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美缅甸——自然真实的佛国尘世!

睦邻缅甸,别样佛国的尘世
图片
今天20:20,中缅合拍纪录片《睦邻·缅甸》在广西卫视播出,接下来的3天,广西卫视将继续播出《睦邻·缅甸》其他三集。
《睦邻·缅甸》镜头下的缅甸,有别于我们平时书里看到的,听说的缅甸,让我们看到另一个自然真实的佛国尘世。
图片
《睦邻·缅甸》是云南首部在境外拍摄的纪录片,半年的时间,摄制组成员从缅北南下,穿越缅甸的四个省、三个邦,从北部山区的原始森林,行程2万多公里,一直走到这个国家的海岸线。尽管,故事的背景置于“一带一路”这个波澜壮阔的国家战略实践之中,但《睦邻·缅甸》这部总长120分钟的纪录片却刻意回避史诗般宏伟的视角和殿堂般高大的叙事,相反,镜头的位置摆放很低,诵经的僧侣、滴汗的工匠、赶牛的牧人、撒网的渔夫,大象伐木队,低到你可以闻到这片土地的味道,亦如《诗经》、《乐府》,说的是国运民生,讲的却是男女相悦、采桑浣衣……
图片
缅甸 离云南很近
缅甸是一个天气很热的国家,虽然天气很热,但也抵挡不了很多人去缅甸的热情,从云南去缅甸很近,云南和缅甸的边境线很长,资料显示有1900 余公里。除了大的边境口岸,中缅边民相互往来的小道、水路等数不胜数。近年来云南境内修建的的龙江大桥、怒江大桥为开车去缅甸的人们节省了更多的时间。本次《睦邻·缅甸》的摄制组成员也是从这里去的缅甸。
图片
怒江大桥
图片
龙江大桥
历史古都曼德勒
图片
曼德勒是缅甸富有历史的古都,是缅甸的第二大城市,这一地区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到曼德勒山上看夕阳西下,可以让人异常沉静。曼德勒也是《睦邻·缅甸》摄制组成员从云南到缅甸的首站。他们说到了曼德勒后,之前对去缅甸的种种惴惴不安终于放下了。因为在这里,他们遇见的除了美的风景,还有面带微笑,神情安祥的人们。
蒲甘 万塔佛光
旧时的缅甸,无论是国王、僧侣还是平民,一生中最大的愿望便是修建一座献给佛的塔,他们认为建造佛塔就是完成一个最大的善果,这个善果并非个人独享而是可以惠及众生。根据建塔者的经济实力,社会地位以及审美趣味,佛塔有着不同的风格。数百年来,历经战火兵灾和1975年的大地震,蒲甘仍存2230座佛塔和416所古寺,即使加上一些残存的遗迹,全部古迹5000处左右,虽不复当年风采,但规模依旧庞大,数量依旧惊人。直到今天,新的塔依旧有人在建,只是没有了旧时的辉煌印迹。
图片
如果要问蒲甘最好的欣赏角度是哪里,清晨和傍晚的热气球绝对是绝佳的选择之一。当你有幸等到一个一个无风无雨,云层不厚的时刻,在热气球中看着万佛之城逐渐的离开自己的脚下,身旁的阳光温暖的洒在身上,而此时你所乘坐的热气球,又刚好成为了别人眼中的风景。
图片
千人僧饭
在曼德勒的千人和尚庙,每天都可以看到这样的画面:众和尚在黎明初晓时集体外出托钵,再将托钵回来的食物集中,10点一到,两排长龙般的和尚队伍便依序领食,领餐时他们会将袈裟密实地缚住臂膀,代表对信徒布施的重视与感恩。一队队的和尚有序的列队接受信众的施舍;他们只是默默地双手捧着手中的钵,让施主把饭盛进钵里,全程听不到任何交流说话的声音。僧人们进入食堂后,开始解开方才裹得严严实实的僧衣,然后抖平那长长的布,再重新围裹住身体,露出半边臂膀,坐下开始悄无声息地用斋饭。在《睦邻·缅甸》的镜头下,我们也感受了这种千人吃饭而无声息的震撼场景。
由于历史的原因,缅甸是东南亚国家中保留传统文化最多的国家。其中有很多古老的传统习俗也是他们独有的。本次《睦邻·缅甸》拍到的脸涂黄粉、藕丝纺线、迎佛节、点灯节等都是他们特有的传统文化。
图片
在脸颊涂上一片“黄粉”,这似乎已经成了缅甸标志性的街头景观。这种“黄粉”缅甸人称之为“特纳卡”,其学名叫做“黄香楝粉”。是一种物美价廉的天然防晒美容霜,具有清凉、化淤、消炎、止疼、止痒、医治疔疮、防止蚊虫叮咬等作用。把香楝粉抹在脸上,既可防止紫外线,又起到清凉、美容的作用。
茵莱湖畔迎佛节
缅甸是佛国中的尘世,亦是尘世中的佛国。在这个遍布寺庙与塔林的国度,时光都忍不住停下脚步在明珠般的茵莱湖畔歇止片刻。每当雨季结束、云开雾散之际,人们便汇聚于此虔诚祭祀,仰望万千神佛由天国重返人间。
图片
茵莱湖在缅甸语中,“茵莱”即为“四座湖泊”之意,由于地处掸邦高原,气候、纬度都和云南的滇池差不多,早已成为缅甸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即便天空阴郁,茵莱湖依然充溢着神性的光辉,湖面静谧,波澜不惊。每当雨季结束,湖水便荡漾起细细的涟漪,湖边的居民都知道,那是迎佛的宝船就要来了。缅甸的节日多得数不胜数,其中最盛大的就是一年一度的送佛节和迎佛节。雨季开始时,人们把佛送上天庭后就在家休息,以等候雨后的耕作;雨季一结束,人们便又把佛迎回人间,祈求佛祖保佑风调雨顺。
图片
迎佛节期间,湖上居民举行划船比赛,茵莱湖周边的每个村子,都会派出一艘宝船来迎佛。船越长越豪华,越显示出村子的虔诚敬佛和经济实力。在迎佛的时刻,水手们的制服、伞盖或是金黄,或是纯白,只有高贵与纯洁的色彩,才能烘托出庄严纯净的氛围。
图片
这种传统的捕鱼方式让我们感到久违的熟悉
大象伐木队
缅甸是东南亚地区唯一仍旧利用大象帮助伐木的国家,因为在茂密的丛林里,重型机器的利用会对森林造成更大的破坏。《睦邻·缅甸》的导演周卫平老师介绍,跟拍大象伐木队这一段历程,是他们团队在缅甸最危险、最艰难的一段,他们和大象伐木队成员在缅北从林里同吃同住四天,现在想起来都是后怕的,莽莽的缅北从林里不但行路艰难,还随时有蛇、熊等未知的危险存在,另外和他们同吃同住的大象也是半野性状态。他们还亲眼见到了之前的刚被熊咬伤的伐木队成员。年轻的摄影师李玮杰还分享了用大象的洗澡水煮饭的难忘记忆。在经历了这些让人想起来后怕的事情之后,他们拍到了最真实的大象伐木场景。人对象好,象报人恩,人象合力拖动木材。伐木的标准是砍大留小的间伐,整个伐木过程他们看到的是人与象与自然的天然和谐。
微笑的国度
图片
只有走进缅甸才发现,缅甸人总是迎着你的眼睛,等你转向他们时,他们会绽放一个温暖的微笑;他们乐于为你提供帮助,而所求又是那么微不足道。有人说,在缅甸很难见到愁眉苦脸的人,物质上的贫穷并不妨碍他们感受生命的愉悦:女子笑得妩媚,男人笑得满足,孩子笑得无邪,老人笑得智慧,而佛则笑得慈悲。在《睦邻·缅甸》的镜头下我们也看到了很多微笑的缅甸人,无论在劳作还是其它什么场合,他们微笑总是那时那景中最美的底色。
图片
大型纪录片《睦邻·缅甸》第一集《生生不息》,广西卫视今天20:20播出,敬请收看!
来源:云南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