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多伦:“冰上烟花”燃爆塞北寒冬

“冰上烟花”表演。采访对象供图

新华社呼和浩特1月10日电(记者魏婧宇、王雪冰、徐钦)夜晚的龙泽湖比白天更热闹。吃过晚饭的当地人裹紧羽绒服向龙泽湖涌去,来自中国各地的游客兴奋地举着相机走向湖边。在零下二十多度的严寒之夜,一场“冰上烟花”即将上演。

龙泽湖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多伦县,冬天湖面结了厚厚的冰。白天,这里是滑冰爱好者的天堂,晚上则变成了传统技艺抡冰花的表演舞台。

晚上7点半,抡冰花表演开始了。冰封的湖面中央立着一个铁质支架,支架尽头挂着铁网,网内装着燃烧的铁块。支架开始飞速旋转,烧红的铁块在空中划出一道道火红的弧线。铁块越烧越旺,喷洒出灿烂的铁花,飞溅到冰面上,“冰上烟花”引得湖边的观众连连欢呼。

30分钟的表演结束后,贺忠伟和5名同伴将支架拆卸,小心翼翼地打包装走。他们是抡冰花的表演者,也是恢复这项曾消失了半个多世纪的古老技艺的人。

“明清年间就有抡冰花表演,至今有300多年了,但是在五六十年前,这项技艺慢慢消失了。我的父辈们年轻时还看过抡冰花,到了我们这辈人,只能在老人们的故事中了解啥是抡冰花。”贺忠伟说。

36岁的贺忠伟是多伦县滦源镇温塘河村的农民。这个村子被温塘河环绕,以前春节的时候,村民没钱买烟花,就到冰冻的温塘河上抡冰花。后来,村民的生活越来越好,家家户户都买得起烟花,抡冰花渐渐消失了。

贺忠伟经常听父亲讲起流光溢彩的抡冰花表演,十分向往,萌发了“复活”这项技艺的想法。他和邻居金宝库等人根据老一辈的描述,画出了抡冰花所需要的设备,并开始手工制作。

“我们用废铁棍焊了一个可以旋转的支架,但是不知道怎么把烧红的铁块挂上去。”贺忠伟琢磨了好久。有一天,家里养的牛给了他灵感。“为了防止牛吃草,会给牛嘴套一个铁网,我们叫作‘牛箍嘴’,用来装铁块正合适。”

贺忠伟从牛棚中捡了几个牛箍嘴装在支架上,牛箍嘴里放上燃烧的木炭和铁块,转动支架,旋转中的铁块借风急速燃烧,铁花四溅,消失了半个多世纪的抡冰花“复活”了。

流光溢彩的“冰上烟花”表演。新华社发 杨子建摄

看着跃动的铁花,贺忠伟、金宝库等年轻人激动不已,贺忠伟的父亲贺秀林却连连摇头。“不对不对,铁花太小太碎了。”他告诉儿子,自己小时候看到的铁花更明亮更壮观。

根据父亲的建议,他们继续对抡冰花设备进行改良。试了许多种铁块后,金宝库发现旧铁锅的老铁搭配榆木木炭,喷溅出来的铁花最好看。

2013年冬天,多伦县举办冰雪文化节,消失半个多世纪的抡冰花再次亮相,引起很大的轰动。此后,多伦县每年举办冰雪文化节和冰上龙舟赛时,都少不了用抡冰花助兴。

2019年,冰上龙舟国际邀请赛在多伦县举行,抡冰花作为比赛开幕式的演出项目赢得国内外参赛者的好评。正在中国留学的莫桑比克青年埃托说:“从来没见过这么精彩的表演,好像冰和火的浪漫约会。”

多伦县还将抡冰花和音乐、歌舞相结合,编排出冬季户外实景剧《记忆·诺尔冰花》,每天晚上在龙泽湖公园上演。在冰上舞台特效的衬托下,抡冰花表演更加璀璨夺目。

“以前冬天的生活很单调,抡冰花是少有的娱乐活动。现在冬季娱乐活动丰富多彩,有冰上龙舟赛、冰雪嘉年华,当然也少不了抡冰花,抡冰花已经成为多伦县的一张文化名片。”贺忠伟说。

古老的抡冰花已被多伦县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金宝库成了这项非遗的传承人。“随着传承人越来越多,抡冰花一定会越来越璀璨。”金宝库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