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老 沈飞人永远怀念您!

图片
原中顾委委员焦若愚,于2020年1月1日9时12分在北京医院逝世,享年105岁。焦若愚曾在沈阳工作20年,期间十分关注国营第112厂(航空工业沈飞的前身,以下简称沈飞)的发展。先后陪同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邓小平、刘少奇、董必武、彭真、叶剑英、贺龙等党和国家领导同志到沈飞视察,了解歼5、歼6、歼7等战机的研制情况,最令我们铭记的是,焦若愚曾带领沈飞人,于1958年建造了我国第一座超声速风洞。
图片
焦若愚,曾任沈阳市委第一书记、市长、第一届市政协主席。从1945年9月到1965年6月,焦若愚在沈阳工作的20年,正是沈阳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20年,也正是沈阳取得巨大成就、作出历史性贡献、创造众多共和国第一、奠定“共和国工业长子”雄厚基础的20年。焦老在世时曾回忆说:“第一个五年计划中,156项工程大部分都是在东北,仅辽宁就占24项,沈阳市有6项之多,特别是这156项里最尖端的两个航空工程项目——111和112都在沈阳。”
早在1957年3月,在与歼教1飞机设计起步的同时,112厂第一飞机设计室主任徐舜寿和发动机设计师吴大观就提出了修建跨超声速风洞的建议。但由于种种原因,当时没有开始建设,歼教1飞机是在苏联进行的高速风洞试验。新中国的航空工业要想走出自行设计制造飞机的道路,建造风洞势在必行。1958年7月6日,在航空工业局局长王西萍和中共沈阳市委第一书记焦若愚的关心支持下,经国家批准,沈阳空气动力研究院(现航空工业气动院)成立了。由沈阳市委第一书记焦若愚兼院长,与此同时,经航空工业局批准和辽宁省城市设计院勘测同意,决定在沈飞北边建造风洞,以便与东北地区的航空厂、所、院、校共同构成我国航空工业比较完整的基地之一。
图片
1958年9月19日,在112厂举行风洞建设开工典礼大会
建造我国第一座超声速风洞的使命责无旁贷地落在了沈飞身上,成为工厂基础建设的重点项目。1958年9月19日,1号风洞开工典礼大会在112厂建设工地召开。为了促进工程进度和质量,焦若愚协调沈阳市第二建筑公司、一机部(第一机械工业部,简称一机部)第四设计院、航空工业局基建处、北京市金属结构厂等十几个单位和沈飞的30多个车间、科室人员参加了大会战。参加大会战的干部和工人废寝忘食,展开了边设计、边备料、边制造设备仪器、边施工的厂内厂外大协作。当年建造风洞储气罐焊工力量不足,还从北京等地区调来了大批焊工参加会战。
图片
1958年底基建工程基本完成后,从1959年3月开始,工程就实行平行交叉作业,组织了风洞零件、设备调整和洞体安装等工作。1960年2月,1号风洞调试完毕,经鉴定合格,正式投入了使用。该风洞的建设填补了我国航空工业科学试验领域的一项空白,为我国自行研制飞机和其他飞行器提供了试验手段。后来,歼6、歼教6、歼7、歼8、歼8Ⅱ等飞机及火箭、导弹等产品,均在此做过大量的气动试验。1960年8月,叶剑英元帅视察了1号风洞,他对刚投入运行的超声速风洞予以高度评价:“我国再也不用到苏联进行试验了,可以立足国内了。”1970年,我国第一座跨超声速1号风洞在沈飞建成,定名为“风雷”1号。
图片
在沈飞航空博览园二楼航空报国馆记录了焦若愚带领沈飞人建成我国第一座超声速风洞
图片
1988年 焦若愚(前排左二)在沈阳空气动力研究所参观FL-1风洞
图片
2008年 焦若愚(前排左二)到气动院视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