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送传染病人的司机和医生:塑料鞋套当袜子 防护服上写“奥利给”

新冠肺炎肆虐下,全民战疫进行中。因为疫情,我们对彼此暂时疏远,却更确信命运彼此相连。无数奔赴一线的白衣天使,汇聚善的力量,以生命保护生命,以小我成就大我,以医者仁心,守护爱和希望。《中国人的一天》“战疫天使”系列,今天推出第3期,聚焦北京急救中心传染病人转运组。

北京市西城区前门西大街103号,北京急救中心,一场没有硝烟的疫情阻击战,在这里已持续一个多月。

1月24日,武汉封城第二天,北京急救中心通知所有医护人员暂停放假,全员待命。

而更早之前,北京急救中心已成立应急转运组,全市奔波转运病患。在这里,医务人员所面临的风险,并不亚于重症病房。

摄影/北京青年报 付丁 编辑/周维

联合出品/腾讯新闻 腾讯公益

点击观看视频: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转运过程

“一路上,私家车都为我们让行”

1月23日,急救医生茅彧接到院里通知,要求取消假期,紧急待命。

除夕夜,茅彧和家人简单吃过年夜饭,次日把妻女送到丈母娘家,自己独自回家待命,“一是怕自己出车有感染风险,二是怕出任务时她们没人照顾”。

2月5日,茅彧和李小江执行新冠肺炎确诊患者的转运任务。一路上,很多私家车主动让行。

1月28日,茅彧接到正式通知——进驻北京急救中心转运组。他随即带着简单的换洗衣服离家,担负起新冠肺炎确诊患者的转运工作。

转运组成员多是身经百战的“老战士”。茅彧原是负责危重患者长途转运的大夫,有一次在转运过程中,呼吸机出现故障,他徒手捏了12小时呼吸球,从河北衡水一直捏到南昌医院。

和他搭班的司机李小江,则号称“活地图”,从1995年就驾驶急救车在北京穿梭。

茅彧在佩戴专用的防护隔离口罩。口罩要求完全贴合面部,用力压紧,四周不能有任何漏气。

与日常急救转运不同,转运新冠肺炎确诊患者有更严格的要求:防护口罩佩戴流程、防护服穿脱流程、病人交接流程……每一项出现差错,都可能带来致命危险。

2月5日下午4点半,茅彧接到转运任务,将一名确诊患者从武警总医院转运到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

当天下着雪,道路结冰,司机李小江格外小心,一路紧握方向盘。15分钟后,将救护车稳稳地停在目的地。

2月5日晚5点40分,与医院交接后,茅彧搀扶患者上救护车。

急救车里,茅彧需对患者进行输氧,保证患者在途中不会出现缺氧情况。

帮患者办手续、交接物品、带离急救车,直到患者安全住进专门病房,茅彧忙完这一切,已是晚上7点。

返回隔离驻地后,脱防护服、全身消毒、换新隔离服、在电脑里录入信息……这是茅彧每天都会重复的流程。他说,“如果我下去了,需要隔离14天,这样急救大夫就少了,我不能浪费资源。”

晚上7点,办理完全部手续,患者被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接收,带到专用病房。

晚7点25分,返回急救中心后,茅彧和李小江经过洗消,进入隔离驻地。

晚上7点55分,换好新的隔离服,茅彧在电脑上记录转运病例。

“这套衣服,我以前只在课堂上见过”

在传染病人转运组,除了茅彧和李小江这样的老搭档,也有金文辉和王洁这样的“老少组合”。

金文辉2001年来到北京市急救中心,开了近20年救护车,2003年曾主动报名参加非典转运工作。

金文辉回忆:“那时候防护不如现在,两套隔离服+3层口罩就是最高防护级别。那时候年轻,不知道怕,就知道快一点,患者就能快点得到救治。”

后来的汶川地震、玉树地震,金文辉都曾报名参加。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金文辉也是第一时间报名。而这次他的搭档,是1998年出生的医生王洁。

出车回来的金文辉(左)和王洁(右),在消毒完成后,回到隔离驻地。

王洁大学刚刚毕业,加入急救中心不到半年。对她而言,灾难和疫情只存在于教科书中。她说:“防护服我只在大学上课时见过,没想到刚上班就要天天穿”。

得知急救中心组建传染病人转运组时,王洁也是第一时间报名。刚进组时,王洁被安排在后方消毒组。在她再三请求下,才进了一线转运组。

第一次转运时,王洁十分紧张,怕工作不到位被传染。她说:“我不伟大,我怕被传染,是因为我一旦染病,就损失一名战士。”

几次出车后,她熟练了,也不害怕了。她指着金文辉说,“有这么经验丰富的大叔带,我怕啥!”

脱掉全套防护装备以后,王洁的手上都是勒痕。

出车回来,金文辉经过洗消后,用一次性鞋套当袜子。因每次都要彻底消毒,他的袜子已经不够用了。

“每次穿上防护服、戴着面罩和口罩、闪起警灯,我就觉得,咱们的车是夜空中最亮的星,而我们就是这条街最靓的仔!”王洁说。

王洁出车回来后,用手机把转运过程记录下来,为自己积累经验。

2月5日中午,王洁给50米外的洗消组送午饭,这是难得的不穿防护服的外出机会。这一天,北京下起了大雪。

“我不能让一名医护倒在这里”

如果说医生是病人的保护神,那么洗消组就是医生的保护神。洗消组组员,是与病毒接触时间最长的人,转运车辆、医护人员,都会经过洗消这一环节。

2003年非典后,北京急救中心在院内西侧专门设立了用来给急救车和医护人员消毒的通道。

消毒组正在对车辆进行气凝胶熏蒸消毒作业,同时对所有把手位置进行消毒。

洗消组负责人孟繁斌,1991年参加工作,是北京急救中心北区护士长、党支部书记,疫情发生后,也是第一时间报名来到这里。

洗消组的工作危险且辛苦,常在北京零下的气温中,一站就是几小时,没有上下班时间,累了就在休息室里眯一会儿。

医生随身携带的手机、车钥匙,都要经过严格消毒。一名工作人员正在对手机进行二次酒精消毒。

护目镜是全套防护装备中唯一可以重复利用的,经过消毒液浸泡、酒精冲刷后,护目镜被放在暖气上烘干。

每一辆转运车有着严格的消毒流程,每一个细节都不能马虎。

孟繁斌盯着每一个组员,观察是否有不规范操作,是否有简化流程。“一个微小的细节就会酿成大事故,一个马虎有可能全军覆灭。

2月6日晚7点,气温零下3度,刚刚转运患者回来的护士刘硕正在接受全身隔离服消毒。

2月6日晚7点20分,一份只吃了一口的盒饭留在餐桌上,5点就送来的晚饭,还没有被吃完。

据最新公布的数字,2月21日,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北京急救中心副主任刘红梅介绍,北京急救中心转运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及密切接触者已达2248例。数字背后,是和茅彧、李小江、金文辉、王洁、孟繁斌一样,在各自岗位上的默默努力与付出。

急救中心的医务人员背后写着“奥利给!”

后记:你守护患者 我们守护你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斗中,腾讯始终是一线医护人员的忠实后盾。1月24日-2月7日,腾讯先后三次设立和追加“战疫基金”,总额达到15亿元。

为致敬一线战疫天使,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联合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等慈善组织,发起“战疫天使守护计划”,在国家基本福利制度的基础上,为抗击疫情一线的医护人员提供生活保障金,以及为工作过程中染病的医护人员提供家庭关怀。

你用勇气守护患者,我们以善意守护你!

长按识别上方图中二维码或点击“战疫天使守护计划”,汇聚爱心,为一线医护人员提供关爱金和保障金。

《中国人的一天》“战疫天使”往期故事:

第二期:医护人员的“最危时刻”:不在病房,而是离开病房,脱下防护服那几分钟

第一期:58岁女医生去抗疫一线前,90岁的父母只给她提了一个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