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抽普皖的时候,他才想起自己是安徽人

图片
图片
训练有素的安徽人,从来不在外地贸然认领老乡。
如果你同时和两个安徽人交谈,不要寄希望于看见什么同乡相见的热络场面。在拿出普皖烟之前,没有人会轻易亮出自己的身份底牌。
图片
“黄芙”里起码有个“芙”字,“白塔”里起码有个“塔”字,中国烟民对烟的爱称基本跟烟名有关。但一款明明叫做“黄山”的香烟,却非得被称为“普皖”,这是绝无仅有的个例。
安徽被淮河和长江划得支离破碎,从小到大都没有省份归属感的安徽人,在“皖”字上的倔强却格外统一。
图片
安徽伢们对香烟的认知是从普皖开始的,小时候偶尔在街边墙角捡起的烟盒,尽管被雨水泡过,却仍然在记忆里金光灿烂。直到长大以后他们才将“烟”跟“普皖”之间的等号去掉。
“拉着男朋友去逛百大,看到金色的BB霜盒子非说是普皖。”
“安徽男的是不是一看到金色,喉咙就会发痒?”
图片
除了黄山印字下的几颗五角星,13块钱的普皖和25块钱的金皖有着几乎一样的包装。相比金皖的顺口,任何一个假装见过世面的安徽人都会表示自己更喜欢普皖微微发酸的烟草味道,还有更加上头的烟劲儿。
图片
图片
普皖淡淡的山楂味给了每一个多情少年的在厕所里的第一次,学校后门兼卖安全套和甩棍的书店老板会把一包普皖拆开来,一块钱一根,这样就不用把作案工具带回家里。
只有周末泡网吧的时候,他们才会凑钱买上一整包,一个下午过后,几个少年花光最后一个子儿百无聊赖,窜进湿漉漉的巷子里把烟盒烧掉,表达他们最后的留恋。
图片
安徽人往往会用跟中华的对比来证明自己对普皖的忠诚,红色的阶级符号永远干不过金色的原始欲望。
在安徽籍的同学聚会上,散中华烟只会让人觉得你社会,但如果敢拿出一盒普皖,你就会见证一包烟如何在十秒内被散光。
图片
图片
图片来源:抖音@完美情人
外地人永远无法理解为什么一款香烟能成为安徽人心中的温柔港湾。
“苹果手机丢了,大不了算算损失了多少钱。但如果丢了半包普皖,那就像丢了女朋友一样,整个晚上我都在关心她跟谁在一起。”
图片
图片来源:抖音@蒋老板呀
某个冬日的下午,黄山的张先生在自家院子里独自细啜去年的毛峰;淮南的闫哥跟六个战友干掉两箱口子窖,正在分享一锅暖烘烘的老母鸡汤。
他们各自的子女此时散落在江浙沪的任何一个地方,相遇的时候甚至无法相互辨别,但是出发前都会揣着半包抽剩的普皖,度过他乡的第一个长夜。
图片
如果说芙蓉王是湖南人的面子,再穷的湖南人兜里都要装一盒黄芙来证明自己过得还不错。那么普皖就是安徽人的里子,平常被包裹得严严实实的诗意和失意,全都会因为一根烟触发。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来源:抖音@M C
在外地很难买到普皖烟,成了它让人魂牵梦萦的关键原因。百度“淮南”吧里最常被讨论的问题就是普皖烟怎么买不到了,甚至全国遍地都是的南京烟,都能成为安徽人艳羡南京的另一个原因。
图片
“到上海一般就改抽玉溪,有一次在虹口弄堂口的便利店躲雨,墙上居然有普皖。从此以后我每天都要多走三公里来这里买烟。”
最令安徽人悲伤的事,就是临出门前忘了从家门口的超市带一条普皖走,被逼无奈只好从合肥火车站买了两包,结果发现是假的。
图片
这也让普皖烟代购成了安徽本地人对外地游子最大的价值。
“高考之后,到外地念书的同学们跟我说过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寄条普皖。”
“但是我钱不够,所以把一条烟拆开,半条寄重庆,半条寄广东。”
图片
微博上有人晒出了40多根烟和40多张火车票的截图,给班里每个同学烟盒里插一根普皖,成了毕业散伙饭上最后的仪式感。
图片
图片
北京高校里的安徽老乡会从来不会张罗着买集体回家的火车票,虽然大家都是从北向南,但是每一个转车的站点可能是合肥或者南京,徐州或者武汉。当大家开口聊天时,你会误以为自己闯进了河南、江苏、湖北三省联谊。
每个中学课本上都会出现“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长江和淮河隔断的不仅仅是暖气,还孕育着全然不同的水土。
图片
地理的隔绝造成了口音的隔绝,两个安徽人不会像东北人一样凭口音就拉起家常,询问对方家里今年囤了几斤酸菜。
这一毫都不得味,大多数时候,他们无话可说。
图片
这种隔离甚至成了安徽人被人诟病的原因,“在南京就是南京人,在杭州就是杭州人,在上海就是上海人,他们就是不愿意承认自己是安徽人。”
在上海,大街上每四个人就有一个来自安徽。他们是外卖骑手、开锁师傅、洗头小妹、牛肉汤店老板,以及油头粉面的项目经理。他们当中对大多数人的目标,都是活的像一个上海人的样子,而不是自己老乡的样子。
在这种时候,那个金光闪闪的俗气烟盒,就成了安徽人为数不多的乡土认同。当烟盒被掏空之后,跟家乡的最后一点联系就被切断了。
图片
图片
年轻人选择香烟并不完全出自于感官的纯粹,在地域鲜明的香烟品牌中,人们的选择常常怀揣着对一片风土的怀念,有时候还是人设的一部分。
美国的烟名大多是万宝路,好彩之类的吉利话。中国则惯用南京、芙蓉、黄山、泰山、玉溪、红塔山之类的地名。中国的香烟和它生长的土地本就紧紧结合在一起。
图片
图片
尽管十年前安徽每一座工地的围墙上都画着迎客松,每一栋机关大楼门口都昭示着“黄山松精神”,但是安徽人还是无法跟新朋友兴致勃勃地谈起黄山,因为他们中的大多数可能压根没有去过。
真正的黄山已经离安徽人的生活越来越远,每次在电视上看见黄金周游客被困在黄山上10个小时下不来的新闻,他们都不为所动。
图片
“小时候电视上很美的风景片,最后是一个男声说的‘一品黄山,天高云淡’,很多年以后我才知道那是黄山烟的广告。“
”但是我在抽黄山烟的时候从来没有想到过黄山。我想到过学校后门的牛肉汤,想到过河边的夏夜,想到过前女友家楼下的长椅,但我从没想到过黄山。”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编者按
在微博上搜索“普皖”然后读到夜里三点钟,正是笔者前天晚上所做的事情。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才意识到自己长久所忽视的、安徽人共有的气质。在尚未完全被商业精神污染的地方,混迹在市井与万家灯火之间的少年们,他们叼起烟的时候,认真的样子配得上城市温暖的黑夜。
图片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