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映6天,票房265万,这位硬了64年的好莱坞硬汉,在中国折了

丨本文首发于皮皮电影
皮皮电影 / 每天一部精彩电影推荐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一匹劳模“骡子”。
90岁的高龄,却依旧奋战在拍片第一线,怼天怼地,风格稳健,简直可以说是业界标杆。
图片
长达64年的电影生涯中,他既是上世纪60年代炙手可热的牛仔,以“镖客三部曲”引领了好莱坞西部片的高潮;
他也是佳作频出、奋斗终生的顶级导演,《萨利机长》、《完美的世界》、《廊桥遗梦》、《换子疑云》、《骡子》口碑好片层出不穷,更是以《不可饶恕》和《百万美元宝贝》两次拿下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双蛋黄。
图片
图片
图片
于是久而久之,坊间便流传着这么一句话:东木出品,必属精品。
而在不久前,90岁的老爷子又推出了新片《理查德·朱维尔的哀歌》,并在1月10日登陆内地上映了。
图片
但,排片却少得可怜。
上映首日的排片占比仅为0.4%,票房为30.4万元。
各大影评媒体甚为惋惜,纷纷发文支持,于是在豆瓣8.3分的口碑加持下,排片占比缓慢上升,截止到1月14日,升至0.6%。
而在上映6天后,累积票房也爬到了265万。
《理查德·朱维尔的哀歌》讲了一个很憋屈的故事,一个英雄被污蔑成罪人的故事。
图片
实际上皮哥觉得这个中文译名实在是太直露。
哀歌,就已经注定了这是一个毫无悬念的悲伤故事。以至于从看到片名的第一秒,我脑子里就全都是:
这个叫理查德·朱维尔的人到底会倒什么霉?
英文原名就比较含蓄,就是一个人名:RICHARD JEWELL.
那么问题来了,这个人是谁?
朱维尔是一个胖胖的,单身的、失败的、三十几岁还和自己老妈住在一起的白人男性。
这个形象像极了英语中一个刻板印象:white trash.
图片
他做过很多份工作,也被辞退过很多次,辞退的原因很简单:他工作太认真了,认真到看起来像是多管闲事。
当副警长的时候非要越权执法;当大学警卫的时候非要冲学生宿舍阻止他们喝酒;就连当公司保洁,都要观察别人胶带什么时候用完,然后及时补上,遇到喜欢吃士力架的就悄悄在抽屉里面塞上两根......
这个喜欢吃士力架的律师,就是山姆·洛克威尔饰演的布莱恩特。
他给朱维尔取了一个绰号,雷达,这是电影《陆军野战医院》中家喻户晓的角色,具有超常的预知能力。
图片
因为怀揣着有一天能当上警察、能进入FBI的梦想,朱维尔晚上下班回家都会自学刑法方面的书。
在看到前三十分钟的时候,我们并不能确定朱维尔的性格,他甚至看上去有一点太过完美——像一个肉团团。已经有着丰富观影储备的观众,就会在这个时候期待反转,期待人性污点的出现。
因为这个时代已经不是一个造神的时代,很多时候我们总是习惯性地将贫穷、失败和丑恶联系在一起。
但实际上,贫穷不是罪过,贫穷也不等于罪恶。
理查德·朱维尔是一个英雄。
图片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发生爆炸案,造成2死110伤。
而这个伤亡数量原本会比这个大得多。
是现场负责音响设备的朱维尔提前发现了那个装着炸弹的可疑背包,而后迅速反映给上级,派来拆弹专家确认,同时紧急疏散人群,这才避免了更大规模惨案的发生。
当片中那个拆弹专家俯身检查包裹的时候,镜头一下子慢了下来,我们会想:是不是朱维尔判断错了?是不是这就是朱维尔哀歌的原因?
图片
比这更可悲的是,他是对的,背包里装着整整三枚炸弹。
我们看着朱维尔豁出性命,拖着肥胖的身躯跑上音响控制台,一层一层地通知工作人员撤离。
朱维尔奔跑的背影像极了尤里·贝科夫导演的那部《危楼愚夫》里的男主人公,他也是这样,舍弃自己的性命,在一栋摇摇欲坠的大楼里通知住户撤离。
图片
而这两个人,都是俄罗斯文学和影视作品中常常出现的“圣愚”。
通常情况下,圣愚们外表邋遢,行为怪诞,过着苦行和苦修的生活,但却能够通晓未来,有着深沉的思想,因此深受俄罗斯民众的推崇与爱戴,是人们的精神领袖。
圣愚身上充满虚己主义精神,即强烈的自我牺牲精神,他们可以为国家、民族、大众而舍弃自我、舍弃财富、舍弃家人。
例如果戈里《外套》中的阿卡基·阿卡基耶维奇、陀思妥耶夫斯基《白痴》中的梅什金爵士、电影《孤独之岛》里的神父、塔尔科夫斯基《乡愁》里的多米尼克、《牺牲》中的亚历山大......
只不过,朱维尔只当了三天的英雄。
三天之后,理查德·朱维尔成了FBI调查的头号嫌疑人,他也被媒体描绘成为一个“蛮人”,一个期待通过自导自演爆炸案获得关注的white trash。
图片
不知道什么时候,善良、坚持这些词经常会跟傻、蠢、白痴、装这样的词联系在一起。当下的时代已经不再是一个造神的时代,人们习惯于将英雄拉下神坛,以证明他们“和普通人一样”。
但英雄之所以成为英雄,就是因为他们和普通人不一样,不是吗?
他们可能不完美,他们可能处处是缺点,但是正是他们身上不普通的一面使他们成为英雄。
就像朱维尔。
图片
当FBI的人无所不用其极地试图证明他就是那个恐怖分子的时候,当他们试图从朱维尔年迈的母亲的保温盒以及内衣里发现蛛丝马迹的时候,他就像一杯白开水般各种配合,没有抱怨,没有反抗。
因为那是FBI啊,那是他梦寐以求的、主持正义保护弱小维持和平的权力机关啊。
他以为那些穿着警服的人,都是自己人,都是来帮助他的。
警察来搜查之前,朱维尔老老实实地把自己打猎用的枪摆了满满一床。
警察搜到一本《辛普森如何脱罪》,他就称赞道:这是一本很有用的书。
神啊,你这么说,人家不怀疑你是独行炸弹客就怪了。
妈妈因为她的保温盒被拿走而生气,他就劝她:罪犯一般会用这个存放炸药,别担心,这都是正规流程......
警察让他对着电话重复犯罪分子当晚的话:世纪公园里有个炸弹,你们有30分钟撤退。
他就一遍又一遍的配合着、重复着。
图片
律师看不下去了,朱维尔的母亲看不下去了,观众也看不下去了:
外面蜂拥而至的媒体和警察恨不得把你生吞活剥了,你为什么还要一次一次地配合他们?你为什么被卖了还要替人家数钱?你难道真的想坐上电椅吗?
图片
图片
图片
你看,这就是现代社会悖论的地方。
朱维尔只是认真工作,然后发现了包裹,但政府和媒体先是用前三天把他赞美为英雄,而后又毁了他的一生;
朱维尔只是信任执法人员,信任人性中的善,我们却因此觉得他是错误的,是傻的,是蠢的。
难道不应该认真工作吗?难道不应该信任警察吗?
这不仅仅是理查德·朱维尔的哀歌。
图片
当周围人用刻板印象嘲笑朱维尔是“面包团子、发面馒头、米其林轮胎”的时候;当朱维尔因为冲进学生寝室阻止他们喝酒被开除的时候;当朱维尔因为认真工作被同事开玩笑的时候;当那个女记者将朱维尔描绘成一个“白人变态”而大获成功的时候;当证明朱维尔无罪只需要还原一下时间这么简单,警察却不做的时候;当朱维尔的家被警车和长枪短炮、记者人员包围裹挟,他的家门口还挂着美国国旗的时候......
这是政府和媒体的哀歌,这是一个社会的哀歌。
图片
但东木并没有全盘否定政府和媒体,而是以一种相对温和的态度去审视了这个事件。
比如女记者在发布会上的落泪,比如律师布莱恩特对朱维尔说得那句“他们不代表FBI,他们只是三个为FBI工作的混蛋”。
而最大的证明,就是布莱恩特的存在,他的身份是一个律师,他也代表着国家的司法系统。
因此,东木的这部影片不是为了颠覆政府,而是展现了政府本身的自省和自我纠正。
理查德·朱维尔在爆炸案发生的11年后去世了,死于心脏衰竭。
图片
在影片中,镜头一次又一次地对准他捂着心脏的痛苦动作,但朱维尔始终没有告诉任何人自己身体的不适。就像在炸弹爆炸之后,明明他离得也很近,也很害怕,也很不舒服,但他起身的第一件事就是询问周围人的伤势。
东木这部影片,是一记温柔又悲伤的耳光。
他提醒我们,提醒所有人,要尊重其他人作为人的尊严。
抛弃刻板印象。
同时,当你手握权力的时候,无论那权力有多大,都要记得善良。
最后,漫威的超级英雄在中国票房大行其道,而真正的英雄却倒在了票房前,皮哥不免还是唏嘘……
文/皮皮电影编辑部:童云溪
原创丨文章著作权:皮皮电影(ppdianying)
未经授权请勿进行任何形式的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