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酒店如何做好防护?牢记这3点很关键,可有效预防新冠肺炎感染

审阅者: 吴安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文细毛(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各行各业陆续开始复工复产,需要到外地出行、出差的人逐渐增多。酒店、宾馆等(以下简称酒店)作为一个落脚之地,是一个众多陌生人需要暂时集中生活的场所。
酒店既有公共活动区域,又有每个住客独自的空间,还有不少住客一住就是几天、十几天,其间需要频繁进出,这些都给传染病的防控带来不小的难度。
在这个特殊时期,酒店经营者和各职能部门的负责人都应该好好想想,应该如何保证员工与住客的安全与健康?
为此,腾讯医典联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中华预防医学会医院感染控制分会,结合相关组织机构针对新冠肺炎卫生防疫的具体要求,发布了这份针对酒店的复工防控指南。
各位老板们可以先学习一下,一些准备工作可以根据“指南”先动起来了哦!
图片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一、建立酒店防疫运营管理制度
1.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酒店应只提供住宿和非堂食餐饮服务,暂停自助餐厅营业。
不提供棋牌室、游艺厅、KTV、舞厅、书店、网吧、游泳健身、公共浴室、足浴店、温泉等其他公共场所的服务。
不得接待大型会议、聚会、婚礼等群体性活动。
2.制定防疫责任制度,责任到人。
应成立由酒店负责人任组长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小组,负责制定酒店的防疫应急管理制度。
防疫期间要有专人值班值守。做好监督工作,切实落实防疫措施的有效实施。
严格执行当地政府的防疫政策,如疫情严重,应配合停止运营。
3.对于已实施电子“健康码”的地区,所有出入人员须扫码登记。没有实施的地区,可以自行选择使用电子二维码或纸质记录册登记,做好所有出入人员的记录工作(姓名、体温、联系方式),要有底可查,以利追溯。
4.对酒店大堂、餐厅后厨、客房等必须严格按照标准流程消毒(参考下文)。
二、做好员工返岗管理,健康教育
1.员工健康管理
图片
图片来源:腾讯医典
严格按照返岗健康申报要求,所有返岗人员必须主动向酒店提交复工人员疫情防控信息采集表。
如实申报自己和同住成员过去14天内曾到访的地区,以及是否曾有过发热、乏力、干咳及胸闷等症状,或是否为确诊后治愈解除医学观察人员。酒店应建立员工健康管理台账。
填表说明:勾选(√)“复工类别”对应表格,可多选;应如实填报,如有不诚信行为,将承担相应法律后果;“疑似症状”包括:发热(≥37.3C)、咳嗽、嗓子痛(咽痛)、胸闷、呼吸困难、恶心、呕吐、腹泻等不适;四类人员”为: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新冠肺炎疑似病例、新冠肺炎的密切接触者、新冠肺炎的无症状感染者;重点疫区:湖北。
对到过或来自本地级市以外地区、疫情重点地区和省内重点疫情地区的返岗人员,应集中隔离或居家隔离。绝不能未经隔离或不满14天隔离期,就批准其上岗。
对从未离开本地市(包括家属等共同居住人员)、曾离开人员或非本地员工经过14天隔离期,确认无症状后才能返岗;采取错峰返岗措施,非关键岗位人员可延后返岗,在湖北等重点疫情地区的员工暂缓返岗。
对于已返岗的工作人员,应全面核查疫情期间外出情况、往返地、出行交通方式等旅居情况并做好登记。
做好返岗员工身体健康管理,返岗后实行每日健康监测制度,包括有无发热(≥37.3℃)、咳嗽、咽喉痛或不适、胸闷、呼吸困难、恶心、呕吐、腹泻等。如有上述症状,应暂缓其工作,及时就医,明确病情。
若被医疗机构定为新冠肺炎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本人和其直管领导应第一时间主动向上级领导和所在地区卫生健康部门报告,并暂停本酒店的营业,配合有关部门对新冠肺炎疑似或确诊病例的追踪调查,配合防疫部门进行全面消毒工作,并开展接触人员的追溯工作。
2.员工防疫培训
鼓励采用视频或发放资料学习的方式,对酒店员工进行必要的卫生消毒、个人防护等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知识的培训(见下文),员工有义务做到熟记并掌握相关知识和措施。
如确需集中培训的,应控制人数、缩小范围、缩减时长,采取分时段、分批培训;必须实行隔位就座,保持1米以上的防控安全距离,做好各项防护措施。
通过宣传板、微信、电子屏等不间断开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宣传。
3.培训内容要点
(1)全体员工都应注意,勤洗手、佩戴口罩
工作期间必须全程佩戴口罩(医用外科口罩或普通医用口罩)。
在上班前、入厕后、佩戴口罩之前、摘掉口罩或更换口罩后,严格按照七步法洗手、使用含乙醇的消毒剂消毒双手。
佩戴口罩期间,避免用手触摸口罩外部,如不慎触摸,请先用皂液或洗手液洗手至少20秒,流水冲洗。
废弃口罩不应随意乱扔,应指定专门垃圾桶收集处理。
如何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普通医用口罩?
确认口罩类型和有效期。
戴口罩前认真洗手。
鼻夹侧朝上,深色面朝外(或褶皱朝下)。
上下拉开褶皱,使口罩覆盖鼻、口及下颌。
口罩上方带系于头顶中部,下方带系于颈后(如为两侧弹力系带,将系带挂耳部)。
将双手指尖放在鼻夹上,沿着金属条由中间至两边,慢慢向内按压,直至紧贴鼻梁,根据鼻梁形状塑造鼻夹。
适当调整口罩,使口罩边缘与面部充分贴合。
图片
图片来源:腾讯医典
哪些情况下,需要更换口罩?
任何类型的口罩,防护效果都是有时效的,必须定期更换,建议每隔4小时更换一次口罩。
当出现以下情况时,应立即更换口罩:感觉到呼吸阻力明显增加;口罩有破损或损坏;口罩与面部无法紧密贴合;口罩受潮;口罩受污染,例如染有血渍、鼻涕、飞沫等污物时;曾与有新冠肺炎可疑症状的人员接触;口罩内出现异味。
(2)餐厅工作人员应特别注意以下内容
必须需持有有效期内的健康证。一般情况下,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或经卫生行政部门审批承担预防性健康检查的医疗卫生机构,都可以办理健康证。
需穿戴已消毒的工作衣帽(或一次性帽),做到戴帽期间头发不外露。
厨师、备菜人员等与食物接触的人员,应佩戴一次性手套后,再接触食物。
分餐人员应佩戴一次性手套,使用食品夹接触食物,避免直接触碰食物。
对于送餐人员,可将餐送到指定位置由住客自取,如需当面送餐,需与住客保持1米以上距离。
不准带戒指、手表和其他装饰物,不准留长指甲和涂指甲油,指甲要短于手指尖2毫米以内。
女员工不准浓妆艳抹和披头散发;男员工不准留长发和胡须。 
工作期间不赤膊、不赤脚、不穿拖鞋和背心。
废弃口罩、一次性手套和帽子不应随意乱扔,应指定专门垃圾桶收集处理。
餐厅必须整洁卫生,菜案、面案分开,生食、熟食分开,严禁出售污染、腐烂、变质及隔夜食品。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禁止出售凉拌菜、生冷食物等高危食品,如皮蛋、生拌凉粉、生拌黄瓜、水果切盘、香肠,以及非正规厂家生产的腌制品。
对炊具、餐具等物品,应做到“一用一消毒”。可采用水煮沸30分钟的方法消毒,也可以采用500毫克/升(84消毒剂按消毒剂和水1∶100稀释)的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消毒后应用流动的清水冲洗干净,去除残留消毒剂。消毒后的炊具、餐具干燥后,应放入指定的位置,并加盖封闭存放。最好放入消毒柜内,防止被病毒、细菌等污染。
炊具、餐具如果超过24小时没有被使用,下次使用时,应按上述消毒方法重新消毒。
餐厅、后厨等各个角落,如墙角、橱柜底、食材存储区等都可能存有病毒,需要做到全方位清洁,不留死角。
需要每日早晚各消毒一次,采用500毫克/升(84消毒剂按消毒剂和水1∶100稀释)的含氯消毒剂30分钟喷洒(注意避免污染食材),或浓度为75%医用乙醉擦拭消毒。
避免采购、饲养和食堂内宰杀活禽畜动物。禁止采购不明来源的食材,严禁储存野生动物或野生动物制品。
所有原材料应保持新鲜,对肉及肉制品做好索证索票工作,确保肉类来源可追溯,杜绝采购、使用病死、毒死或死因不明的禽畜动物肉类及肉制品。
(3)对保洁、餐厅等工作人员,加强培训清洗消毒方法
住客用品用具消毒
物理消毒:包括蒸汽、煮沸、红外线等热力消毒方法。
煮沸、蒸汽消毒:100℃消毒20~30分钟。可用于餐饮具、盆、毛巾、床上用棉织品的消毒。
红外线消毒:125℃消毒15分钟以上。可用于餐饮具、盆的消毒。
化学消毒:本文主要介绍含氯消毒剂的消毒方法
对于锅盆、饮具的消毒,可用含有效氯含量为250毫克/升的消毒剂(84消毒剂按消毒剂和水1∶200稀释)浸泡30分钟后,用清水冲洗两遍。
对于拖鞋的消毒,可用有效氯含量为1000毫克/升的消毒剂中(84消毒剂按消毒剂和水1∶50稀释),浸泡30分钟后,采用清水冲洗两遍。
对于所有和住客有关的物体进行表面消毒,包括客房内的门、床、座、椅、镜面、床头柜、电器表面等,可用有效氯含量为500毫克/升的消毒剂中(84消毒剂按消毒剂和水1∶100稀释)擦拭,30分钟后用干净的湿抹布擦拭两遍。
对于可拆卸织物的消毒,包括床单、沙发罩、浴袍等,可用有效氯含量为500毫克/升(84消毒剂按消毒液和水1∶100稀释)的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后,采用清水冲洗两遍。
如果是有色织物,不建议用含氯消毒剂,可采用56℃以上的热水浸泡至少30分钟。
对于不可拆卸的织物,包括地毯、部分沙发罩等,可用有效氯含量为500毫克/升(84消毒剂按消毒剂和水1∶100稀释)的含氯消毒剂喷洒,晾干待用。
室内空气消毒
加强酒店内的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首选自然通风,尽可能打开门窗通风换气,每日至少开窗自然通风2次,每次30分钟以上。
对于天气不好(如下雨、大风、雾霾等)、屋内没有窗户、走廊等情况,无法开窗通风或通风不好,酒店住房内必须设置数量充足的通风换气设施,保持空气清新。
比如,采用电风扇、排风扇、空调等方式机械排风。
可使用循环风空气消毒机消毒,但须符合产品说明书的要求。
宾馆中央空调系统应根据其运行方式而定,当空调通风系统为全空气系统时,应当关闭回风阀,采用全新风方式运行。
当空调通风系统为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时,应确保新风直接取自室外,保证排风系统正常运行,对于大进深房间,应当采取措施保证内部区域的通风换气,新风系统宜全天运行。
当空调通风系统为无新风的风机盘管系统(类似于家庭分体式空调)时,应当开门或开窗,加强空气流通。运行的空调通风系统应当每周对开放式冷却塔、过滤网、过滤器、净化器、风口、空气处理机组、表冷器、加热(湿)器、冷凝水盘等设备部件进行清洗、消毒或更换,其清洗、消毒或更换须按照《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消毒规范》(WS/T396-2012)中的方法执行,建议由专业空调清洗公司提供技术指导或作业服务。
发现新冠肺炎疑似、确诊病例时,立即停用空调系统,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指导下开展消毒工作。
对于库房、卫生间,可使用紫外线消毒:紫外线灯每10平方米安装30瓦紫外线灯管1只,悬挂高度距地面2~2.5米,最好能吸顶安装,照射时间为60分钟,上班前和下班后每日2次。
为避免紫外线产生的臭氧损伤身体,消毒后充分通风换气1小时以上,才允许有人进入使用该房间内活动。
物体表面的消毒
图片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每日对大堂、厨房、办公室、电梯、卫生间、楼道、地面、墙壁等公共区域及公共接触物品进行消毒,对住客接触多的走廊、电梯、扶手、洗手间、厕位及用具等,视客流量适当增加消毒频次,有污染时随时消毒。
可以用75%浓度乙醇或500毫克/升有效氯消毒剂(84消毒剂按消毒剂和水1∶100稀释)进行擦拭,30分钟之后用清水擦洗两遍。
截止本稿发布前的最新研究提示,粪便和尿液中都可以发现新型冠状病毒,提示人体排泄物中可能存在活病毒,因此要加强对卫生间、排泄物和分泌物的消毒清洁措施。
对于酒店内的所有地漏和下水道,应每日检查1次,防止因下水道堵塞、水封变干,导致病毒散逸至空气中而发生传播。
大堂、走廊、客房内、大堂卫生间、电梯间配备含乙醇的免洗消手剂、消毒纸巾和纸巾,供来往人员使用。
消毒的防护及注意事项
消毒剂,可引起刺激和过敏反应,在进行消毒时,要做好个人防护。
配置消毒剂及消毒时,可以佩戴乳胶或丁腈材质的手套、防水围裙(或穿长袖雨衣)、佩戴口罩等,以减少不必要的接触。
消毒剂现用现配,配后久放易失效。
消毒作业后,需使用清水对消毒物品进行擦拭,以去除残留的消毒剂。餐具、员工衣帽等因使用了消毒剂,要用清水多漂洗至少2遍以上。
消毒剂避免混合使用。特别强调,严禁混合洁厕灵和84消毒剂,以免产生氯气导致中毒,诱发咳嗽、胸闷,甚至呼吸困难。
消毒剂应保存在干燥、避光、通风的环境下,并且不能与食品、酒水、食材在同一房间。
(4)客房管理
对于还没有退住的客房,每日除清洁工作外,应消毒一次(具体消毒内容见上文)。
客人退房后,应及时打扫、消毒房间内所有物品,并保持窗户处于打开状态,充分通风。
供住客使用的日用品或一次性卫生用品应在有效期内、标签标注齐全,并有有效卫生许可批件或相关卫生证明文件。一次性卫生用品严禁重复使用。
图片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5)布草间管理
必须设置专用、干净的布草间(柜),脏布草回收间,以及防疫期间隔离观察住客的脏布草回收间,并且要有相应的布草间标识。
干净布草间应配备带门专用的布草柜,设施须密闭或有防尘措施,布草应分类存放,并且要有明显标志。
布草间要每日通风换气2次,每次30分钟以上,布草必须放置在专用的布草房内,分类入柜放置,柜内不得放置杂物,保持布草间环境整洁。
经过清洗、消毒的布草,应由布草房负责人统一管理,分类进行保洁存放,并注明标识。
按先进先出的原则,楼层只存放当天的布草,暂存的布草必须放在单独布草间的布草柜内,干净的布草不得存放于布草车上过夜。
布草车应分开使用,分别运送干净的布草、脏布草和防疫期间隔离观察住客的脏布草。
每日对干净布草间(柜)、脏布草回收间、防疫期间隔离观察住客的脏布草回收间,以及所有的布草车和布草进行消毒。
(6)及时清运垃圾
厨余垃圾容易招引飞虫,垃圾桶内应套垃圾袋,并加盖密封。
垃圾应当进行分类管理、定点暂放、及时清理。
垃圾桶及周围可定期消毒,采用有效氯含量为500毫克/升的含氯消毒剂(84消毒剂按消毒剂和水1∶100稀释)喷洒或擦拭。
设置专用的废弃口罩专用垃圾桶,并用醒目的颜色标注清晰。
一天工作结束以后,对于专门收集口罩、一次性手套的垃圾桶内部,应使用有效氯含量为500毫克/升(84消毒剂按消毒剂和水1∶100稀释)的含氯消毒剂喷洒消毒,晾干待用。
图片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三、住客入住管理
1.酒店入口处设立体温检测岗。对住客、探访人员进行体温测量,同时指导住客扫描“健康二维码”(如果没有,应在专门记录本上记录)。
对显示红色图标的,应拒绝进入酒店。对有发热、干咳等症状的宾客,应建议其到就近发热门诊就医,并向市、区(县)级卫生健康部门报告。
2.在酒店入口、大堂、客房醒目位置张贴防控宣传,或通过酒店内宣传板、微信公众号、电子屏等,不间断开展疫情防控宣传,内容包括:
酒店入住期间,在公共区域内活动时,应严格按照正确方法,全程佩戴有效的口罩(医用外科口罩、普通医用口罩、N95口罩等)。
配合测量体温、填写电子“健康码”或相关登记。
避免与陌生人交谈、拍肩、搭讪等各种近距离接触。
打喷嚏或咳嗽时用纸巾、手帕等遮捂口鼻,防止唾液飞溅;临时无纸巾、手帕用手肘衣服遮住口鼻。
公共区域内不提倡饮水、吃东西,减少摘掉口罩的机会。
严禁随地吐痰。
严禁公共区域内吸烟。
配合使用一次性手套,减少不必要的触碰。
废弃口罩和一次性手套、带有唾液等分泌物的纸巾,应扔入指定垃圾箱,不要随意乱扔。
提倡刷卡或移动支付、避免现金结算。
住客如出现发热、乏力、干咳等症状时,应立即联络酒店工作人员寻求帮助。酒店要协助其及时就近到指定医院就诊,并及时向所在市、区(县)级卫生健康部门报告。
3.规范人员出入秩序。
酒店宾馆大堂应设置疫情防控提示,对未佩戴口罩、不配合检测体温或有发热、咳嗽等症状的人员,酒店有权拒绝其进入。
住客入住酒店后,不得随意串门、走访、打牌,不得三五成群、扎堆活动。点外卖、鲜花、快递等外送服务,须自行到大堂指定无接触外送地点自取。如不方便可联系酒店内工作人员转送。
4.住客办理入住手续时,应询问在14天内,本人及其同住家庭成员曾到访的地区。
对于来自或经停疫情重点地区的外地人员,以及须在酒店隔离观察的住客,要予以重点关注,为其安排独立区域,避免与来自其他地区的住客接触的机会。
同时,要为隔离住客提供医用体温计,每日询问并在客人的健康卡上记录体温。
隔离观察期内,隔离观察住客不允许进出公共区域,酒店须指定专人在确保防护下,为被隔离观察住客配送餐食,并时常问讯和满足合理的需求。
严格执行当地的卫生防疫具体政策,比如北京,需要外地到京住客须在酒店内隔离满14天,体温正常、无症状者予以电子隔离证明,才可正常出入酒店。
5.在电梯门口张贴告示或电子屏广播等渠道告知住客以下内容:
如果入住楼层不高,尽量避免乘坐厢式电梯。
乘坐电梯时,不要直接用手接触按键,快进快出。
如果乘梯人多,须间隔1米以上距离等候电梯。
如果电梯内人数较多,相互之间注意保持适当距离。
6.提倡单人单间入住。
同一房间有两位以上住客的,应劝其尽量佩戴口罩。
入住宾客应分楼层安排客房,避免同一楼层的住客过于集中。
7.对于地下、半地下、无窗户等通风不良的客房,不允许开放。
8.一旦酒店内出现疫情,要立即启动预案。
组织对相关人员进行临时隔离,及时向所在市、区(县)级卫生健康部门、行业主管部门报告,暂停营业,并按照防控要求及时处理。
缩略图:
参考文献
[1] WHO. Q&A on coronaviruses[EB/OL]. https://www.who.int/news-room/q-a-detail / q-a-coronaviruses.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S].北京,2002.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餐厅卫生标准(GB 16153-1996)[S].北京,1996.
[4] 国家卫健委.关于印发新冠肺炎流行期间办公场所和公共场所空调通风系统运行管理指南的通知[EB/OL].http://www.nhc.gov.cn /jkj/s3577/202002/60b58b253bad4a17b960a988aae5ed92.shtml.
[5] 国家卫健委.关于印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的通知[EB/OL].http:// www.nhc.gov.cn/yzygj/s7653p/202003/46c9294a7dfe4cef80dc7f5912eb1989.shtml.
[6] 国家卫健委.关于印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商场和超市卫生防护指南的通知.http://www.nhc.gov.cn/jkj/s3577/202002/6a13deef74604f39a16390679d98283c.shtml.
*本文内容为健康知识科普,不能作为具体的诊疗建议使用,亦不能替代执业医师面诊,仅供参考。
*本文版权归腾讯医典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媒体转载,违规转载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欢迎个人转发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