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探中国医疗耗材之都长垣:一只口罩拉出一条“抗疫新战线”

大河财立方《极刻》记者陈沛裴熔熔 刘赟 张亚林朱哲吴国强视频
新乡长垣,豫北小镇。
这里是中国医疗耗材之都,这里是全国战疫后方战场。
这个春节,长垣无休。
工人们加班加点,每天可以生产出多只口罩和一定数量的防护衣、手术衣。这些救命的防护物资,又晨昏相继地运送到武汉及湖北其他城市,以及全国各地医院。
在疫情的浓重阴影下,在原材料短缺、用工极度紧张、各种成本飙升的巨大压力下,长垣卫材人坚持不涨价、坚守质量底线,加班加点地赶工,和疫情赛跑。
1月28日到29日,大河报·大河财立方记者在长垣的十二时辰,见证与记录长垣卫材人与时间赛跑的追光时刻;也试图探寻,原材料、市场、技术“三头在外”的长垣卫材产业,如何从一根棉签起家,到日产多只口罩,蝶变出一条“抗疫新战线”。
长垣十二时辰,加班加点生产口罩,驰援抗疫一线
“战疫玫瑰”盛放在生产车间
1月28日深夜11点,新乡市华西卫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西卫材)口罩生产车间内,机器哒哒哒作响。不嘈杂,反而让人安心。
腊月二十六(1月20日)至今,一只只挂耳、绑带口罩就在这样的声音中,走下生产线,走进高温解析仓库,经过一系列严格品控程序后,再被送往武汉、湖北以及全国各地的医院。
图片
在生产线埋头工作的,基本全是女工,平均年龄30岁出头。连续7年被评为公司先进工作者的李江丽说:“整个春节都在加班,最长的一次两天一夜几乎都没怎么休息。”
车间中的“李江丽”们,在家中也是女儿、是妻子、是母亲。在本该阖家团圆的春节,因为疫情凶猛而甘愿回到公司加班。
尽管没有“最美逆行者”的惊心动魄,但在这条“抗疫新战线”上,这些“战疫玫瑰们”的付出同样令人感动。
图片
“从腊月二十六开始,我们工厂就24小时全力赶工,为疫情一线提供口罩和防护服。”华西卫材总经理崔文波说,公司员工一直坚守在生产防护物资的“后方战场”上。
在长垣另一龙头卫材企业河南飘安集团有限公司(下称飘安集团),总经理范向阳的电话响个不停,原材料、生产、运输、人力等各个环节,都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协调。“疫情当头,我们会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尽量扩大产能满足市场需求。”
河南亚都实业有限公司(下称亚都实业)董事长韩立涛已经连续多日忙到凌晨3点。早在1月20日,亚都实业对已放假回家的员工发出“抗击疫情倡议书”,希望全体员工返厂上班,全力支援一线生产需要,支援武汉。一天内,300多名员工放弃休息,夜以继日地投入到生产当中。除夕夜,亚都实业连夜整装近1500箱医用口罩、医用手套等医用防护用品,送往武汉。
图片
这只是长垣“战疫”的缩影。长垣能生产口罩、防护服、手术衣等防护物资的企业,共有42家,每一家都在努力。
春节加班,那就涨工资。有的企业工人最高5倍工资,行政人员3倍;用工紧张,谁能帮忙找来一个熟练工人,额外补贴100元;熔喷布等原材料短缺,最靠谱的合作伙伴是天津泰达洁净材料有限公司(下称天津泰达),那就跟天津方面达成原料和成品之间的战略合作⋯⋯
“开工即亏,但管不了了,无论如何,我们都要先保证把产能提上来。”这是这几位企业掌舵人的心声。
“防护紧急物资,望紧急中转,加急!感谢!”
1月29日凌晨3点,刘国彪驾驶着一辆9.6米长的卡车驶进华西卫材厂区。他将和长垣市科工信局工作人员蔡国强一起,连夜把10万只口罩、1000套防护服装车,然后紧急奔赴武汉。
图片
平时,刘国彪运送起重配件、卫材等货物,往返于郑州和长垣之间。在这样的特殊时刻前往武汉,刘国彪只说了一句:“放心吧,我们会做好防护的。”
一车物资的送达,背后是多方力量的协调支持。
现如今,长垣卫材企业生产的物资基本统一调配,长垣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负责物资调配,长垣市科工信局负责运输。
蔡国强告诉记者,在夜里快12点接到紧急通知后,他就赶紧联系了平时比较熟悉的两位卡车司机,刘国彪就是其中一位:“都没有犹豫就答应了,如果这辆车装不下,还有另一辆车随时可以过来。”
物资抵达武汉后,会有湖北省工信厅安排的负责人和蔡国强对接,最终发放到一线医护人员手中。
在长垣丁栾镇的“十里长街”上,顺丰与邮政两大快递公司承接了长垣防护物资大量的收寄工作。满载防护用品的货车一到站,就有工作人员紧急卸货、粘贴快递表单,数十分钟后,一批货物就处理完毕,由紧随而到的邮政运输车加急运往防疫一线。
图片
一位卫材商的业务负责人在寄运防护物资时,在每个箱子上都贴上一张字条:“防护紧急物资,望紧急中转,加急!感谢!”他告诉记者,全国短缺防护物资医院100多家,河南也有多家医院短缺,他希望这些物资能尽快送到医护人员手中。
在河南驼人洁森消毒制品有限公司,酒精、消毒液等消杀产品也在争分夺秒生产,该公司总经理姜山告诉记者:“消毒杀菌也是疫情防护很重要的环节,在接到产品需求信息后,公司大年二十七立即复工,加班加点生产,一天没停,尽全力供给市场。”
此外,驼人集团拥有相关设备,可提供不同灭菌方式,为当地生产的防护产品提供灭菌服务,加快产品上巿速度,满足市场的迫切需要。
一个个物资短缺的消息,一通通要口罩的电话,让长垣卫材人心急如焚。生产、物流,每一个环节都要和疫情赛跑。
为什么是长垣?多项政策叠加,全力保障抗疫新战线
1月28日下午,大河报·大河财立方记者旁听了一场特殊的会议,长垣市委市政府紧急召集42家卫材生产企业负责人,进一步部署卫材生产。
“企业围墙以外的事政府来解决,企业不要操心生产以外的事。”掷地有声的承诺背后,不仅是一系列务实政策的即刻落地,更传达了河南省委省政府全力保障长垣卫材企业生产的决心与力度。
图片
河南省药监局启动医疗器械快速审批程序,并开通原材料检验绿色通道,以确保合法产品能够快速投放市场。
河南省交通运输厅直接送来999张绿色通行证,持证不仅让运输防护物资的车辆畅通无阻,还能够免高速过路费。
连日来开足马力生产抗疫医用耗材,不少企业发出资金紧缺的信号,财政系统专门安排了2000万元专项财政资金,解决企业原材料、运输、人力等成本数倍增长的后顾之忧,努力组织企业满负荷生产。
河南省辖内的国开行河南省分行、中原银行、工商银行河南省分行、中国银行河南省分行、农行河南省分行、长垣农商行等金融机构第一时间伸出援手……截至1月30日,河南金融机构已经为长垣卫材产业授信合计7.68亿元,全力支持企业扩大生产。
长垣市市场监管局实行专人驻厂服务,着力解决企业面临的原材料供应、用工、运输、资金等难题。每日组织执法人员进厂指导,严格质量管理。同时稳定价格体系,确保医用卫材生产经营企业,在原材料价格、物流运输用工等成本大幅上涨的情况下,坚持做到价格不涨,保障平稳供应。
多项政策叠加倾斜,只为全力保障疫情防控的“另一个战场”。
“长垣停产、全国缺货”一根棉签捻出了一个卫材产业
这并非长垣卫材产业首次承担重大疫情的保障工作,2003年非典中,长垣诸多卫材企业,亦是为全国提供医护防护物资的主力军。
从上世纪80年代末起步到现在,30年发展历程中,长垣市卫材产品覆盖全国医疗器械及卫生材料产业80%以上的市场,是全国最大的卫生材料生产基地之一。“长垣停产、全国缺货”一度在全国医疗行业流行。
大河报·大河财立方记者在丁栾镇“十里长街”上看到,短短5公里的道路两侧,数百家医疗器械和物流仓储公司穿插坐落,成为长垣卫材产业的实力象征。
图片
“长垣卫材产业的发展,更多依靠独特的‘业务员经济’。”长垣医疗器械同业公会会长李明忠这样告诉记者。
“一把锤子敲出一个起重产业,一把刷子刷出一个防腐产业,一把勺子带动了一个厨师产业,一根棉签捻出了一个卫材产业”是对长垣市现在的产业发展最生动的诠释,但在改革开放前,长垣因为“地上没资源,地下没矿产”又“十年九淹”而闻名。
当时的长垣卫材产业是典型的原材料、市场、技术“三头在外”。彼时,不少长垣人从事医疗器械销售工作,当他们有了行业经验和资本积累后,大多选择携资本与技术回乡创业。
“一方面长垣人吃苦耐劳、重乡情,另一方面也得益于长垣良好的营商环境。”李明忠认为,这是长垣卫材产业发展壮大的“硬核基因”之一。
据了解,上世纪90年代开始,长垣就把学习的目标定为浙江温州,高度重视民间创富的积极性,给民营企业当好保姆、当好管家、当好“店小二”,在全社会营造尊重民营企业、尊重民营企业家、当老板光荣的浓厚氛围。
同时,政府也在持续为企业提供更高层次和更有前瞻性、指导性的服务,一方面避免民营企业“野蛮生长”,同时也实现了政府对产业数十年的长远规划与展望,造就了如今河南民营经济看“两长”(长垣、长葛)的传奇。
长垣卫材的硬核基因,在发展中担责任,在责任中完成补缺
“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反之,承担责任越多,也将获得社会反哺,利于整个产业发展”,飘安集团董事长陈广法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长垣市最早创办的卫材企业之一,31岁的飘安在发展历程中更是深谙这个道理。
图片
陈广法告诉记者,飘安生产的防护服,至今仍在执行2009年的价格,每件防护服仅售50元钱,“而在今年,无论是人工成本还是原材料成本,都远远高于10年前。”
“这是我们本地卫材企业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也倒逼企业研发创新,为下一步市场开拓奠定基础。”陈广法说。
据了解,飘安集团原材料生产设备正在做扩产的准备,加班加点调试安装,争取四五天内达到正常的生产条件,保证生产。
“我们口罩用的熔喷布之前都是采购天津泰达的。”范向阳表示,目前长垣本地缺乏生产医用防护口罩与防护服的完整产业链,比如缺乏熔喷布、拉链等生产供应商。
在范向阳看来,产业链没有形成的原因就是市场规模小(除疫情外,防护口罩与防护服日常用量小),接下来随着大众健康意识的提升和习惯的培养,市场必然会越来越大,大有可为。
这场疫情同样刺激了崔文波补足生产链的危机感,华西卫材已有无纺布的生产能力,但另一核心原料熔喷布的匮乏,成为产能释放的巨大瓶颈,他计划等疫情缓和,便自主研发熔喷布生产。
图片
在华西卫材厂区附近,崔文波还投建了物流产业园,计划今年7月完工,建成后可以容纳40家物流企业,可以推动当地整个卫材行业的物流成本进一步下降。
“其实我还有一个比较远的想法,做一个云商平台,像淘宝一样,所有医院可以看到自己采购的卫材运送过程。”崔文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