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盘点】乡村振兴下的九大文旅典型案例(全国篇)

编者按@西部文旅世界
农旅融合是乡村发展大势所趋,也是城市消费需求的热点所在,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好途径。乡村旅游已经成为城乡居民日常和节假日的常态消费方式,随着现代人特色旅游者迅速增加,乡村旅游更是扶贫攻坚的生力军。
在国家乡村振兴政策的大力支持下,近年来全国上下掀起了一股建设特色小镇和田园综合体的热潮。它们作为新时期突破经济发展的一种全新业态,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平台和关键抓手,对乡村经济发展及新型城镇化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经过几年的持续开发建设,目前全国已经落地了一些可圈可点的代表项目。为了系统回顾和全面分析乡村文旅背后的模式,我们在众多乡村文旅项目中遴选出了不同类型最具代表性的九个案例,从项目定位、项目业态、项目发展模式等多维度方面全面解析乡村文旅的发展模式与机遇,以期给行业以启示和借鉴。
话不多说,一起看看。
乡村振兴建设典型案例
全国篇
01
图片
项目介绍:
计家墩村是一个位于江苏昆山的典型江南小村落。它坐落在淀山湖与锦溪古镇之间,是个八十年代盖起来的村子,四周都是稻田,有两三条水道穿村而过。计家墩行政村国土面积1.7平方公里,西至陈墓荡,村东锦商公路南北而过,南与青浦商塌河相望,全村由二个自然村合并构成。
图片
业态规划:
从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到如今创意搭台、民宿集群、新型业态生根,计家墩正在以“乡村+民宿”“乡村 +文创”等方式焕发出新的生机。如今的计家墩村已经有了很多大家熟知的品牌民宿,原舍、大乐之野、溪地清舍、不如闲居、呆不住、无象.归原等,并且引入微民宿,招募新村民,共建新社区的模式。在这里,除了民宿,还有爿木工坊、陶庐、船艇工作室、自然农场等丰富的生活场景,给热爱的人一处安放心灵的家园。计家墩村以民宿业态为带动引擎,整合文化商业、主题餐饮休闲体验、有机农业等多元文旅休闲业态而形成的文族业态集群。同时积极配套教育医疗、文化交通信息、环保、生态等各个方面打造成为乡土文化地标。
图片
项目定位:
新功能定位,打造乡村生活示范区;“1+X”模式,凸显乡村差异;保留传统文化,传递新美学观;挖掘乡村多元价值。“1”包括田园民宿,文化商业,主题飨食,休闲体验和有机农业。“x”是以教育培训为主体的业态核心力,诸如创客学院,儿童自然教育,会展经济,艺术展演。
图片
发展模式:
合作模式:政府+伴乡(两方合作)。计家墩村的乡村振兴建设体现了由政府主导搭建开发平台、村民支持、NGO 和企业成为建设运营的主力的模式,其乡村建设的首要原则是坚持受益人是村民,并且从产业振兴、文化振兴和组织振兴三个方面同时推进。
图片
图片来源于公众号乡伴计家墩及网络,如有侵权 请联系作者删除
02
图片
项目介绍:
拈花湾规划面积1600亩,建设用地1300亩,建筑面积约35万平米,景观面积55万平米,水域面积20万平米,容积率0.45,建筑密度23%。拈花湾名字源于佛经中“佛祖拈花,伽叶微笑”的典故。它靠山面湖与灵山大佛依山为邻,宛如一朵盛开的莲花。小镇整体建筑风格参考了日本奈良的风格,又融入了中国江南小镇特有的水系,打造出了一种独有的建筑风格,是东方禅文化度假体验区,集禅居、禅艺、禅境、禅景、禅悦为一体的中国心灵度假目的地。拈花湾的产品设计、盈利模式、活动运营三个方面可以为旅游型特色小镇的建设提供更多启示。
图片
业态规划:
拈花湾通过三条主要交通道路和水系的组织,规划了“五谷”、“一街”、“一堂”的主体功能布局,并配以禅意的命名体系,形成以“五瓣佛莲”为原型的总平面。
其中旅游产品占比约20%,主要集中于香月花街,经营有各具特色的旅游商店,业态种类有特色手工艺品、特色服饰、陶艺、茶艺等。
餐饮占比约25%,主要集中于滨湖美食街,拥有良好的景观优势,且有大面积的滨水外摆空间。
图片
客栈占比约20%。拈花湾目前有13家禅意客栈:一花一世界、吃茶去、棒喝、一池荷叶、半窗疏影、门前一棵松、萤火小墅、芦花宿、百尺竿、云半间、一轮明月、无门关、无尘。
度假公寓占比约15%。在项目内部除了酒店、客栈之外,还大量开发建设有度假公寓类产品,有院落式、联排式两种建筑类型;
其他业态方面酒吧占比约15%,主要为清酒吧、冷饮店、茶馆等;配套商业占比约5%主要有超市、便利店、KTV等。
图片
项目定位:
拈花湾小镇的定位是集吃、住、游、购、娱、会务于一体的禅文化主题旅游度假综合体,也是灵山大佛和世界佛教论坛永久会址的配套设施。
图片
发展模式:
“禅文化”是拈花湾小镇独有的特性。这种禅文化体验式度假方式是一种全新的生活状态,是在传承融合禅文化、传统文化和民俗文化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创新文化形式、业态模式和载体方式,通过禅意的文化休闲度假方式,使人们在禅意优势独特的山水之间,感受“新时尚东方秘境”的禅意生态魅力,使其有别于乌镇、周庄等传统江南水乡,形成“滋养心身”为鲜明特色的心灵度假模式。
图片
图片来源于公众号拈花湾心度假及网络,如有侵权 请联系作者删除
03
图片
项目介绍:
无锡田园东方项目旨在打造活化乡村、感知田园城乡生活,将生活与休闲相互融合。为原汁原味地呈现江南农村田园风光,选址于拾房村旧址。在原有村落格局较好保留的基础上,设计又赋予了新的生命活力。该项目投资50亿元,是国内首个田园综合体项目。该项目在不到五年的时间内,不仅探索实现了项目的有效运转,还以此为样板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五个城市的铺点建设,组成了内涵丰富的功能群落,完整呈现了田园人居生活,已成为长三角最具特色的休闲旅游度假目的地。
图片
业态规划:
项目整体规划设计以“美丽乡村”的大环境营造为背景,以“田园生活”为目标核心,将田园东方与阳山的发展融为一体,贯穿生态环保的理念。总面积6500亩,其中3500亩种植水蜜桃。包含现代农业、休闲文旅、田园社区三大板块,主要规划有乡村旅游主力项目集群、田园主题乐园、健康养生建筑群等。规划为典型的互融开发模式。
图片
项目定位:
田园东方定位为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等产业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并提出了企业“建设美丽中国创造美好生活“的战略主张。从生态、农业、旅游的角度契合“美丽中国”、美好生活、城乡一体化等政策。
图片
发展模式:
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共融与可持续发展,通过“三生”(生产、生活、生态)、“三产”(农业、加工业、服务业)的有机结合与关联共生,实现生态农业、休闲旅游、田园居住等复合功能,是对城乡一体化模式的典型探索。“文旅+农业+新社区“的田园综合体产业模型,项目以区域开发的思路来开发,前期通过小尺度配套物业确保持久运营。首先以文旅板块顶级资源引入提升土地价值,旅游消费和住房销售同步进行的旅游+地产综合盈利模式,接着后期进行配套完善,做到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整个项目采取开放式的运营模式。
图片
图片来源于公众号田园东方及网络,如有侵权 请联系作者删除
04
图片
项目介绍: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梦想小镇是信息服务类小镇。以发展创新创意产业为核心,入驻企业3900家左右,完成特色产业投资31亿元,年缴纳税收4亿元,发明专利拥有量30项。小镇规划用地面积4500亩,其中建设用地1000亩。
图片
业态规划:
在总体规划上,项目在充分尊重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结合互联网的时代背景,对传统文化进行合理变革。自由的空有品多元化的创意空间与传统风格的建筑之间形成灵感的全新碰撞,完美体现出互联网创造性的特征,这些特点赋予小镇的独特特征,体现出自由、包容、多元、协作、高效的特性。
图片
项目定位:
梦想小镇采用“有核心,无边界”的空间布局,其中核心区规划3平方公里。项目以章太类故居所在地仓前老街为主要载体,结合周边互联网创业蓬勃发展的趋势,传承原生态的农耕文化以及浓厚的历史文化要素。在保留原有老街肌理的格局下,通过空间,生态,功能、交通的织补,整合新兴产业和传统城市之间的关系,打造一个具有互联网思维和众创基因共荣共生的历史街区。
图片
发展模式:
梦想小镇是在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加快规划建设一批产业、文化和旅游功能叠加的特色小镇,以新理念、新机制、新载体推进产业集聚、产业创新和产业升级。”的要求下诞生的互联网与基金小镇,也是对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的“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积极响应,是未来科技城竭力为大学生和创业者构筑的梦想创业平台。
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友浙江鹰,如有侵权 请联系作者删除
05
图片
项目介绍:
位于临沂市沂南县西部山区的朱家林田园综合体项目,是目前山东首个,也是唯一的国家级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项目。项目践行“创新、三美、共享”发展理念,总规划面积28.7平方公里,覆盖23个自然村、1.6万人,计划总投资19.8亿元。
图片
业态规划:
以“创新、三美、共享”为发展理念和总体定位,以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创客为主体,以创意农业、休闲农业、文创产业为核心,规划布局为“一核两带五区”:“一核”是朱家林创意小镇;“两带”是小米杂粮产业带、高效经济林果带;“五区”是创意农业区、田园社区、电商物流区、滨水度假区、山地运动区。
图片
项目定位:
通过三年左右时间,实现朱家林田园综合体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同步”、一二三产业“三产融合”、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积极探索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新模式、新业态、新路径,基本建成以政府为引导,以农村集体组织、农民合作社为建设主体,返乡青年创客、社会资本广泛参与的,集创意农业、农事体验、田园社区于一体的独具特色的创意型田园综体。
图片
发展模式:
项目以农业综合开发为平台,规划建设包括创意农业区、田园社区、电商物流区、滨水度假区、三地运动区在内的五大功能区。通过大力打造农业产业集群、稳步发展创意农业、开发农业多功能性,推进农业产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实现田园生产、田园生活、田园生态的有机统一和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探索一套可推广可复制的、稳定的生产生活方式,走出一条集生产美、生活美、生态美“三生三美”的乡村发展新路子。
图片
图片来源于公众号山东朱家林田园综合体及网络,如有侵权 请联系作者删除
06
图片
项目介绍:
目前有400多口人的袁家村,村资产已达到1亿多元,能带动周边十余村致富,最高日游客接待量达18万人,年游客量超百万,酸奶厂年利润超千万。袁家村如此成功,堪称“乡村旅游黑马典范”,创造了“袁家村”模式。袁家村成功的关键,最关键的在于完善的食品质量监管体系,通过食品质量监管而建立起来的信任体系,这才是有可能成功的,也有大量成功的机会,因为未来的乡村才是全域旅游时代的主战场。美食和美宿会是周末游的主要需求,会在各地有很多成功模式的乡村旅游,需求极大。
图片
业态规划:
袁家村以展现关中风情为主,全方位完善创意产业,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同时不断强化品牌特色,扩建关中民俗街,打造时尚和现代元素相结合的康庄文化娱乐街,总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涵盖了阿兰德国际会馆、关中客栈、各式酒吧、咖啡馆、书屋、书画院、国际小商品超市、多功能广场、养生堂和游戏拓展中心等30多家店铺。用现代的设计手法和业态内容植入传统的文化空间内,就形成了现代意义上对中国传统乡愁的再造。
图片
袁家村手绘地图/图冯帆
项目定位:
袁家村通过定位将关中地区民俗传统文化与现代旅游的结合,将该地区特有的民俗小吃、茶馆、技艺、游乐与现代的文化创意、休闲体验生活方式结合在了一起。当2000年的传统东方文明与现代西方的文化创意、旅游休闲方式结合在了一起,这种强烈的文化冲撞就构成了极具特色的旅游吸引力,而这一切都在讲述陕西关中地区独有的浓浓的文化故事。
图片
发展模式:
袁家村是田园综合体模式的典范, 它从乡村旅游起步, 实现由三产带二产促一产, 三产融合发展的良性循环。它通过打造以关中民俗和乡村生活为特色的关中印象体验地景区, 从品牌、主题、创意、风格到业态、招商、运营、管理、制度等形成一个村景一体、三产融合, 相容共生、互补兼顾、层次递进、环环相扣的商业模式。袁家村还以“旅游+”、“互联网+”, 推动农副产品的线上线下销售, 不断培育发展新动能和发展后劲, 使产业持续发展, 使农民持续增收。
图片
图片来源于公众号袁家村大景区及网络,如有侵权 请联系作者删除
07
图片
项目介绍:
庐山归宗旅游休闲度假综合体项目位于庐山市温泉镇,占地2400余亩,投资总额30亿元人民币。该项目由央企中航国际控股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是江西省重点调度项目。
图片
业态规划:
项目规划将建设一条地方特色的商业街、恢复一座千年古刹寺庙归宗寺、引进一座世界级现代酒店虹夕诺雅、复制一座古村落“灿(CAN)”村、营建一处生态房车营地五大板块。
图片
项目定位:
建设目标是以归宗景区旅游开发建设为依托,以旅游休闲度假为目的,面向国内外高端客户,对归宗景区进行专业化旅游资源整合,打造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旅游目的地。
图片
发展模式:
庐山是本案依托的最重要资源,经过从历史、区位交通、竞争对手等多角度的思考分析,得出必须通过挖掘庐山整体印象中未被察觉的固有优势,找到庐山自身所隐藏的高端特质- -回归本真“仙”的属性,定位高端人群的本心需求,以获得未来高端人群的回归。通过打造丰富的体验动线,塑造不同的空间感受和氛围,赋予概念阶段“仙”属性更多样的表现形式。在风貌方面,建筑和环境充分融合,和谐地成为一体。
图片
图片来源于公众号归宗灿村及网络,如有侵权 请联系作者删除
08
图片
项目介绍:
成都协信?多利农庄,位于成都市西北方向上风上水的郫都区,即原先的“郫县”,著名的郫县豆瓣就产自这里。项目为三村(社区)连片规划建设,三村分别为红光街道白云村和三道堰街道的青塔村、秦家庙村,总规划面积10659亩。自2013年底进驻郫都区红光街道白云村以来,已累计投资近10亿元,是郫都区最早落地的田园综合体项目。其中,一期核心示范区占地2650亩,已于2017年3月25日正式开园。
图片
业态规划:
成都多利农庄融合了智慧农业、休闲农业、生态农业三大功能,实现了生产、生活、生态的和谐统一。智慧农业:打造了包括都市农业科创中心、文创空间、智能温室、成果展示中心、产品分拣包装中心在内的农业科技创新业态。生态农业:在业态上打造了生态种植设施农田、家庭农庄、多利桃花源高档田园别墅区、农村新型社区等。休闲农业:打造包括邻里中心、有机生活体验馆、休闲体验农庄、百草园、快乐动物园、药食同源餐厅、度假酒店等项目。其中度假酒店由成都多利投资建设,建成后全球著名的法国LUX酒店管理集团负责运营管理,营造乡村旅游度假新体验。实现了农业观光、主题游乐、餐饮购物、文化创意、休闲度假复合化发展。
图片
主体定位:
成都协信·多利农庄,旨在提供“有机健康的田园生活方式”,通过自建、合作和招商等方式导入文旅康养等产品与服务,实现农业、文旅、康养的产业融合,实现农业生产、科普教育、田园休闲、康养度假等的丰富业态融合,创造并提升乡村的多元价值,共筑田园梦想,助力乡村振兴。
图片
发展模式:
协信·多利农庄,基于6年来的实践及郫都区政府领导的引导,初步摸索出田园综合体的一种发展模式,也是乡村价值提升的一种模式——233模式。即基于2个底层引擎(即乡村资源配置的制度创新和形式创新),通过3步价值阶梯(即以技术提升农地生产价值,以品牌提升乡村生态价值,以融合提升乡村生活价值),实现3重持续效益(即壮大集体经济、培育企业实力和助力区域发展)。
图片
图片来源于公众号成都多利农庄及网络,如有侵权 请联系作者删除
09
图片
项目介绍:
“鲁朗国际旅游小镇”位于西藏自治区林芝鲁朗镇,是由广东省援建的重点旅游开发项目,地理位置优越、旅游资源丰富,有“东方瑞士”的美誉。“景观优先、形态完整”是鲁朗国际旅游小镇设计的设计原则,该项目在景观方面最大程度的利用鲁朗自然地理的价值,湖光山色和建筑美妙融合,构成一幅人文与自然的美丽图画,而形态完整保证了鲁朗国际旅游小镇设计风格的一致和建筑语言的纯正与统一。
图片
业态规划:
鲁朗镇在风格形态上定位为具有民族特色的片区,在功能上以安置整个镇区的公共服务设施为主。整个鲁朗镇的布局以南北向为主,分为两大区域—行政区和商住区,以道路用地为边界,避免小镇的无序发展,包括政府办公、派出所、法庭、农机站(三站合一)、文化广播电视中心、幼儿园、小部分公务员宿舍以及适当的民居点绩其间;商住区将现有的挖沙区地形严重破坏处设计成一条极具特色的步行商业街——石锅鸡一条街,功能包括邮政、电信电话、银行、商住、餐饮、背包族客栈、市民广场、公园等。
图片
项目定位:
继承藏族建筑设计的精华,遵循藏式小镇的独特肌理,以鲁朗尼洋河为魂,以藏式建筑为主要语言,将鲁朗国际旅游小镇打造成为融合藏族建筑特色与现代城镇功能的典型代表。从城镇布局、建筑环境等各个方面体现藏族文化内涵,形成具有鲜明藏族文化特征的国际旅游小镇。
图片
发展模式:
鲁朗国际旅游小镇的建设,一是改变小镇原有建设无规划、无风格、低端设计的建筑格局;二是整治和提升周边村庄村容村貌,提升家庭旅馆的品质和服务质量;三是有效地整合林芝县及周边主要的旅游资源,大幅度提升旅游接待条件,扩展旅游产业的辐射和带动效应,从而为林芝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打造一个很好的载体,林芝县的经济社会发展将走上一条生态绿色之路。
图片
及网络,如有侵权 请联系作者删除
寻一方净土,远离城市喧嚣;行至竹林深处,聆听流水潺潺之音;漫步乡村小路,静看云卷云舒。
以上仅是中国众多乡旅项目中的部分代表,目前全国的乡村文旅建设已初显成效,加强了城市与乡村的互动、自然风光与历史人文融合,更是推动了乡村的发展和振兴。相信乡村与旅游混搭所呈现的多层次创意模式,通过“农旅结合、以农促旅、以旅强农”创新田园综合体+特色小镇业态,必将提速乡村旅游发展,绽放大美中国乡村。
本文素材资源源于网络
由西部文旅世界整理编辑
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转载
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 请联系作者删除
联系方式:18623024577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