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州颍河的“前世今生”,曾遭疯狂挖沙断流,如今水清美如画

河南商报首席记者 李兴佳 实习生 王嘉兆 记者 王访贤
烧着煤炉的屋内,90岁高龄的教之忠老人,双手缓缓摊开《禹县志》,指着一处竖排繁体字念道:“颍水出登封县西少室山,东过逍遥镇,至白沙入禹县界”。
教之忠曾任禹州文物研究所所长,在禹州生活了大半辈子,比建国后的这座城市都要年长。他手里的这本县志,有很多年头,是民国时期所著。
图片
原禹州市文物管理所所长教之忠讲述颍河历史
书里的这段描述,吻合了“颍河发源于河南登封”的说法。书中没有提到的是,颍河在穿过禹州后,继续向东流经许昌、周口、界首、阜阳、颍上而注入淮河,成为淮河的最大支流。
“五千年来颍河没有大的改道,依然按照原来的河道在流淌,依据是我们曾在河道两岸进行了大量的考察,发现了遗址。”寂冷的冬日,天渐渐暗了下去,思维依旧清晰的教之忠,向围坐着的三个九零后,讲述着发生在此地、却已是四千多年前的禹州颍河往事。
图片
教之忠翻阅笔记中记下的禹州志资料
【禹王锁蛟】
讲述颍河的故事,要追溯中华文明发源史。
一些学者认为,8万到10万前,“许昌人”就在颍河岸边生息。8000年前,河南舞阳贾湖先民就开始在颍河岸边种稻、糟酒、奏响七音骨笛,刻画契文。
最广为人知的大禹治水故事,就与颍河、禹州千丝万缕。相传,大禹的父亲鲧治水九年,劳而无功被杀。继任的大禹,采用“疏”而非“堵”的方式,开始治理河水。其中,禹王锁蛟的传说,在禹州当地可谓耳熟能详。
图片
2020年1月4日,河南禹州颍河
相传,蛟龙藏匿在颍河里,专门与大禹治水对抗。大禹率领人马捉拿过程中,想出了用大火烧蛟龙的点子。就在点燃了大火正准备烧时,大禹的外甥庚辰大意放跑了蛟龙,大禹顺着颍河一路追到禹州。狡猾的蛟龙化身为孤儿,被一对老夫妇收养,最后被大禹识破,用面条变成的百丈绳索,将蛟龙套住后,投放到了钧台井里。
眼看蛟龙被拿住后,儿子小姣龙想要为父寻仇,再次在河中作乱。大禹再次出动,打败了小姣龙,后者向东逃命,逃到一个村庄,禹母娘娘抛下一口铁锅将它罩住。追上来的大禹,又将它投到村里一口枯井里,并用铁锅盖住。后来人们就地建了一座禹母奶奶庙,让禹王坐在井口上使其永世不得翻身。
【颍河煤运】
以上当然是神话传说。在教之忠老人看来,那是个没有文字可以记载的断档史,一切只能是凭后人想象。
不过,据教之忠讲述,近代却有关于颍河的真实记载,流传度较广的即为颍河漕运故事。
这是一个有关清廉为官的故事。清朝光绪二十八年,外国侵略者妄图掠夺禹州三峰山煤炭,时任禹州知州的曹广权,不惧洋人,向清政府备案“三峰山矿禹人已先开矣!”随后,他又亲自主持创办开采机构。为了煤炭外运,他令颍河沿岸居民,疏浚河道,加深河槽,筑堤固滩,并改建颍河桥梁,开办水上航运,使沿河得以行船载运煤炭和各种出口商货。
图片
2020年1月4日,河南禹州颍河
除此外,曹广权兴办教育,不拘一格招收各阶层学生,改四书五经为天算、格致。他重修了张良洞,并改建成颍滨经舍。
隔着一个世纪的今天,河南商报记者一行来到颍河河畔,张良书画院正在围挡施工,不日重开。
眼前的颍河水,在冬日下波光粼粼。一百多年前,相似的河水从这里缓缓流过,一百多年后的今天,历史与记忆在这里交织回响,绵延不绝。
【三个橡胶坝的故事】
到了现代,不同禹州人的眼中,颍河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和感觉。
对于土生土长的禹州人耿亚明来说,颍河就是“小时候去河里摸螃蟹”、“洗自行车”。那时候,颍河只是从禹州小城浅浅掠过的一条小溪,距离耿亚明家只有几百米远。
对于曾经的知青来讲,颍河见证了上世纪六十年代上山下乡的知青岁月。他们胸前戴着大红花,站在老式汽车上,从禹州市的北关老城门岀城,大汽车小心翼翼地从颍河石桥上走过去,把热血知青一批批送到了无梁公社具茨山上。
对于八零后来说,颍河是孩童时代洗净身体和心灵的灵地。每年端午节,周边的住户都会去河里洗脸,传说可以一年不害眼病,桥洞两边更是家家户户洗衣服的绝妙地方。
1951年发生了一个大事件,颍河上游的白沙水库正式动工,时任水利部部长傅作义与苏联专家到工地指导。教之忠老人回忆,许昌各县都派人来义务支援,全靠人拉手扛。第一年,工人吃的六成小米面、四成麦面,第二年春天换成了六成麦面、四成小米面,再后来还给工人计评工分。
白沙水库的建成,缓解了颍河泛滥问题,并存蓄水源,福佑禹州人民,恩泽至今。接下来颍河发生的另一个大事是,1972年建设第一橡胶坝。
第一橡胶坝总拦水高度8米,设计防洪标准20年一遇。再后来,到了2003年,禹州颍河第二橡胶坝工程开建,距离第一橡胶坝下游5.5公里。
也正是在这一年,冯庆伟毕业后进入禹州水利局,从此开启了长达17年保护颍河的历史使命,一直做到禹州橡胶坝工程管理处副主任。再到2007年,第三橡胶坝工程开工建设。
2014年,冯庆伟记得很清楚,缺水的禹州遭遇干旱,橡皮坝里的水已吃到近乎干涸。到了10月18日,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许昌段试通水,丹江水缓缓流入禹州市颍河第一橡胶坝库区,禹州百万人民喜笑颜开,终于盼来了吃上甘甜水的日子,告别了单一的白沙水库供水水源。
【从污染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
进入新世纪,颍河曾遭遇过重创。
当时,流经禹州花石、顺店、火龙等的颍河流域,遭遇疯狂挖沙。不法商人为谋取利益,不顾河道生态,挖沙导致河床干涸甚至河道流向改变。
身为禹州摄影协会主席的耿亚明看到此,痛心疾首。于是,协会联合摄影爱好者,跟拍记录这一现象,并向相关政府部门举报。他们甚至半夜开车赶往现场取证,一度被不明人士围堵。
随后,他们在网上大量发图发文,进行曝光,引起了社会和舆论关注。禹州市政府部门注意到后,引起高度重视,召开现场联合执法,对挖沙现象惩治。最终,经过多方力量,颍河的挖沙现象得到遏制,曾经的满目疮痍渐渐得以恢复。
这些年来,禹州对颍河的治理进入加速度,并且呈现出“河畅、水清、岸绿、景美”效果。从2016年起,禹州投资9.68亿元,打造全长16.2公里的颍河林水生态长廊,同步规划配套14座跨河桥梁和亲水平台、游船码头、垂钓平台、健身步道、运动场、玻璃栈道、瓷雕艺术园、光影幻彩广场、涟漪广场等公共性、公益性设施。
图片
禹州颍河风景(禹州市摄协供图)
站在颍川大桥上,河南商报记者举目远眺,一个近看似鱼跃、远眺似瓷片的大桥造型,气势如虹横亘在风光旖旎的颍河上。大桥身上的8500个LED点光源组成一个高空显示屏,可在夜间变幻出斑斓色彩,与日景素净的形态共同组成了犹如钧瓷特有的“入窑一色、出窑万彩”效果。
人行风雨廊桥和颍川大桥已成为禹州的地标性建筑,其景观效果在禹州民间广为传播,被誉为“网红桥”。而橡胶一坝至二坝的景观亮化工程,更是营造出了“一河流光溢颍河,两岸光景耀禹州”城市夜景画卷。
图片
禹州颍河风景(禹州市摄协供图)
吃着颍河水长大的耿亚明,也从当年的戏水孩童长成了拍摄颍河的记录者。他曾亲眼看到成群的白鹭、天鹅在治理后的颍河旁栖息。
在他的镜头下,颍河沿橡皮坝顺流而下,潺潺流水、杨柳依依和着飘动白云,依着城墙根绕城而去。
图片
禹州颍河风景(禹州市摄协供图)
曾经的干旱断流、满目疮痍,早已成往事。
(见习编辑 李英旋 首席编辑 华丽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