 图源网络)
“属辞比事,《春秋》教也。”慎始的思想还体现在《春秋》的历史书写中。对于第一次灭国、第一次君主不亲迎、第一次世卿专政、第一次大夫主会,《春秋》都认真的记载下来,在对相关行为进行批判的同时,也给后来者以启迪。在《春秋》看来,任何事情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臣弑其君、子弑其父乃至破国亡家等惨祸的发生不仅仅是偶然事件,而是一个逐渐演变的过程。在开始阶段,在问题尚处于萌芽时期的时候,如果不能正始,将祸患消灭于萌芽之中,后来将无能为力。
《春秋》时期三家分晋、田氏代齐、三桓专鲁等都是如此,就鲁国的三桓专政而言,鲁文公在位期间为政的懈怠是其肇端,此后又经历了宣公篡位、成公幼弱,三桓继续做大,等到襄公、昭公继位后,君主已经被三桓挟制,而昭公想有一番作为则是无能为力。这跟明末也有点像,明代自万历以后朝政败坏,加上明熹宗时期宦官专权、胡作非为,等到崇祯继位想有一番作为时,为时已晚,尽管崇祯励精图治、孜孜以求,但已难以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已倾。
图片
田氏代齐(资料图 图源网络)
孔子曾痛心疾首地说“始作俑者,其无后乎!”《春秋》主张“爱人之大者,莫大于思患而豫防之”、“观物之动而先觉其萌,绝乱塞害于将然未行之时”,《周易》讼卦也指出君子当“做事谋始”。在一定意义上,好的医生不仅仅在于起死回生,而在于疾病的初始阶段,及早对症下药,大病化下,小病化无。
图片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资料图 图源网络)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古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如此,今天也是如此。正如我们今天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诸多事例所证明的,这一大义直到今天仍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版权声明:本文为腾讯儒学独家原创稿件,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收听语音版文章播报请上微信搜【腾讯儒学】(ruxue_qq),关注公号,点击菜单栏“语音播报”按钮,获取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