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民魏氏庄园:最大城堡式民居

□周东升
魏氏庄园位于滨州市惠民县魏集镇,系清代布政司理问、武定府同知魏肇庆的宅第,是目前发现的我国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清代城堡式民居,也是我国北方唯一现存的城堡式庄园。它是我国清代北方民居建筑的杰出代表,199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图片
魏氏庄园始建于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历时三年竣工。平面布局是按照我国民居传统方式,沿南北纵轴对称设计,并按前堂后寝的原则依次排列,呈“工”字形。庄园由城垣式住宅、花园、池塘、祠堂、广场五个部分组成,占地40余亩。其中住宅部分将具有我国古代军事防御功能的城垣建筑和北京四合院式民居融为一体,构成了一组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城堡式建筑群。
该庄园布局巧妙,结构合理,城垣、住宅房屋相互为用,巧夺天工。住宅外围城垣为青砖垒砌,南北长84米,东西宽46米,墙高十余米,基宽3.8米,顶宽1.5米。顶部外侧为垛口,内侧砌筑女儿墙,中间为跑道,通过吊桥与内宅阁楼相连。墙内四周建有12个壁龛式射击掩体,东南角、西北角各设有半突出墙体的角堡,分上、中、下三层,各层之间设石质传话孔,便于传递信息。这些军事防御设施在现存的清代建筑中是十分罕见的。
图片
住宅群体共三进九座院落,有大小256间房屋。房屋营造为硬山,分卷棚顶、花脊两种营造方式,设前厦回廊。院落群分别由中路院落和东西侧跨院组成,中路院落为主体建筑,属于典型的北京四合院式住宅。两侧跨院分别有私塾院、裁缝院、厨房院等。院落间设有通道,房屋间以夹壁墙和暗道相连。院内铺设石质渠道,用以向内宅供水;供物则靠内外相通的壁洞。城堡内有50余间粮仓,可储备大量粮油,地下埋有大量煤炭,有两眼砖砌水井,遇到战争或灾荒,即使经年不开城门也有足够的生活保障。
具有如此完备防御功能的建筑,其建造设计有着特殊的地理和历史原因。一是为了防御黄河水患,该庄园向南不到5公里便是黄河河道;二是防范匪盗之患,家有巨额财富,自然成为土匪、盗贼觊觎的目标;三是为抗击捻军,魏肇庆15岁时,捻军打到惠民,魏家曾捐青蚨筑圩而御。
图片
魏氏家族的先祖为河北枣强县农民魏自显,明洪武年间迁徙至我省棣州永安镇(今惠民县魏集村),后代逐渐发迹,十世时达到家族鼎盛。自长支五世起,多人出仕为官。至十一世,除许多人是邑庠生、郡庠生外,24人是太学生,20多人有官职,其中五品以上的有13人,最高从二品阶,家族先后与23个官宦人家联姻。魏氏家族在财富上的暴发始自四支七世,太学生出身、以后任布政司理问职衔的魏毓柄,“禀承父命”开始经商,并将重点由“陶朱”、小杂货转为钱庄、食盐、当铺一些新兴暴利行业。
历史上的魏氏庄园曾由三组建筑群构成,分别为福寿堂、徙义堂和树德堂。福寿堂建于清同治四年(1865年),为当时的首富魏振菖所建,共70间房,占地4亩余;徙义堂建于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为魏氏家族第十世魏肇祥所建,房屋80余间,占地近5亩;而今所见的这座魏氏庄园,正是魏氏十世魏肇庆的宅第树德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