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是热血青年,又深受器重的汪兆铭,为何自甘堕落投敌卖国

汪兆铭出身于书香人家,早年中过秀才。不过汪兆铭却不是个迂腐的读书人,他在认识孙逸仙后,不光撰写文章为革命大造舆论,还四处演讲,为革命造势和筹款,是同盟会的元老级人物。
汪兆铭27岁时,便因谋刺摄政王载沣名震一时,他在牢狱中还写下“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的豪迈诗句。
一些青年人视汪兆铭为革命偶像,孙逸仙亦对汪兆铭的行为颇为赞赏。
图片
1919年10月,孙逸仙在广州就任临时大总统后,汪兆铭得到了重用,先后担任广东省教育会长、广东政治顾问、总参议。
孙逸仙在把中华革命党改组为国民党后,汪兆铭再次被任命为中央执行会员和宣传部长。
1925年2月,在孙逸仙的生命最后关头,曾指名召见汪兆铭,并由孙逸仙口授,汪兆铭草拟了遗嘱。
可以说,汪兆铭手中拿了一手好牌,如果没有意外,民国总统的位子,非他莫属。
然而,谁也没想到,汪兆铭最后不仅没能成为民国总统,还沦为千夫所指的大汉奸,这是怎么回事呢?
孙逸仙去世之前,除了信任汪兆铭,还非常器重蒋中正。
说起来,蒋中正和汪兆铭有着相似的背景,他有留学日本的经历,不过他晚于汪兆铭加入同盟会。因此,当汪兆铭被种种光环围绕时,他还只是个籍籍无名的小人物。
1922年,陈炯明叛变,孙逸仙避于永丰舰。
蒋中正知道后,登舰护卫孙逸仙左右40余天,获得孙逸仙的器重,先后被委任讨贼军第二军参谋长和大本营参谋长,后来还派他去苏联学习军事和政治方面的经验。
图片
蒋中正学习归来后,被任命为黄埔军校校长。他非常重视军校建设和了解学生思想动态,许多优秀的国民党军官,都是从这个学校出来的。所以他在国军中的地位很高。
孙逸仙去世后,汪兆铭被推举为国民政府主席和军委主席。
蒋中正自然不愿屈居于他之下,在他的操控下,很快就爆发了中山舰事件。
这件事让汪兆铭很难堪,认为蒋中正无视他国民政府主席和军委主席的地位。本来,他想扣押蒋中正,结果到此时他才悲催地发现,他根本就调不动国军将领,因此愈发觉得自己威信受损。
汪兆铭性格懦弱。他见对蒋中正无可奈何,只得自嘲地表示“责人不如责己”,并引咎辞职。
这之后,凡是政治上出现问题时,汪兆铭总是悄然出走,出国或就医。
直到“九·一八事变”后,汪兆铭和蒋中正才再次合作。可就在汪兆铭担任行政院院长不久,上海就爆发了“一·二八事变”,虽然十九路军奋起抵抗,全民也万众一心,誓死抵抗,但汪兆铭虽有权力之欲,却一向不是好争善斗之人。他始终认为,中国无论是武器还是实力,都无法与日本抗衡,所以他唯恐中国和日本打起来。在他看来,这无异于蚂蚁和大象之战,毫无胜算。
汪兆铭主张议和,在他的斡旋下,国民政府最终和日本签订了《淞沪停战协议》。
随后,汪兆铭对日本人妥协退让,又接二连三地批准并签下了《何梅协定》和《秦士协定》,华北主权被他拱手相送。
图片
无疑,汪兆铭的作为,让天下大哗。一时之间,反对他的声音一浪高过一浪。他的子女由于承受不住压力,对他多有抱怨,要他辞掉外交部长职务。但汪兆铭却不无委屈地流泪表示,这个时候,哪个愿意做外交部长呢!
“七·七事变”后,汪兆铭的恐日情绪更加严重。他话里话外都透露着求和和投降的思想。对抗日作战,根本没有信心,反而认为那些抗日志士们的死,是不值得的。
就在这时,亲日派分子周佛海等人找到汪兆铭,向他传递了日本人支持他搞和平运动的态度。
一向和蒋中正交锋处于下风的汪兆铭听罢,大喜过望,认为能借助日本人的力量扳倒蒋中正,攫取国军最高权力。再加上他的妻子陈璧君也对他多有怂恿,所以他愈发坚定了投敌的决心。
1938年12月,汪兆铭离开重庆,出逃越南河内,随后发表投日艳电,公然投降日本做了汉奸。
汪兆铭叛国投敌,自然激起了了国人的愤怒。然而,他却在媚日的道路上越滑越远,根本刹不住车,最后走向了悲剧的结局。
 (参考史料:《汪精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