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乐天创始人离世:长子接班遭母亲和弟弟逼宫,96岁还被判刑

文 | AI财经社 徐曼菲
编 | 鹿鸣
本文由AI财经社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据韩国《中央日报》19日报道,乐天集团创始人兼名誉会长辛格浩于当天下午离世,享年99岁。这也标志着包括三星创始人李秉喆、现代创始人郑周永、LG创始人具仁会、SK集团创始人崔钟贤等人在内的“韩国第一代财阀领袖”时代落下帷幕。
图片
巨人的陨落
辛格浩于1921年生于韩国庆尚南道蔚山市,20岁时迁居日本,并在1948年于东京成立乐天株式会社,当时乐天主要的生产项目是口香糖。此后乐天先后涉足巧克力、糖果、冰激凌等多个领域并取得成功。
待韩日邦交正常化之后,乐天开始朝着韩国挺进,并于1967年创立乐天制果公司。这对乐天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机遇,二战之后韩国商业社会尚未成型,进入朴正熙执政时期,韩国政府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从各行业中扶植了一批“富可敌国”财阀企业,并为其提供信誉担保。在政策做好之下,企业开始大规模举债扩张,包括三星、现代、SK、LG、乐天在内的五大财阀得以在这一阶段迅速成长。
乘此东风,乐天在韩国逐渐演变成如今覆盖房地产、游乐场、酒店餐饮、百货零售等多个领域的巨型集团。
尽管生意场上辉煌一生,辛格浩的晚年却没能避免牢狱之灾。受朴槿惠“亲信干政门”的影响,辛格浩于2017年12月因涉及行贿等罪名被判处4年徒刑;2019年10月17日,辛格浩因贪污渎职,被韩国最高法院判有期徒刑3年。
图片
乐天玛特入华11载终离去
2018年,入华11年之久的零售巨头乐天玛特终于宣布退出中国。退出的原因一方面是受萨德事件影响,另一方面也和乐天玛特自身的供应链不足有关。
事实上,供应链不足属于外资超市的通病,随着内资超市的规模增长,其在压毛利方面的优势并不低于外资企业,并且内资超市在仓储物流、门店更新及布局方面均有优势,导致外资超市在其中逐渐丧失了竞争力。
据《南方周末》统计,在2008年至2010年的三年间,乐天玛特合计亏损了195亿韩元。数据显示,2016年乐天玛特海外市场共亏损240亿韩元,其中九成出血点仍在中国区。
此外,来自财阀内部的斗争也加速了巨轮的沉没。辛格浩的两个儿子,长子辛东主与次子辛东彬为争夺继承权爆发“宫斗戏”,先是辛东彬以父亲的名义解除辛东主在日本乐天的职务,数月后辛东主又宣布解散了弟弟的一班心腹。
在二人几个回合的较量后,93岁高龄的辛格浩宣布传位给辛东主,未曾想事态竟走向失控,最终被妻子和次子联手扳倒。
辛格浩虽将日本和韩国乐天交由长子、次子经营,但股权并未及时调整。韩国乐天集团的控股方仍是日本乐天控股。在韩国赫赫有名的乐天酒店,其19.2%股权直接由日本乐天持有,如果算上其他日本私募基金,则有90%以上股权在日方。因此,韩国监管部门也反对它独立IPO。牵扯不清的家族问题,随韩国乐天的体量发展,越来越尖锐。
2015年,平衡彻底被打破。弟弟辛东彬突然袭击,取得了日本乐天控股的控制权。7月,哥哥辛东主拉来94岁的父亲,乐天创始人辛格浩,一起前往东京。他们宣布,解除辛东彬等6人在日本乐天的董事职务。换言之,父亲支持哥哥重夺经营权。
弟弟辛东彬并不甘落败,他也拉来母亲支持,并暗中增持股份。1天后,辛东彬召开理事会,否认哥哥的决定有法律效力,并把父亲辛格浩从日本乐天革职。弟弟大打感情牌,称哥哥挟持老父实在不义。哥哥则表示,父亲早已选择了自己,签署过弟弟的解职令和自己的任命书。
一时间,日韩两国的无数双眼睛都在盯着这场“家族大战”。兄弟二人同时开始筹措日本乐天的董事会议,弟弟甚至接连拜访了优衣库、瑞穗银行、三井住友银行的一把手,企图把日本商界整个拉入战队。
最终,夺权之战以辛东彬上位告终。
内斗熄火后,乐天集团元气大伤,家族成员之间的交叉持股关系由67个减少到18个,这将整个集团的未来推向危险的边缘。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