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了解新生儿黄疸吗?该如何避免呢?看完这篇可要做到心里有数

很多新生儿在出生之后的一周可能就会出现生理性黄疸,医学上也把出生之后28天内出现的黄疸称为新生儿黄疸。这是由于新生儿身体内的胆红素代谢还没有达到正常水平,才会出现血液中的胆红素升高,导致宝宝皮肤以及巩膜、皮肤黏膜出现黄染的临床表现。
图片
其实新生儿患黄疸的话主要有三类,分别是生理性黄疸,母乳性黄疸以及病理性黄疸。
【生理性黄疸】
生理性黄疸一般宝宝会在出生之后的2到3天内出现,而4到6天达到黄疸的高峰期,7到10天就会自然的消退,早产儿消退的时间可能会延长一些。生理性黄疸对宝宝来说,可以自行退去,妈妈不用过于担心。
【母乳性黄疸】
而母乳性黄疸出现在宝宝母乳喂养时期,一般在宝宝出生后的10到14天内出现,这时候妈妈照顾宝宝,要加强观察,一旦发现宝宝出现了母乳性黄疸,黄疸可能就会一直持续三个月才能退去,但是母乳性黄疸不会威胁到宝宝的生命健康,母亲也不用过于担心。
图片
【病理性黄疸】
由于某些宝宝出生之后,先天性的肝脏和其他脏器有一些病理性问题,导致宝宝出现身体的病理性黄疸,这就比较危险,一定要及时去就医,及时治疗。
1、宝宝的病理性黄疸一般出现得特别早,在出生后24小时就会出现。
2、病理性黄疸的严重程度比生理性黄疸和母乳性黄疸严重,患有病理性黄疸足月儿胆红素会大于12.9mg/dl,早产儿胆红素会大于15mg/dl。
3、病理性黄疸发病快,血清胆红素每天的上升也特别快,每天上升的胆红素会达到5mg/dl以上;
4、病理性黄疸一般,持续的时间会特别长,而且不容易自行退去,或者是消退之后又会出现。
5、患有病理性黄疸的宝宝一般粪便是浅黄色严重的话会是白色的。
一旦发现宝宝患有病理性黄疸,一定要及时去医院接受治疗。
如果要避免宝宝患生理性或者是母乳性黄疸,就建议爸爸妈妈可以按照以下的说法来做。
【1. 降低早产的风险】
早产儿的免疫力比足月儿的差,而且早产儿比足月儿更容易得黄疸疾病,因为宝宝太小肝脏也没有完全发育,身体胆红素代谢会出现异常。
所以在生产之前,父母均应该避免宝宝是早产儿的危险,在怀孕期间孕妈除了避免吸烟或者是酒精之外,还要避免患感染一些病毒而导致自己早产。
【2. 出生后立即母乳喂养】
在宝宝出生之后,尽早给宝宝开奶,因为出生之后的几个小时内给宝宝进行哺乳,宝宝患黄疸的概率就会减少一些。而且妈妈的乳汁可以刺激宝宝的消化系统开始活动,也可以使宝宝尽早地将胎便排出,从而也可以排出自己体内淤积的胆红素。
【3. 增加喂养频率】
在宝宝刚出生后的几天,妈妈要增加喂养的频率,每天至少为宝宝8到12次左右。
图片
【4. 皮肤护理】
一定要注意给宝宝进行一些皮肤护理,保护宝宝的娇嫩皮肤以及脐部和臀部,避免宝宝发生一些感染。
【5. 注意观察】
妈妈在照顾宝宝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观察宝宝的活跃度,这样也有助于妈妈及时发现宝宝的疾病,如果一旦发现宝宝嗯,精神不振,厌食,嗜睡的话就要带宝宝及时去医院就诊。
那么你知道什么是新生儿黄疸吗?对于生理性黄疸,父母真的不需要太担心,生理性黄疸一般会自行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