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0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过年啦!500多位“杨”姓人舞起 “江南第一大龙”

“腊月正月到骆山看龙”,1月20日,南京溧水区和凤镇的骆山村迎来了一年一度的舞龙盛事。500多位村民同舞一条龙,骆山大龙体长近百米,这也是“江南第一大龙”。骆山大龙是团结和睦、人丁兴旺、风调雨顺的象征,是刻在骆山村人骨子里的民俗文化,传承这种文化是骆山村每个孩子从小就明白的道理。记者了解到,正月初七、初八还将有两场舞龙表演。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姜婧仪 拍摄 陈金刚 许倩倩 剪辑 许倩倩
图片
500多位“杨”姓人舞起“江南第一大龙”
骆山大白龙已经有400多年的历史,2007年入选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舞龙主要分为跳珠、跳龙、跳云三部分。1个人在前面负责跳珠,引导整条龙的前行方向。这次的大龙共有24节,每节由十多人负责舞,在掌珠人的引导下,200多人高低起伏跳龙,摆出巨龙摆尾、盘旋阵等阵状。
图片
跳云
此外,还有66名8岁至12岁的男童男扮女装表演,他们身着彩衣、彩帽、脚穿绣鞋,手持两块绘有云彩的云板,在龙身围起的空场中进行表演。加上举旗、敲锣的演员,共有500多人参与。
图片
有趣的是,这500多参与者全都姓杨,“杨”姓是骆山村的第一大姓,从跳云的稚子到举旗白发苍苍的老人都姓杨。所以,每一年的舞龙也是杨氏大家族的一场聚会。
图片
一舞就是几十年,舞龙的日子是回家的日子
骆山大龙是每个骆山村人灵魂深处的民俗,舞龙的队伍里,大多数人都是从小舞到大的。小时候跳云、大了跳龙、老了举旗,在骆山村,舞龙是一件传帮带的大事。很多孩童从小就知道自己长大后要跳龙,“每家要出一名男子,爸爸有事不在家,我替他来的。”17岁的杨子豪今年第一年参加跳龙,“从小爷爷奶奶就告诉我,这是需要我们传承下去的。”所以,一放了寒假,在市里上学的杨子豪就赶回来参加训练了。
图片
舞龙的日子也是外出工作的骆山村人归家的日子。跳珠的杨春头一年到头都在外地打工,接到家人的电话,“他们告诉我,要舞龙了,我就回来了。”杨春头告诉记者,“平时都到各个地方打散工,居无定所,只有听到舞龙了,心里才踏实了,是回家的日子。”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