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上爬了60年的老汉与狗为伴:愧对8旬老母,用双手挣得尊重

图片
“爬爬在家不?”听到有人来了,郝占国赶忙放下手里的活计,从屋里出来。来人拿着一件小孩的雨衣,想请郝占国帮忙修复缺口。只几分钟,雨衣便修好了。对方要给钱,郝占国坚决不收,一句“这点忙我还帮得了”掷地有声。
99公益日特别策划
图文/潘之望 视频/邓珺杰 编辑/小为
执行/篝火故事
出品/北京日报 腾讯公益 腾讯新闻
点击观看视频:爬行六十年的倔强人生
图片
郝占国捡了一只土狗,小狗总是步步紧跟在他身后。
今年已经62岁的郝占国,出生在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北楼乡重贤村,最远只去过离家200多公里的山西长治。更多时候,他只能撑着两只木扶手,在家里几十个平方的土院儿爬着走。村里大人小孩儿都叫他“爬爬”。(请点击链接【山的那头是北京】,给贫困老人郝占国和他8旬母亲一丝晚年关怀。)
图片
“我家里姊妹五六个,小时候连玉米面窝窝头都吃不起,只能吃高粱窝头。” 郝占国3岁时生了一场大病。为了给他治病,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整个青少年,郝占国都在病痛中度过,父母带他跑了河北的好几家大医院,花了许多钱,“但病一直没好,双腿萎缩了,不能走了。”
图片
胀痛的双腿像是不甘心似地,整夜整夜得疼。在同龄人上学玩耍的青春岁月里,郝占国被困在萎缩的双腿里,备受病痛折磨。郝占国说这是他最难熬的时候,“我羡慕同龄人一会这儿、一会那儿地跑,自由自在。我哪也去不了。”
图片
闲下来,郝占国总是倚在门口望着过往的行人,陪伴他的是一只老式收音机。
郝占国无处可去,只能坐在炕上,好几个小时都不动,想命运为什么要这样折磨他。想不出答案,也无计可施。但骨子里的倔强又不允许他绝望放弃。
图片
等到30岁,腿不再疼了,身体也壮实了。郝占国开始四处找活干。一次,他随侄子去镇上的集市,发现有人打首饰,随即产生了兴趣。“这个活不用挪动,心细手巧就行。”
图片
他在旁偷师,暗自把每个步骤都记在心里,回去又反复练习,逐渐掌握了技巧,开始在家帮人打戒指、做首饰。
图片
慢慢地,郝占国会打首饰的消息在邻近的村子里传开,找他打首饰的人多了起来。
图片
“那时候打一件首饰收一块钱的手工费,一天能挣5、6块钱,活多的时候连午觉都睡不上。”郝占国笑着说,靠着手艺吃饭让他第一次觉得自己不再是家里的累赘。
图片
但好景不长,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村里人不再打首饰,郝占国逐渐没了生意。他没有放弃,还是努力找活干。“我看过秧苗、编过花篮儿,凡坐着动手就能干的活我都想争取做,我挣一点儿就能给家里减轻一点儿负担。”
图片
如今,老母亲、弟弟和侄子与郝占国一起生活。弟弟在村里卖劳力挣钱,而老母亲已经86岁,还要照顾他三餐起居。(请点击链接【山的那头是北京】,给贫困老人郝占国和他8旬母亲一丝晚年关怀。)
图片
望着白发苍苍的母亲在厨房里操持的佝偻背影,郝占国说起病痛都不曾暗淡的眉眼写满愧疚,“有时候老娘做好饭都没力气端锅,只能等我弟弟在外面做活回来帮忙端。我连这点忙都帮不到。”
图片
木扶手已经磨得锃亮,四周起了毛边儿。
但很快,郝占国又收回视线,忙起了手里的活儿,他说,最近又忙乎起来了——给殡葬品装袋,按每件5分钱计酬,每天工作8小时,一天能挣5块钱。
图片
“最难的时候都熬过去了,现在党的政策好,日子好过多了,只会越来越好。”郝占国说不上未来的具体打算,但心里有股子灭不掉的希望。
图片
破旧的小院里,县残联送的一辆轮椅显得格外扎眼,簇新的包装似乎预示着郝占国未来的生活。
图片
北京日报密切关注京津冀地区民生问题,实地采访贫困人口生活现状,与腾讯新闻联合推出“山的那头是北京”系列报道。
图片
(请点击链接【山的那头是北京】或扫描上方二维码进入腾讯公益平台,给贫困老人郝占国和他8旬母亲一丝晚年关怀。脱贫攻坚重在精准,北京扶老助残基金会、腾讯公益根据本文报道对象实际情况,制定帮扶方案,首批计划帮扶70名贫困老人,解决基础医疗、生活保障等问题,并将组织老人同游北京、参加公益影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