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小伙“玩泥巴”创业,带学弟学妹做陶壶,一把最贵上万元

高考填报志愿,90后小伙唐天源没有像同学那样,首选热门专业,而是报了一个比较冷门的陶瓷艺术。大学时,他和同学相约从成都出发,用了29天时间一路骑车到拉萨。毕业后,唐天源没去大城市发展,也没去找个相对稳定的工作,他选择了做陶器创业。一贯不走寻常路的唐天源,带领一帮学弟和学妹,将千年“坭兴陶”技艺传承并发扬光大。

1991年出生的唐天源是广西梧州人,老家背靠大山,小时候经常和泥巴为伴。但在上大学前,他从来没有想过小时候常玩的泥巴有朝一日会成为手中的工艺品,现在他团队创作的坭兴陶作品,多次获得中国工艺美术协会“金凤凰”创新产品设计大奖,在当地陶艺界也是小有名气,一把壶的价格也从500元到10000元不等。

摄影&视频/登登

编辑/谷水

出品/腾讯新闻

点击观看视频:小伙“玩泥巴”创业,手工做陶壶一把最贵上万元

高中毕业那会,唐天源只是想着能去一个海滨城市上大学,有年长的师兄给他推荐了陶瓷专业,说这门技艺在岭南虽有历史,但产业才刚刚起步,现在看着是冷门,将来可能很有潜力。因为这样的机缘,唐天源考到了钦州学院(现在的北部湾大学),就读陶艺与装饰雕塑设计专业,小时候的兴趣爱好,成了他的专业。

从梧州到钦州上大学后,唐天源才意识到,钦州当地特色工艺品坭兴陶是藏在闺中鲜为天下知。虽然在1953年中国第一届民间美术工艺品展览会上,钦州坭兴陶,就同宜兴紫砂陶、云南建水陶、重庆荣昌陶被国家轻工部命名为“中国四大名陶”,但由于宜兴紫砂陶久负盛名,又地处文人墨客云集的江南地区,其它几家长期处于宜兴陶的阴影之下,加上远离政治经济中心,文化和创新方面滞后,外界对此知之甚少。

因为对陶器的兴趣,大学期间,唐天源学习非常刻苦,别人下课或者出去玩耍时,他还经常泡在学校的陶艺室里学习制陶技术。平时还经常利用周末等节假日,到外面的坭兴陶厂拜师学习。

2013年,临近毕业,别的同学在忙于实习或者找工作,唐天源却和小伙伴相约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用这种方式作为毕业纪念。他们一行乘火车从玉林到成都,然后又从成都出发骑车去拉萨,历时29天行程2200公里。

这次的骑行及一路所见所闻,吃过的苦欣赏到的美景,让唐天源内心更加坚毅,返回到学校时,他也暗暗地计划着毕业后,一定要选择创业。

2014年工作室成立,团队三名主创人员从左至右:欧宁、唐天源、韦咏林。

从大一开始,唐天源就一直在课堂、学生会、坭兴陶厂奔波学习,这期间他不仅学习了很多制陶的专业知识,也积累了很多社会实践。大四毕业时,当他身边的同学都在跑着各大招聘会,为着几千元的工资奔波时。唐天源凭借掌握的专业知识,积累下来的人脉,以及一颗敢于行动的心,2014年,他带着同学组建了创业团队,成立了自己的陶器工作室,主要制作手工坭兴陶茶壶。

工作室名叫“義陶阁”,用唐天源的话说,取自“桃园三结义”的典故,我们既是合伙人也是三兄弟,是因为坭兴陶的缘分才走到一起,做自己喜欢的陶器,始于兴趣,忠于兴趣,在一起做着大家都感兴趣的事情。他们将现代元素融入传统坭兴陶中,制作自成一派的学院派风格作品。

创业之初,唐天源不仅要自己做陶器,还要做管理和营销,了解市场的需求,中间遇到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作品无人问津,缺乏销售渠道……为了扩大坭兴陶的知名度,他经常奔波在外地,参加区内外的各种工艺品展,如果外界不了解,自己做的陶壶即使再好,卖不出去也是废泥一堆。

现在唐天源的工作室里,团队成员一共有13名,基本都是他的学弟学妹。2016年起,唐天源还利用业余时间在北部湾职业技术学校教授陶艺课程,他的工作室,也成为许多学生课余实践的地方。

从一堆泥,到具体形状,全靠拉坯师指尖的控制。

手工做壶,过程繁复。从揉泥、拉坯、修坯、粘接、雕刻、烧窑、打磨等一直到包装完毕,这几道大的工序,如果中间有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出现次品,辛苦就算白费。

钦州坭兴陶的烧制历史有1300多年,以钦江东西两岸特有的陶土为原料,东泥为白土,俗称五花泥,为软性泥土,细密质软,接近高岭土;西泥颜色紫红,质地较硬,含铁量较高,与宜兴紫砂有点像。东泥软为肉、西泥硬为骨,两种泥土按特定比例混合后,成为“骨肉相融”的陶坯原料,制成的茶壶透气不透水,尤其适合泡普洱、黑茶等需要高温闷泡的茶,残茶几天不会馊。

初步成型的茶杯,接下来要进行修坯,师傅使用不同的刻刀,对器皿的外形进行修饰,达到要求的形状。手工拉胚壶,有自然形成的一圈一圈的拉纹。

一把壶的每个部件都要手工打磨,再全手工拼凑起来,非常考验手艺人的技术经验。

坭兴陶有两个显著特点,其一是坭料非常细腻,不同紫砂陶用料的砂砾质感,坭兴陶上可以雕刻书画和金石,这是许多其它陶制品所没有的。唐天源拿出一件他非常得意的作品:“心经杯”,这个只有鸡蛋大小的杯子上,刻了260个字的心经,而每个字仅有1.3毫米大小,这样的一件作品,光是刻字,手艺好的雕刻师需要2个小时才能完成。而在如此小的陶器上雕刻谷粒大的字,也只有坭兴陶才能做到。

坭兴陶第二个特点是在烧制过程中产生的胎体窑变。当炉温上升到1200度的临界点时,由胎坯发生窑变,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效果,并自然形成天蓝、古铜、虎纹、墨绿等多种色泽纹理,须打磨表层氧化物后才现真面目。并不是每件坭兴陶都有窑变,也并非每个窑变都漂亮,好的窑变难得一件,而且绝无雷同。

唐天源目前做过的壶型有50款左右,近几年的“金凤凰”创新产品设计大奖,他都拿下过大奖。这件《莲年有鱼》作品,获得2019年“金凤凰”创新产品设计大奖银奖。作品以竹子为造型元素,正面为金文“莲年有鱼”刻字,背面有鱼戏莲间浮雕,自然清新,古朴富有韵味。

一把坭兴陶茶壶,从普普通通的泥到价格不一的成品,除了材料质地、制作工艺外,更重要的因素取决于壶身款式、制壶匠人的艺术造诣这些方面。近些年随着宜兴紫砂陶矿脉资源萎缩,价格高居不下,更显出坭兴陶的资源和性价优势。

现在坭兴陶是当地政府重点扶植的产业,希望这一传统民间手工艺,能够引领当地人脱贫致富,成为钦州的一张名片。越来越多工艺大师也加入进来,2017年,在广西坭兴陶产业人才小高地揭牌暨大师带徒弟仪式上,唐天源拜广西工艺美术大师吴莹为师。

唐天源的母校每年都会组织学生,去他的工作室参观学习,也有一些怀揣着创业梦想的年轻人找到他,向他取经。唐天源说,“自己以前只是喜欢玩泥巴,现在能用自己的兴趣爱好创业,并用它用来赚钱养活自己,还能解决一些学弟学妹的就业,而且也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他觉得一切的辛苦和付出都是值得的。”

今年虽然只有28岁,但唐天源接触坭兴陶已经有9年时间,创业5年来,收获颇丰。他认为,坭兴陶这个产业,只要你把产品做得好,用匠心做好每一件作品,时间越久,了解和参与的人越多,这个产品的价值就会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