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结束后,战败的德国向各战胜国都赔偿了多少钱?

李三万
摘要:古往今来,战败国向战胜国割地赔款,都是司空见惯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就是因为严苛的赔款,导致民族情绪高涨,希特勒才得以乘机上台。那么二战结束后,战败的德国向各战胜国都赔偿了多少钱?
图片
古往今来,战败国向战胜国割地赔款,都是司空见惯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就是因为严苛的赔款,导致民族情绪高涨,希特勒才得以乘机上台。那么二战结束后,战败的德国向各战胜国都赔偿了多少钱?
确切说,这个赔偿金额,还真没办法统计,当时苏联在雅尔塔美英苏三国首脑会议上倒是提出200亿美元的战争赔偿,很多人会惊叹那个时候的美元购买力,200亿美元显然不能算是多么高昂的赔偿了。
不过以苏联在战争中光人口损失就达到三千万,很难相信这个数字是斯大林提出的,而且其中能够分给苏联的份额最多只有百分之五十,也就是100亿美元。小编个人觉得这个数字实在有些荒唐,不说人命无价,光是苏德战场上损耗的物资,飞机坦克大炮,都是成千上万的损失,美元购买力再高,恐怕连这点赔偿都不够吧?然而这个200亿美元的数字,丘吉尔还觉得太大,担心德国会像一战结束后那样,被逼到急眼,接着再打一场战争。
美国和英国(那会还没法国什么事)将会分得80亿美元,占200已赔偿总数的40%。另外的10%共20亿美元分给其它战胜国,不过德国国库这时已经没有什么美元和黄金储备,所以斯大林的意思,德国的赔偿将一半用工业成品支付、一半用拆走机器设备和没收海外资产来支付。
美国总统罗斯福认为,未来战后所涉及的许多国际问题,美国还需要苏联的支持,况且德国当时还没有被彻底打败,因此对200亿美元的方案“原则上同意”。而英国首相丘吉尔对此是坚决反对,大约是深受当年《凡尔赛和约》的刺激,老丘认为过分压榨德国,很可能使其再次成为战争策源地,因为赔偿问题毕竟不是雅尔塔会议的主题,因此也就暂时搁置,并没有最终达成一致协议。
图片
所以200亿美元的赔偿方案就被搁置了,并未真正实施。1945年5月德国正式投降后,各战胜国都忙着抢占德国领土,掠夺各种资源和物资,搜刮人才,大家都默认这就是战争赔偿,实际上这事很难说清楚,即使按照西方传统,战利品和战争赔偿也不能混为一谈,所以同盟国在德国的搜刮,除非自己声明,说这是抵充战争赔偿,否则这些东西就是战利品,跟战争赔偿无关。
战败后的德国没啥钱,盟军还真是说过用物资来抵充,不过具体到从德国搜刮的各种物资,到底哪部分是战利品、哪部分是战争赔偿,没人能说清楚,就是去搜刮的人自己都闹不清。战后分别占领德国的美英苏,很快就因为铁幕降临,冷战开始而分道扬镳,德国也被分为东德和西德。不过,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对德国来说,好运也和铁幕一起落下,北约华约两大阵营为争取各自占领区的政治立场倾向,都大幅减免了德国战争赔偿金额。
所以实际上,整个德国,除了战败后被洗劫了一遍,正经八百的赔偿其实没多少,而且当年无论东德还是西德,都得到占领军的重建扶持,并没有发生因为战争赔款拖累经济发展。不过,与日本不同,德国对欧洲各国的战争民事赔偿还是相当积极的,包括对犹太人的民事赔偿,还是被广为称道的。这里面还有德国在欧洲掠夺的所谓“纳粹财宝”,后来又被盟国瓜分,还有很多不明不白消失了,成为各种新的宝藏传说,甚至到今天,这个话题的热度依然相当高,尤其是纳粹财宝里为数众多的艺术品,往往会在传说中天价出场,有人因此给苏联瓜分的这些东西做了个惊人的估价,这也是一个盲区,财宝这东西的所谓天价,即使是真的估价,也只是对于个人的天价,对于国家来说,这种级别这种规模的艺术品一旦出现,就意味着艺术品国际市场面临大跳水,而对个人产生震撼的价格,对国家来说,更是毫无意义。
图片
乱世黄金盛世古董,马歇尔计划重整欧洲的岁月里,整个欧洲都处于拿家传金银财宝,古董艺术品去换午餐肉罐头的状态,那时什么财宝都不值钱,正常市场生态没恢复,所谓财宝有时候连块面包都换不到,去给它估值不是瞎扯吗?
到了二十一世纪,古董艺术品大热,拿这时候的艺术品价值,跟当年美元价格做个通胀折算,作为当时掠夺财宝的价值,这显然不合适。同理,我也很好奇把美国搜刮德国技术人才,是怎么给量化出价值六七十亿美元的?科学家、技术人员,你不给他平台发展,是一点价值都没有的。经典老电影《牧马人》里,男主许灵均大学毕业给丢到内蒙草原上放马,那他就只是一个牧民的价值。当时德国一帮技术人才,留在德国大都变成毫无价值的饿殍!拿他到美国之后创造的科技成果来算价值,研究平台的钱算了没有?项目投资的风险算了没有?所以这种没法量化的东西可以提,但没法一本正经计算价格。
根据1946年的《巴黎赔偿条约》,说一下西德的赔款方式和分配的份额,但没有提及具体的详细赔偿,可以说以实物或人才的扺债,实物是指四国瓜分了德国,人才是指纳粹德国遗留下来的科研人员,成为美苏争夺的对象,被送到美苏国内,当然条约是没有指明的。
首先,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德国作为战败国,背上了沉重的战争赔款负担,同时被美国、英国、法国等国瓜分,在这样复杂的环境下,德国经济出现严重下滑,物价飞涨,纳粹党乘机借助民意支持掌握了政权,最终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所以,二战结束后,英国、法国不想重蹈覆辙,让德国再次变成战争发源地,于是英、法、美等三国没有要求德国作出战争的赔款。
图片
1945年5月,纳粹德国投降之后,在波茨坦会议上,战胜国商讨了战后秩序、战后赔款、战后重建等问题,当他们讨论到赔款的时候,美国建议对德国划分区域,实行区域性征收战争赔款,当时各国都同意美国的主张之后,至于到底该赔偿多少,没有具体数字。
德国投降后,面对苏军潮水般涌入德国,大肆掠夺,美英慌了手脚,为把苏军挡在西方盟国的占领区之外,紧急提出了“分区赔偿”的方案。即美、英、苏三国(后来又加上法国)分别在各自的占领区取得战争赔偿,这样一来,由于苏军仅占据着以农业、轻工业为主的德国东部地区,得到的赔偿自然不如美英。
苏联人当然不干,于是狡猾的美国人注明了附加条款,即把德国赔偿问题和波兰西部的战后边界问题“捆绑销售”,只有苏联答应分区赔偿的方案,美国才会在边界划分问题上让步,斯大林只好捏着鼻子同意了。为了安抚苏联,《波茨坦协定》额外追加苏联可以获得美英法控制区设备拆除部分的25%份额,其中的四成为白拿,六成需要苏联用粮食交换。
先说西方盟国,根据1945年12月巴黎会议的精神,共18个国家按比例瓜分了德国价值5.023亿美元的现货物资,其中美国1.24亿美元、英国1.06亿美元、法国8700万美元,剩余的1.843亿美元的物资则由其他15国瓜分。事实上,美英对拆卸德国设备不怎么感冒,反而更喜欢从德国搜刮科学家、实验室、商标和专利等等,这些“智力赔偿”的价格是很难精确估算的,整体估值约在五六十亿美元之间。
苏联的做法则简单粗暴的多,他们在自己的占领区把“能拆走的都拆走了”,被拆走的德国企业多达676家,再算上从美英控制区获得的拆卸权,总数达到1300余家。因此到了1950年5月,苏联政府宣布已经取得36.58亿美元的赔偿,并且宣布东德承担的剩余赔偿将被减免一半,即31.71亿美元,另外一半东德每年还需要还2.11亿美元,直到还清为止。
图片
不过这还不是全部,因为从1944年苏军大规模反攻开始,德军原来控制区的所有设备、物资甚至技术工人,以及德国人搜刮的大批财宝,全部被苏联接收了,而这些是没办法统计的。把上述这些拢在一起,西方人士估算,到1953年苏联实际攫取到的德国资产,价值应在170亿美元以上,大大超出了雅尔塔会议上提出的100亿美元。
之所以将1953年作为截止计算时期,是因为东、西德建国后冷战就开始了,东德成为苏联的“兄弟国家”,因此这一年苏联宣布放弃对东德的一切赔偿要求。而在此之前的1952年5月,西德政府也与美英法签署《波恩条约》,三国解除柏林外以外的军事占领,停止一切拆卸工作,同时免除了西德剩余的所有赔偿义务,所以1953年以后德国就不存在国家层面的赔偿了。
雅尔塔、波茨坦两次首脑会议中对于战争赔偿,显然是拖泥带水,是否德国就不用付出代价?当然不是这样的,除了之前提到过实物扺债呢,战胜国还有另外的一种模式,让德国同样付出了代价,也许这种瓜分模式,能预防德国再发动世界大战,欧洲各国对于希特勒,那才是真的害怕,包括现在的西方国家都规定也不能在公开场合出现纳粹标志,西方人心底里对纳粹的恐惧,是无法形容的。
1953年,战胜国和西德签署了《伦敦债务协议》,由于美苏之间二战刚结束就立即开始了霸主争夺战,让西德捡到了大便宜,经过多轮磋商,最后免除了西德的战争赔款,只要支付一战后期和二战后期的债务,为了不让西德倒向苏联,并让西德重新进入了欧洲的圈子,将德国的289亿马克债务,一下减至144亿马克,差不多减免了一半,打了个对折。
东德和西德遭遇了截然不同的赔偿命运。在东德,因苏联在战争中基础设施和工业设备损失巨大,要求德国实物赔偿,并对德国工厂进行拆迁,运至苏联。大规模的工厂拆迁持续三年之久,据统计,苏联从东部占领区拆迁获得的赔偿大约相当于东区所有资本设备的40%,在一些关键的工业领域,如钢铁化工等,东区几乎损失了全部的工业设备。
因此东德的生活水平急剧降低,所以1953年苏联将东德当时尚拖欠的25.73亿美元赔偿款项一笔勾销,正式放弃了对东德的所有赔偿要求。苏联曾宣布,东德总共支付了42.92亿美元(按1938年汇率计算)的赔偿,其中包括工业和设备拆迁。
图片
美英对西德的赔偿相对温和,因为不希望摧毁其经济从而成为欧洲的负担。
1953年同盟国签订了《伦敦债务协定》,减免了德国一半的债务。1990年,苏联、美国、英国、法国和联邦德国、民主德国签署了有关德国统一的《最终解决德国问题条约》(2+4条约)。四个同盟国宣布从此放弃此前在德国的的权利与义务。
在这之间,1960年,德国与多个战胜国分别签订了双边协议,进行赔偿。希腊得到的赔偿共1.15亿马克,荷兰、比利时、丹麦等国也得到了赔偿。
二十世纪70年代,德国赔了波兰14亿马克。“2+4条约”签订后,德国支付了180亿马克给苏联,其中包括对纳粹劳工的赔偿。
你绝对想不到,德国对一战的战争赔款到最近几年才刚刚还完,而对二战受害者还在一直进行赔偿。1985年5月8日,战后西德第七任总统魏茨泽克在议会发表演说:“闭眼不看过去,到头来也看不到现在,不想把非人性的行为铭刻在心中的人,就很容易再次陷入那种危险的境地,必须认真对待本国的现代史,跨世代地承担战争责任。”
这番话很能代表战后德国对于战争责任的态度。表面上看起来德国一直赔个没完,数额大到让人感觉已经超出必要范围的地步,似乎是有点傻——二战都结束多少年了,都不知道找点说辞来逃避一下吗?
然而正是这种诚恳和积极的态度,不仅让德国能够抬头做人,更带来了很多现实好处。今天已经没有人会相信德国是一个危险的,需要防范的国家。
这种高度信任使德国的工商业和国家形象早已免受黑历史的影响,自己也重新成为欧洲具有领袖地位的正常国家,这种和谐共荣的局面放在七十到一百多年前,是完全不可想象的——能用积极的赔偿换来这一切,哪怕态度是装出来的都行,但日本似乎永远不明白这个道理。
图片
1990年6月,柏林墙轰然倒塌,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实现了和平统一,这是从纳粹德国覆灭之后,德国最为喜庆的大日子,二战后期,整个德国和首都柏林被美国、英国、苏联、法国分为了四份。其实德国的统一,当时的苏联是极力反对的,第一任德国总理科尔,考虑到西德和东德的合并之后,其他的小国要求德国作出赔偿,于是有了“4+2条款”,4是指美国、苏联、法国和英国,而2呢,是指西德与东德。他们四个国家是世界强国,承诺支持德国的统一,这就是今天的德国。
特殊的历史时期和政治形势,致使当时有人评价说:“西德人是幸运的,是东德人替希特勒承担了所有的战争罪责。”回顾这段历史,需要注意两个问题,第一是当时的美元汇率和实际价值,与今天是不可同日而语的,比如中国在抗战期间得到的美援总额都不到10亿美元,但当年的10亿美元,绝对不是今天10亿甚至100亿美元可以比的。
第二,虽然各战胜国在国家层面不再有赔偿要求,但民间对德国二战的索赔仍然还在继续,比如1960年西德又给了希腊1.15亿马克的一次性民事赔偿。所以,对一个国家来说,战争的失败就意味着要付出极大的代价来承受这个苦难的结果。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