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的父母会谈钱:你需要知道的两个扎心真相

作者:花朵之蓝(爸妈精读主笔)
教育家默克尔说过:“金钱教育是人生的必修课,是儿童教育的重心,就如同金钱是家庭的重心一样。”
财商教育越来越重要,父母也爱谈钱,但是大部分父母却没有“谈”到金钱教育的本质,只是习惯于哭穷和炫富,从而在孩子的心灵上留下了深刻的创伤。
图片
图片
对孩子“哭穷”,是致命性的伤害
在父母“哭穷”中长大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有个网友分享了她的成长经历。从小爸爸妈妈就给她灌输了这样的观念:我们已经花了很多钱在你的身上了;你已经花光了我们的钱;我们家真的没有钱了……
为了做父母眼中的乖乖女,她幼儿园时不敢要求买全班都有的芭比娃娃,小学时不敢要求定大部人都定的杂志,初中时大家都背精致的书包,而她依然是粗糙的麻布料……
甚至在家庭聚会中,她多吃了几块炸鸡翅,妈妈就会说:“你再这样吃下去,我们家恐怕养不起你了。”从此以后,她再也没吃过鸡翅。
工作后,她开始进行报复性的消费,从前没吃过的、没玩过的都报复性地要拿回来,慢慢地形成一种畸形激进的消费观。
她还发现,自卑一路如影相随,做事畏首畏尾,处处都觉得自己不如人。有个不错的男孩向她表白,她不敢答应,因为觉得自己配不上那么好的人。
尹建莉曾经说过:中国式哭穷的父母,只能养成心穷的孩子。
因为父母经常在孩子面前哭穷,抱怨“没钱没法过日子”,说“钱不可以买闲玩意儿”,说孩子“败家”,只能给孩子带来更多的自卑、无助和匮乏感,没有安全感。
当有些属于孩子的正常需求,因为父母张口闭口都在谈钱,在哭穷,长期得不到满足,他们就会自热而然地觉得自己不值得被爱,不配拥有美好的事物,从而形成内在的深度匮乏。
这种匮乏感,会让孩子一直都笼罩在自卑的阴影下,无法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无法享受人生的幸福。
图片
图片
对孩子“炫富”,是毁灭性的灾难
父母爱谈钱的另一种极端表现就是爱在孩子面前炫富。
姑丈家是拆迁暴发户,他常常挂在嘴边的话就是:“儿子,我们家有的是钱,你想干什么都行。”
表弟年纪小小就豪气十足,爱吹牛、爱攀比,常常对同学出言不逊:
你们这群穷逼,知道我这鞋多少钱吗?是我妈从美国买回来的!
国内游有啥好玩的,要去就得去马尔代夫,一群没见识的蠢货。
……
好不容易混了个职高毕业证,也不出去找工作,整天宅在家里玩游戏。
有亲戚实在看不去了,好心劝他出去找一份工作。但是表弟满不在乎地说:“怕什么,我爹有的钱。”
不思进取,不求上进,金山银山也有被吃空的一天。对此,大家只能无奈地摇了摇头。
在我看来,表面上表弟看似富有得金光闪闪的,但是骨子里依然匮乏得黯淡无光。因为他的内心贫穷得只剩下钱了,所以才要拼命向人家展示。
比尔·盖茨曾经说过:“花钱如炒菜一样,要恰到好处。盐少了,菜就会淡而无味,盐多了,苦咸难咽。”
也正因为如此,他从来不在孩子面前炫富,也不给孩子数量稍大的金钱。他觉得在钞票中长大的孩子,他们的养尊处优终将会让他们一事无成。
对于孩子来说,哭穷会是致命性的伤害,炫富则是毁灭性的灾难。
在孩子面前炫富,轻则会让孩子养成爱吹牛、爱攀比的坏习惯。重则会造成他们不思进取的心理,养成坐享其成的惰性,最终养出没有奋斗欲和生存能力的“巨婴”,养出金钱至上、欲壑难填的社会败类。
图片
图片
聪明的父母,不炫富也不哭穷
不炫富也不哭穷,是父母应有的自觉,那是否意味着我们要对金钱避而不谈呢?
不,并不是的。《穷爸爸富爸爸》里说:“如果你不教孩子金钱的知识,将来有其他人取代你。其他人是谁?也许是债主,也许是奸商,也许是警察,也许是骗子。”
也正是因为父母金钱教育的不到位,越来越多的小孩花巨资去打赏平台主播。在他们的眼里,上千上万不过是几张二维码、几个数字密码而已,他们读不懂背后的意义。
孩子越懂钱,越能掌控好钱,才不会被钱奴役。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金钱观呢?
1、如实地和孩子谈钱
知乎网友漠尾提到一个小故事:女儿八岁的时候,问爸爸一个月赚多少钱。她如实地告诉了女儿。接着女儿又问她一个月赚多少钱,照样如实告知。
女儿挺兴奋的:“哇,那我们家好多钱啊。”接下来,漠尾开始算账给女儿看,家里的钱是怎样开支的。听完后,女儿有些失落:“那我们也没什么钱啊。”
漠尾接着说:“虽然没有剩下很多的钱,但是我们也什么都不缺,所有你和弟弟现在拥有的,都是在爸爸妈妈能力范围内的。”
在漠尾看来,在孩子有一定数字概念的时候,就应该让孩子知道家里的财务状况,让孩子知道钱是怎样辛苦赚来的,并要告知孩子,钱是爸爸妈妈赚来的,不是你的。
穷不自卑,富不炫耀。如实地和孩子谈钱,让孩子清楚家庭状况,学会量入为出,同时也要让孩子明白金钱是要通过劳动来获得的。
图片
2、适当满足,消除匮乏感
童年时得不到的那颗糖,长大了再也不想要了,但是内心的匮乏感却一直难以消除。
其实所谓的匮乏感和物质条件关系并不大,重要的是父母的心态,是父母在孩子提出需求时,能及时肯定和回应。
王尔德说:“使孩子品行好的最好方法,就是使他们愉快。而这个社会的大多数成年人在让孩子愉快这点上,都显得出奇的吝啬。”孩子的大部分需求其实并不过分,对于有能力满足的,何不让孩子轻松愉快一下。
至于孩子提出的要求,没办法满足的,也应该坦言自己做不到,而不是批评孩子的欲望,以孩子的要求不合理来拒绝。这样即使得不到满足,孩子也会明白那是父母目前能力办不到,而不是自己不配得到。
无论能不能满足孩子的需求,我们都应该让孩子感悟到:你的需求很美好,你值得拥有一切美好的东西。
3、让孩子学会打理钱财
在法国,10岁左右的孩子会有自己的独立银行账户,并定期划入一笔零用钱,这样是为了限定消费额度,培养“计划用钱”的意思。
在日本,家长会给孩子准备一个每月记录零用钱收支情况的账本,培养从小记账的习惯。
在美国,零用钱是一种用来教育孩子理财观念的工具。家长们会指导孩子如何平均分配他们的零用钱。
例如30%用于自由支配,可以买自己想买的玩具、零食;30%用于短期储蓄,30%用于长期储蓄,另外的10%可以用来给亲人买礼物或者帮助其他有需要的人。
越富有的家庭,越有意识培养孩子的情商。越早让孩子掌握理财的技巧,孩子才能越早享受到人生的快乐。
图片
4、最好的东西在金钱之外
《洛克菲勒留给儿子的38封信》中写到:
因为我知道给人带来伤害最快捷的途径就是给钱,它可以让人腐化堕落,飞扬跋扈,不可一世,失去最美好的快乐。
我不能用财富埋葬我心爱的孩子,愚蠢地让你们成为不思进取,只知依赖父母劳动成果的无能者。
也正因为如此,洛克菲勒一直注重把自立自强、善良、勇气等比金钱更宝贵的品质传递给孩子。
会谈钱的父母,既不哭穷,也不炫富。哭穷,让孩子一生自卑;炫富,也没法给孩子真正的底气和自信。
钱可以使我们生活得更好,更幸福,但是最好的东西在金钱之外。
教会孩子看到金钱背后的勤奋、自立和尊严,培养起对金钱不卑不亢的态度,这才是对孩子最好的金钱教育。
图片
作者简介:花朵之蓝,爸妈精读主笔,爸妈精读系头条号签约作者,有最朴素的生活和最遥远的梦想。希望字字铿锵有力,句句掷地有声,带给你温暖和力量,本文首发爸妈精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注:文章配图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