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青海人的田社这样过

图片
图片
青海民间,春天的“田社”是一年中最隆重的祭祀祖先的日子。田社祭祀以家祭为主,家人聚集祖坟祭奠祖先,寄托哀思。
图片
随着社会不断进步,“田社”祭祖活动根据自家的具体情况,可以灵活掌握了。时间上,可以是在春分日前的几日,也可以是春分至清明节的某一日。可以去坟头祭奠,也可以遥祭。祭奠形式可以隆重,也可以简略。
图片
田社,原本是祭祀田祖,即大地之神的日子。田就是田神,社是土地神。自古以来,土地是人类生活的根本,在农耕时代人们祭祀土地神,就是源于对土地崇拜,祭拜社神的日子叫“社日”。“社日”分“春社”和“秋社”,春社祈谷,秋社报恩。
图片
田社的日子,青海民间各有说法,有“九尽十日为社”,有“立春后的第五个戊日”,有“春分后第五天”,有“春分前后遇到午日的一天”等多种说法。
图片
这个确实难以说清,因为,今天的田社,是古时候的“天社”、“天赦”、“春社”等多个春祭日的“复合体”。在过去,田社祭祀土地神,春社祭祀春天之神,天赦祭祀先祖,后来逐渐演变合并为一个节日。 旧时,田社这一天上坟祭祖,有专门的社酒,传说饮社酒可以治疗耳聋。有专门的社肉,也称为“福肉”,祭神完毕后,分割给参加社祭的每一户人家。有专门的社饭,大约是人们常说的高规格的“爊饭”,用葫芦盛好,相互赠送。有专门的祭文,文章除了歌功颂德,还将家里发生的大事件禀告给祖先,激励家人再接再厉,创造新的辉煌。其它祭祀用的食品,都是平时很难吃到的味美佳肴 ,叫“献子”,祭祀结束,人们可以享用。
图片
“春祭”,也有在清明节进行的。青海民间小调《男寡妇上坟》里唱道:“三月里到是清明,家家户户去上坟, 左手拿的钱串子,右手提的茶罐子, 奠给的茶渗地了,烧给的纸上天了, 活人免的是亡人的意,谁知道亡人在那里?” 民间传说,春分至清明这段时间,是阴间一年即将结束的日子。田社日后亡人被带到阎罗殿受审,相当于“年终考核”。事毕,清明节前放回来。此时祭祀,奉上丰厚的祭品,一方面想“打点”判官,免得亡灵遭罪。另一方面用祭品调养祖先,因为,假如亡者做了什么错事,受审时万一用了刑,用烧化的纸钱治伤。还有一种说,田社至清明,墓门打开,是亡灵们的假日。祭祖一定要在这个期间进行,否则,墓门就关上了,亡人就收不到祭品了。
图片
如今老百姓的日子过富裕了,一到祭祖的日子,就有一种复杂的情感。人们感到那些深埋在地底下的祖先们,在世时没过上几天好日子,也没赶上今天的好生活。于是,隆重祭祀一次,也算是一种安慰。而且人们把田社、清明祭祖活动也同时作为亲朋好友野炊的机会,大家一起聚餐,其乐融融,传为佳话。
图片
其实,“田社”祭祖,是一堂课。用这种特殊的方式教育人们修德励志,诚恳做人,诚信做事。常言道“一年之计在于春”。安抚过祖先以后,人们就可以致力于自己的事业,全心全意投身各项建设事业上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