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一女子连续16年清明为无名女兵扫墓

图片
4月2日,湖南革命陵园,谭映天为女兵刘守玟扫墓。图/受访者提供
英雄不会老去,永远活在人们心间。16年前,潇湘晨报的报道《遥望故乡66年》,让很多人知道了无名女兵刘守玟的故事。英雄的墓从江苏迁回家乡湖南后,谭映天每年清明都会为刘守玟扫墓,16年来从不间断。不只是她,16年间,还有不少市民特地前来祭拜,只为在英雄的墓前献上一束花……
4月2日,谭映天在湖南革命陵园擦洗着一位女兵的墓碑,镶在照片四周的石雕有些脏了,污渍沉积在花纹的缝隙之间,所以这次谭映天特意带来了牙刷,打算好好清理一下。
葬在此处的女兵刘守玟牺牲于1938年抗日战争期间,20年后,谭映天出生,原本两人之间唯一的关联是,刘守玟曾就读于长沙稻田中学,而谭映天是这所学校校友会的秘书长。
2004年,刘守玟的墓地从江苏徐州迁回家乡湖南后,谭映天每年清明都会为刘守玟扫墓,有时是一个人,有时会带着稻田中学的学生们。“我把她当成亲人一样,每年去看看她,尽我的一份心吧。”16年过去了,谭映天没有爽约过。
有人先于她在墓前放了几束菊花
每年清明,谭映天都要来为刘守玟祭扫,成为一种习惯了。往年她总是带着几个稻田中学的学生一起,希望能将刘守玟的爱国精神传递给下一代。
但今年有些不同,由于疫情,稻田中学还未开学,学生们尚未返校。另一方面,陵园也要求控制园内人流量,向社会提倡网上祭扫,以减少人员聚集,所以这次,谭映天一个人来了。
3月底,谭映天刚看到陵园发出祭扫需提前预约的通知,便赶紧提交申请。4月2日这一天,她带着清扫墓碑的工具、一束黄白相间的菊花、一个清明球和一些水果来到刘守玟的墓碑前。
谭映天对这个位置已经很熟悉了,除了每年清明前后她会来祭扫,她每年还会另外来祭扫一两次,有时是在8月15日抗战胜利那一天,有时是9月18日“九·一八”事变纪念日,还有时是12月13日国家公祭日。有时她会和稻田中学的学生或家人一起来,有时也会陪着一些抗战老兵,或是其他希望祭拜刘守玟的人前来。
今年4月2日,谭映天来到刘守玟墓前时,发现不知是谁在她之前就已放了几束菊花。湖南革命陵园烈士褒扬科科长吴先生也说,除了谭映天之外,有时也会有一些市民前来祭拜,只是为了献上一束花,而没有留下姓名。
曾去常德汉寿看望女兵的家人
1938年5月的台儿庄战役中,18岁的刘守玟因抢救伤员而被子弹击中,不幸牺牲。根据之前的报道,刘守玟在去世之前,曾拜托当地一位老人将一封信和自己的照片寄回家乡,但由于战火连绵,老人一直未能将信寄出,而这封信也因为受潮而腐烂。
2004年6月,潇湘晨报刊发报道《遥望故乡66年》,这位女兵的身份也愈加清晰。谭映天从报道推断,女兵可能出自长沙女中(现稻田中学)。她以校友会的名义向当时仍健在的300多名海内外老校友寄出校刊,上面载有女兵的故事和照片。功夫不负有心人,谭映天最终确定该无名女兵名叫刘守玟,是常德汉寿县新兴乡军刘村人。
“我曾听一位校友说,她是一个很文静的女孩,牺牲的时候才18岁,真的是背着书包上战场。”谭映天说,“今年正好是她诞辰100周年,我虽然从来没见过她,但是她的那种奉献精神感动了我。”
在得知刘守玟出生于常德市汉寿县之后,谭映天还曾去看望过她的家人。“她的父母早就去世了,她当时那么小,也没有子女,现在还有一个侄孙子,生活在他们那边的小县城。”
时间线
无名女兵回湘路
1938年
一名年轻女兵在抗日战斗中,为抢救战友,在江苏徐州牺牲。临终前,她托当地一位老奶奶捎信回故乡。奶奶打听得知,这个女兵只有18岁,是长沙女中的一名学生。信纸后来因受潮腐烂了,但信里的一张照片还在。由于记不起信里的详细地址,奶奶一直未能完成女兵的遗愿。
2004年5月24日
为完成英雄的遗愿,曾接受过老奶奶委托的陈开灵老师向徐州当地媒体求助,希望找到女英雄故乡的亲人。当年5月24日,当地媒体报道了这一事迹。
2004年5月31日
徐州媒体将刊有无名女兵感人故事的样报寄给潇湘晨报,委托潇湘晨报将样报送到湖南省各有关部门。为完成女兵遗愿,本报特派记者辗转山东、江苏等地,追寻女兵及其所在部队当年的英雄足迹。
2004年7月
2004年7月4日,潇湘晨报记者和两名读者一道奔赴徐州,接女兵“回家”。7月7日,女英雄遗骸运回故乡,后被安置在湖南革命陵园艺术墓园。
2004年9月
2004年9月18日,为告慰忠魂,潇湘晨报员工、热心读者和社会各界人士纷纷捐款,为女英雄竖起一块石碑。英雄回来了,但她的身世仍是一个谜。
2005年9月
2005年9月的一天,稻田中学校友会的谭映天收到老校友王杏华的来信。老人在信中说,从报纸上看见女兵的故事和照片,想起一名叫刘守玟的同学。另一位老校友黄莼的子女也找到谭映天,说母亲也认出女英雄就是刘守玟。谭映天来到省档案馆多番查询,终于在成绩册里找到了“刘守玟”。
2005年10月
据老同学的回忆,刘守玟是汉寿口音。2005年10月,谭映天与潇湘晨报记者一起专程赶到汉寿县,打听女兵的身世和家庭。新兴乡一个村民提供了线索。根据线索,在当地政府的协助下,记者最终找到了女兵的家。
历史
当年女学生踊跃随军
周南中学负责校友会工作的有关老师介绍,上世纪三十年代,学生从事革命活动十分踊跃。很多学生在老师的鼓励下,悄悄离开学校,奔赴陕北革命根据地,女学生也纷纷报名参加随军卫生队。
1937年,在周南中学读初三的刘湘宜就在长沙火车站欢送过奔赴战场的校友。刘湘宜回忆,当时,丁玲带领一批女学生组成战地救护队,从长沙火车站出发奔赴前线,“大约有二三十人,载歌载舞上了火车”。
潇湘晨报 记者王佳箐 实习生易婷 长沙报道
【来源:潇湘晨报】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