勃列日涅夫在正式场合使用的一种吻礼,为何让很多人非常害怕

勃列日涅夫的领导人地位是通过政变得来的。在他执政的19年间,苏联的核武器数量不断增加,甚至超越了美国,这也让苏联历史性地成为了军事上的超级强国。勃列日涅夫在生涯末期,又搞起了个人崇拜。苏联的经济,因此出现了重大问题,这为日后苏联的解体埋下了隐患。
不过,勃列日涅夫给人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在他的“勃列日涅夫之吻”。这种吻礼不仅让国内民众头昏眼花,甚至在国际社会中,都有一定的杀伤力。
图片
那么,“勃列日涅夫之吻”到底是什么呢?
相较于东方人的含蓄来说,西方的礼仪一向都是比较开放的。在苏联的传统习俗中,就有一套比较庄重正式的亲吻礼。这套礼仪的具体步骤是:在拥抱对方之后,先亲吻对方的右脸颊,再亲一下左脸颊,然后又亲回右脸颊。这套礼节类似于如今一些欧洲国家的“吻面礼”,是一种表示亲近友好的方式。
然而,这套礼仪在经过勃列日涅夫改良之后,却成为了人见人怕的“勃列日涅夫三重吻”。在完成右、左的脸颊的亲吻后,勃列日涅夫不会再亲一次对方的右脸颊,他反而会向对方的嘴进行一次深深的亲吻。
如果是单纯的嘴碰嘴也就罢了,但勃列日涅夫在亲吻时总是要闭上眼睛,头部微倾,非常投入。如果是放在年轻的少男少女身上,那将会是一副爱情的美好画面,但偏偏深情亲吻的两人却是两个老头子,这个画面实在是有些让人难以接受。
当时的国际领导人,有很多都曾遭遇过“勃列日涅夫之吻”。
比如苏联下属的加盟国领导人,以及东欧一些与苏联交好的国家领导,他们在会见勃列日涅夫时,通常都是难逃一吻。甚至还有传言说,南斯拉夫领导人铁托在遭遇“勃列日涅夫之吻”的过程中,竟然因为试图反抗,而被勃列日涅夫咬破了嘴唇。这件事也着实让人哭笑不得。
图片
最可怕的是,勃列日涅夫之吻是不分男女的。当时国际上最著名的女性领导人是英国的撒切尔夫人。我们不清楚勃列日涅夫是否也曾想对撒切尔夫人进行“三重吻”,但最终,撒切尔夫人以其它事物做了挡箭牌,成功避免了这个尴尬的礼节。
撒切尔夫人的成功经验,给了众多领导人以启示,在古巴领导人卡斯特罗会见勃列日涅夫时,他以雪茄做了挡箭牌。捷克斯洛伐克共党书记杜布切克,则以一束鲜花来避免了尴尬。
说起来,“勃列日涅夫之吻”也不是谁都可以得到的。像这样的礼节,通常情况下是献给自己社会主义阵营的兄弟。比如在会见美国总统卡特的时候,勃列日涅夫就只会拥抱并亲吻脸颊,最后一个步骤往往都会被省略掉。
勃列日涅夫最著名的一次亲吻,发生在他与东德领导人昂纳克的会面中。
1979 年10月4日,在庆祝东德建国三十周年的庆典上,勃列日涅夫与昂纳克受到气氛感染,情不自禁地拥吻在一起。
图片
这幅画面被摄影师拍了下来,很快就占据了世界各大新闻的头条板块。这个亲吻被称为“兄弟之吻”,象征了苏联与东德的亲近和友好。
有好事的画家很快将这张照片以涂鸦的形式复刻到了柏林墙上,这个亲吻也成为了一种时代的符号。
事实上,这样嘴对嘴的亲吻,并非是勃列日涅夫首创。早在40年代,斯大林就曾对代表苏联签字受降归来的官员进行过这样的亲吻。并且后来赫鲁晓夫也曾用过亲吻礼。
值得一提是,这两位大佬都曾在国内搞过个人崇拜,斯大林搞得比较成功,他的吻也一时倾倒众人。而赫鲁晓夫兴许是为了效仿斯大林,但最终他却失败了。
这样看来,也打算搞个人崇拜的勃列日涅夫,似乎是有意将这个吻礼推广下去了。苏联的政治局委员和军方高层,几乎都遭遇过“勃列日涅夫之吻”。其中有些人对这种礼仪感到非常恶心,比如克格勃头子安德罗波夫。在他后来成为勃列日涅夫的接班人之后,这种“三重吻”的礼节,就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野。而他之后的契尔年科,也没有在公共场合施行过这套礼节。
不过,戈尔巴乔夫上台之后,他却不幸遭到了东德领导人昂纳克的亲吻。而当年教会昂纳克这一招的,正是勃列日涅夫。看起来,“勃列日涅夫之吻”还是有可能传承下去的。
(参考资料:《勃列日涅夫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