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中谢宝庆的台词引人发笑,为什么“举白旗”代表着投降?

撰文:利刃火火
无论是在影视作品中还是文字描述中,我们似乎都能发现一些有趣的事情,比如当一方军队或士兵无力作战,将要投降的时候,他们都会举起白旗,以示无力再战,而另一方一般也都会处于人道主义,不会再行攻伐,而如果没有白旗的话,白色的衣物或者其他物件也能起到类似的效果。不仅是现代,似乎在古代没有《日内瓦公约》约束的情况下也一般不会虐待或者残杀俘虏,这是怎么形成的呢?这种习惯又是发源于何处的呢?
图片
经典的投降用旗"白布绑在木棍上",简洁而醒目
事实上,举白旗投降的习惯来源于中国古代,最早在东汉年代(公元25年到公元220年)的官方史书中就已经有明显的关于"兴白旗"的描述,而到了三国时期这种表示投降的"举白旗"习惯已经被广泛接受并使用,所以以后看到三国影视剧,士兵"手扬白布投诚"的画面就不要觉得奇怪了哦。
图片
悬挂白旗的中世纪法国舰队
虽然"举白旗"在汉朝的文献中已经得到了印证,但是史学家估计最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开始形成类似的习惯了,但由于先秦史书资料匮乏,所以到目前为止并没有找到明确的证据证明"举白旗"的习惯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
图片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双方会打白旗在战场上寻找己方伤员
虽然"举白旗"表示对敌不过,是很正常的一种行为,但说出来难免有些羞愧,但其实除了中国外,在同时期的西方也巧合地出现了"举白旗"的习惯。根据罗马帝国执政官、元老院元老塔西陀的著书记载,在公元69年的维多利亚人和维斯帕斯人之间的第二次克雷莫纳战争中,双方士兵已经出现了"举白旗"投降的行为,而在同时期罗马帝国的士兵即使是投降,也一般采用将随身的盾牌用双手高高举过头顶的方法来表示投降,而根据当时世界各地的交流程度,东方和西方出现白旗的时间几乎等同,但却并没有太大关联,都是独立发展而来的。到了中世纪时期,白旗在欧洲地区的使用格外频繁,并且在士兵投降后,对方的军官会手持白色的传令棒,并且会给每一名投降的士兵点上白色的颜料。
图片
描绘战争时期的一副画,其中有白旗元素
那么,有趣的是,为什么东西方都会不约而同地将白色定性为"投降"的颜色呢?这一般和东西方所形成的独特文化习惯有关,当初西方是以基督教为主要宗教,在基督教义中,耶稣与世无争并且为世人献出生命的时候穿的衣物主要都是白色,所以基督教是崇尚白色的宗教,自然会把终止战争的颜色定成白色。而东方的主要国家中国,自古就认为白色代表"亲人亡故",是一种"哀悼"、"死亡"的颜色,所以会使用白旗来表示投降也就很容易理解了。
图片
基督教旗帜是以白色为底
当今世界,"白旗"文化已经被各国所公认,无论哪一个国家的人,即使语言不通,也能一下子明白白旗所代表的含义,而经典的木棍上绑上白旗,用手摇晃的形象,也已经深入人心(谢宝庆:"李、李、李团长,都是误会啊!俺们深知你的虎威……兄弟我、我、我看到的是你的机枪、迫、迫、迫击炮啊~~~")。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