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旅日作家黑孩:一个人跟另一个人相遇,就是缘分

图片
一个人跟另一个人相遇
会改变你的人生
专访旅日女作家—— 黑孩
文 | 文竹
黑孩
曾任中国青年出版社《青年文摘》《青年文学》编辑,1986年开始文学创作。出版短篇小说集《父亲和他的情人》散文集《夕阳又在西逝》《女人最后的华丽》《故乡在路上》。长篇小说《秋下一心愁》《樱花情人》《惠比寿花园广场》等。另有翻译作品《禅风禅骨》《日本新感觉派作品选》《女性的心理骚动》《樱花号方舟》《中学生与问题行为》《死亡的流行色》等。现定居日本,在日本期间先后出版了散文集《雨季》、长篇小说《惜别》《两岸三地》等。
“喵——”在黑孩家门口准备按响门铃之际,注意力却被一只小猫牵走。它轻车熟路地穿过栅栏,懒洋洋地躺在车库旁晒起了太阳。想必这就是黑孩家的爱猫卟酱,我暗自揣测。后来得知,卟酱因为十年前于车库中被捡到,已成功“上位”为家猫,而现在车库里的另两只,是黑孩每天定时定点投喂的散养猫。三只猫的“猫生”,在遇到黑孩之后结束了漂泊,发生改变(车库里的散养猫已被带去医院绝育),而黑孩的人生,则早由一个又一个的相遇精心编织,或淡或浓。
下午三点阳光正暖,我们坐在黑孩家的书房里,房间一尘不染,卟酱蜷在猫窝里打着盹,只露出一条毛茸茸的尾巴在外面,我的脑海里冒出三个字——春日和。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老师的招收,奠定了创作的基石;得益于曾镇南老师的鼓励,从此开启了写作之路;大学恋爱时自学了日语,从而结识了横滨国立大学的教授;在教授的力邀下,孤身赴日本读研;毕业后在出版社与老公相恋,从此结婚生子,在日本扎根。回顾自己走过的路,娓娓道来之余,她有些感慨,“我觉得人都是缘分,一个人跟另一个人相遇,会改变你的人生”。
图片
旅日:开始从事写作的契机是什么?
黑孩:那时候东北师大毕业,分到了中国青年出版社之后,我第一次出差到河南,开了一个文学交流会。当时发言的都是大编辑、文学评论家之类的,我只是个小编辑,晃晃荡荡地去了,结果突然有人让我也讲两句。我一点儿准备都没有,也不懂理论,但是没招儿啊,怎么办呢?正好刚读完莫言的《透明的红萝卜》,我就想,干脆就讲我读《透明的红萝卜》的感觉,结果底下的掌声特别热烈。下来之后评论家曾镇南就说:“小耿你最好写小说,感觉特好。”我说:“真的假的?”我就写了《父亲和他的情人》、《醉寨》。后来写的《我走近你》竟然被《小说选刊》选了。不久后还参加了全国的青年作家代表大会。我算是年轻的,总是跟陈丹燕在同一个房间里聊天。
旅日:当年在国内发展的势头正劲,为什么会想着来日本?
黑孩:正好赶上我翻译了横滨国立大学教授的书,他就给我来信说,你要不要来日本做研究?当时我特犹豫,跟冰心、汪曾祺等一些文学前辈讨主意。当时冰心还给我写:“小孩子你别走远,你与我仍旧搀扶。”当然,还有好多编辑和作家都劝我出去看看。我还是犹豫,后来那个教授就托人找我,说:“好不容易给你办了,你至少来看一眼。”那时候出国像天上摘星星似的,特别难。我带了一本《中日大词典》就来日本了。
本来想旅个游就回去,结果教授不高兴了,说:“你至少把三年研究生读下来。”后来读完了要回去,他又说:“有一家出版社需要亚洲编辑,你可以去试试。”我这一去他就聘我了。到了出版社跟我先生又认识了,之后就结了婚,留在日本了,这就是命。其实我当时未见得想留下来,我要不留下来,在作品的数字上,肯定比现在要多。但是,也许正是有日本这种特殊经历,我才能写出《惠比寿花园广场》,才能上《收获》,这可是我的愿望之一。
图片
图片
旅日:中间停笔十年,为什么停这么久?
黑孩:其实停笔有二十年。在日本出版的几本书都是以前作品的译本。刚来日本的时候只带了一万美金。第一次见大学老师就跟我要学费。我只好去打工。当时找工作特痛苦,问遍了横滨站和中华街的上百家店,都说不要中国人。后来还是靠朋友的介绍,去了一家加油站。但只干了一个礼拜,因为我对那些洗剂过敏。之后有个记者听说了我的事,就介绍我去工厂做点心。一站站一天,累得要哭。没多久,有一家饭店招服务员,我去面试,竟然做了社员。就这样一边打工,一边把研究生读了下来。
图片
图片
毕业后进了出版社,认识了我老公,有了儿子。我在日本一个亲戚也没有,所以在照顾孩子上只能孤军奋战。我40岁才得子,所以很娇养,一直到儿子上小学,可能没有离开过一分一秒。就是一直捧在手心里的那种感觉。我的全部的精力都用在儿子身上了。本想等他上小学六年级的时候,做点儿自己想做的事儿,结果家里出了点儿意外,我不得不出去工作。正好区役所招人,我就去考试,一考就考上了。干了几年的公务员,觉得精疲力竭。真的是没有时间写东西。
图片
旅日:和丈夫是怎么认识的?
黑孩:在同一家出版社工作,他就坐在我对面。老给我便签,上面用片假名写“我爱你”。他喜欢送礼物给我,但都是动物。一开始送两只小乌龟,后来又送条小狗。有一段时间我得了眩晕症,他说:“我送你回家吧。”就把我送到我租住的小房子里。临出门他说了一句话:“我供你吃饭,你就别干活了(食わすからやめたら)。”我特别感动。就跟他在一起了。回过头想,当时也是太寂寞了,一个中国人都不认识。生病了或者死了,都没人知道。既然有人要养我,我想就结婚吧。再说他看上去老实可靠。
图片
旅日:时隔多年,是什么促使您重返文坛?
黑孩:在日华人不是有个笔会嘛,其中的几个人在一次聚会时说:“黑孩要是再不写就回不到文坛了!”这话传到我的耳朵里,我就有点儿不服气。对我来讲,担心的不是回不了文坛,是回不了文学。的确,我当年的朋友,现在都到了快退休的年龄了,我要再不写,可能文坛连一个记得我的人都没有。后来有几个朋友说:“公务员一大堆,黑孩只有一个,你就下决心写吧!”这时候我老公工作非常稳定,生活安定,于是我下决心辞了工作专心写作。没想到第一部就上了《收获》,中篇小说《百分之百的痛》被三家刊物选载。我想不一定是我写得好,是大家对我重返文学所给予的重要的鼓励。
旅日:有人评价您的作品都带有自传性质,对此您怎么看?
黑孩:好多人都说我写的是自传,其实并不是。整个故事的结构可能与我的经历有关,但是故事里的好多细节未见得都是同一个人的。像太宰治的好多小说其实都是从女人给他的信件或者日记中发展出来的,所以你读他的东西有一种半真半假的感觉。而且我有一个毛病,写小说不用第一人称,我就写不出来。可能我特别拘泥于细节,太真实,致使所有人都觉得我写的是我自己。
譬如《惠比寿花园广场》。我把惠比寿作为一种个人的憧憬,其实每个人都有憧憬,我搬到那里,但现实将我的憧憬连根拔起了。最后我带流浪猫走是为了治愈自我。每个人的人生都会有这样的时候,大不了放弃,重新开始。我的责任编辑王继军说我写的是寓言的反版。我喜欢他的说法。再说《百分之百的痛》。我觉得特痛苦的就是,没有人把它当小说去读。我写的并不是真事,而是一种经验。我写的其实不是痛,相反是刻骨铭心的爱。
夕阳西斜,直至室内一片昏暗,才发觉已聊了这许久。写字台上放着一本书,是《亲爱的彼得潘小姐》,黑孩说最近正在读这本书。要在门口告别,她却执意送我们到车站。出门前极熟练地给车库里的放养猫开饭,之后便挎着我的胳膊,热情地带我们去看她下一部作品的取景地——贝尔蒙特公园。“到了春天呐,这池塘里全是鸭子,在那里边儿孵蛋啊,打架啊,故事老多了。”说起这些,她的眼睛在黑暗中闪着光。走到一半,她突然掏出手机开始抓口袋妖怪。“我一直玩这个呢,我的下一部小说会写到烈空坐。”烈空坐(レックウザ)是妖怪的名字。好像是传奇妖怪。“哎呀!”她惊呼一声,“我一下抓了俩!”或许,永远保留着天真与热爱,是黑孩创作的永动机。
图片
图片
新书《惠比寿花园广场》|黑孩
★首发《收获》杂志,众多名家联袂推荐——“文坛神话”黑孩暌违多年悄然回归,带来这份治愈系的情感之作,温暖每一个在爱中受过伤害的人。
★黑孩的文字极具灵气,她的小说写得坦率又真诚,字里行间都充满着孩子般的天真和横冲直撞的勇气。受日本文学影响的黑孩,她的作品里也有日本樱花美学、侘寂美学的影子,但是黑孩不过多着墨于“哀”,而是让读者在读完故事后,能细细回味到一份难能可贵的治愈。
★位于日本东京的惠比寿花园广场,是秋子一直以来追求和向往的地方。在飞机上认识的朝鲜族人韩子煊意外闯进了秋子的生活……两个人格都欠缺懦弱的人,从相互接近、缠绵,到堕落、疏离,最后相互憎恨,归根到底也是受到了各自民族和历史的影响。没有在憧憬的惠比寿得到安堵的秋子,在下定决心搬离惠比寿后,终于把自己的梦想连根拔起,拥有了崭新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