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政府为什么一直排斥建铁路?官员们说:“烟伤庄稼,震动陵寝”

工业革命中蒸汽机应运而生,能在轨道上运行的蒸汽火车头问世了。
所谓铁路运输是一种陆上运输方式,以机车牵引列车车辆在两条平行的铁轨上行驶。现在,中国的铁路十分发达,特别是高铁,已经可以走出国门,成为了中国制造的一面旗帜。但是,铁路最初出现在中国时,却引起了不少的争议。到2019年年底,中国铁路营业里程将达到13.9万公里以上,居世界第一 。
1876年,英国怡和洋行在中国上海闸北到吴淞口之间,建了一条轻便铁路,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条铁路。但是,这条铁路,却很快被拆毁了。清政府认为,这条铁路所处的位置太过重要(仅次于京畿重地),所以,从英国人手中以重金购买了这条铁路,并迅速摧毁了它。
图片
然而,这条铁路的出现,还是给清朝带来了一定的震撼。
在这之后,朝堂之上对于修建铁路一事各执己见,争论不休。支持者以李鸿章、左宗棠等封疆大吏为代表,认为:“铁路修建利国利民,是国家改革富强必行的一步。”而反对者们,虽然只有一个理由,却还是让这些朝堂上数一数二的重量级人物闭了嘴:“烟伤庄稼,震动陵寝”。
庄稼牵涉民生,而陵寝关乎祖宗香火,这样的理由一出,有谁还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硬要修建铁路呢?但是,历史前进的脚步,并不会因为一些保守落后的思想而停下。随着洋务运动在全国范围内的展开,一大批军用、民用企业,在中国大地上如雨后春笋一般涌现。
尤其是北洋水师的建立,使修建铁路一事迫在眉睫。北洋水师的舰船,每天都需要大量的煤矿为之提供动力,如果,采取传统的人力和骡子等运输方式,根本没办法满足北洋水师舰船的运行需求。所以,修造铁路之事必须提上日程,才能将煤炭从开采地开平矿务局,运输到与之相隔数百里的天津大沽口。
这样的话,停泊在大沽口的北洋水师舰船,便可以及时补充燃料了。
图片
1881年,在李鸿章等洋务派的反复努力之下,中国第一条自建货运铁路——唐胥铁路,终于开始动工。铁路建成之初,受限于清朝政府禁止在铁路上运行蒸汽机的命令,铁路上出现了不少滑稽之景。例如:曾经出现过运输工人赶着驴、马拉着煤车,在铁路上滑行,简直滑天下之大稽。
不过,后来在李鸿章的全力支持下,中国技术人员开始自己研制设计机车。一年之后,唐胥铁路开始通车,第一辆由中国人自己设计改造的“龙号”机车,奔跑在这条铁路上。正所谓,万事开头难,既然第一条铁路已经建成了,那么,修建更多的铁路就不在话下。
1886年,李鸿章上奏清廷,以唐胥铁路距离太短会耽误运煤影响船只使用为由,请求再次修建延长原有铁路。清廷同意了他的要求,于是,这一次建成了唐胥铁路的延伸段——唐阎铁路。第二年,清廷再次修建唐胥铁路的延伸段唐芦铁路,使其延伸至芦台北塘口。
这三条铁路建成之后,开平矿务局开采的煤炭得以源源不断地运往各方。而铁路的修建和运行,非但没有像保守派所说的那样伤害庄稼,破坏陵寝,反而给各方带来了巨大的好处。
这一次,闭嘴的轮到那些保守派了。
图片
看到铁路的修建给国家经济政治带来的巨大利益,很多之前对修建铁路十分反对的官员,也开始转变立场。
比如:时任江西巡抚一职的刘坤一。刘坤一很早就明确表示反对修建铁路,只不过,他的理由与主流的保守派不同,他反对的理由是:“修炼铁路会引出西方列强的非分之想。”在他看来,只要禁绝铁路,西方列强就没办法轻易入侵我国腹地了。
但是,不久之后,刘坤一就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惨败。满腔爱国之心的刘坤一大受刺激,主动上奏清廷,请求大力推广铁路建设。
修建铁路从来都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然而,当时的清政府,已经多次向西方列强割地赔款,国库之中根本没有足够的资金用于修建铁路。刘坤一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竟然向朝廷建议向外国借款,利用外国人的资金来修建国家铁路。
在朝堂内外纷纷转为支持修建铁路的大环境之下,一条条铁路如星星之火渐渐形成燎原之势遍布中国各大城市。台湾铁路、关东铁路等先后建成,在沟通各省的同时,成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动脉。
图片
1909年,清廷同时兴建了京张铁路等7条铁路,大大增加了我国的铁路里程。根据史料记载,自1881年清朝第一次修建铁路到1911年清朝灭亡,短短三十年里,清朝一共修建了铁路50条,铁路总里程共九千多公里。但是,有一部分铁路,如:台枣铁路,在清朝末期并未完成,直到民国时期才宣告建成。
不得不说,在铁路修建一事上,清政府还是为国家和人民做出了一点贡献的。可见,即使清政府如何愚昧守旧,历史的前进趋势,还是不会因此而停留,终究走到了它该去的路上。
参考资料:
【《中国近现代史》、《李鸿章传》、《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唐胥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