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草彝族小伙打开“潘多拉魔盒”,手工结绳勇闯大世界

图片
潘多拉(Pandora),全球三大珠宝品牌之一;大理市下关镇吊草村,一个坐落在是吊草山脚下的彝族村落。2002年,18岁的吊草村彝族青年瞿标祥迎来人生一次重要的际遇——给潘多拉提供彝族手工结绳。瞿标祥打开了改变一生的“潘多拉魔盒”。
图片
彝族结绳闯世界
在吊草村的文化里,结绳曾是一种记事方法。随着时间的流逝,出现了艺术打结和结艺师。瞿标祥的奶奶瞿月芳是村有名的结艺师,1999年获得“云南省民族民间美术艺人”称号。
图片
瞿标祥七八岁时跟奶奶学结绳,“把麻树的树皮扒下来,撕成细细的麻条,再把麻条搓成绳,麻绳可以用来编织很多美丽的东西。”从奶奶的口中,瞿标祥听到了很多故事,“人分为肉体和灵魂,手链穿上铜钱、桃核、狗牙戴着,人的灵魂和肉体绑在一起......”
图片
少年时的这些经历影响了瞿标祥的一生,他说:“吊草村不大,却有很多独特的文化,有取之不尽的‘宝藏’。”
转折发生在2002年。彼时,瞿标祥在大理古城洋人街摆地摊兜售手工编织的首饰,他偶遇了丹麦的设计师Soren。Soren对瞿标祥的编织品爱不释手。
图片
而后,Soren在大理开一个编织首饰公司,把瞿标祥手工编织的首饰卖到欧洲、美国、日本等地区。Soren还在瞿标祥编织的首饰加上宝石,把欧洲风格和大理彝族文化结合在一起,创造了Opiumone品牌。他们还给潘多拉代工生产30多万条macramé (法语“结绳”的意思)。
图片
这也开启了瞿标祥结绳首饰的高端定制之路。瞿标祥说:“一条普通的结绳可能就几块钱,但是给它穿一颗珠子,它的价值就可能翻几十番。”
图片
▲瞿标祥手工编织的首饰登上国外杂志
两起两落创业路
2012年,瞿标祥再次迎来人生的转折,因为欧债危机,Soren撤资回了丹麦。“积攒了一些经商头脑”的瞿标祥开始了创业之路。
不过这次瞿标祥没有那么幸运。瞿标祥的父亲不小心从果树上摔下来,他花光了十年的积蓄为父亲治疗。后来瞿标祥借10多万元开农家乐,但亏了个血本无归。
图片
接连的打击让瞿标祥消沉了大半年,看着两岁半的女儿和需要持续治疗的父亲,2015年他咬咬牙再次创业。“我和媳妇在老紫云商贸街租了一间铺面,卖我自创的‘圆梦’手链,就是一条手工绳上穿上一颗珠子,几块钱一条,卖得很火,很多人都模仿我的产品。”瞿标祥说。
图片
2016年,瞿标祥将200多年祖宅打整出来,创立大理市结缘首饰有限公司,注册“结绣门”时尚、手作品牌,组建了20多名成员的设计、质检团队,为丹麦、瑞典、英国等国家及北京、上海订单生产手工结绳系列首饰和挂件产品。世代传承的手工结绳技艺再次给瞿标祥以惠泽。
图片
现在,公司已开发手工结绳手链1000多款、项链800多款,剪纸(刺绣底稿)60多款、刺绣样片500多款、彝族服饰100多套。去年、前年出口销售额均为100多万人民币。今年上半年的订单有50多万元。
图片
图片
在吊草村,每个小女孩出生后,妈妈都会精心为女儿缝制一套嫁衣,瞿标祥开发了“云岭最美嫁衣”旅拍品牌,吸引游客到吊草村拍摄“最美嫁衣”写真照。并推出了“寻找美丽吊草村”旅游产品,让游客体验彝族风情。
图片
心还在山村里
十多年过去了,当初在大理古城走街串巷的毛头小伙,如今已名誉加身,先后被评为云南省“第一批云岭技能工匠”“大理市文明市民”“大理彝族服饰”非遗传承人,去过丹麦、瑞典、荷兰、泰国参加国际珠宝展,客户和朋友遍布世界各地。但瞿标祥明白,他的根在吊草村。
图片
▲瞿标祥在国外参加活动
图片
▲瞿标祥接受国外电视台采访
瞿标祥专门用一间房陈列以前的服饰和刺绣,他说:“我没有灵感的时候会来这里坐着,从这些老物件中寻找灵感。”对他来说,吊草村的一草一木是永远的根,尽管走遍世界,但心未曾离开过。
图片
在瞿标祥的团队里,大部分成员是吊草村的村民。“从来没有想过,我们编的绳子能卖钱!”48岁的银香盘了半辈子田,3年前加入瞿标祥的公司。银香说:“接到订单后,瞿标祥做出来样品,教我们怎么编。工资每月有3000元左右,能照顾家里,比外出打工好多了。”
图片
瞿标祥的用工方式有两种,如果订单量小,由公司的30多名固定员工完成;如果订单量大,由培训过的村民完成,最多时有1000多名村民做手工结绳。固定员工每人每天有80元的保底工资,管一顿中午饭,计件领取效益工资。临时工领取样品和原材料之后在家里编制,交货时根据完成产品的数量计件领钱。2019年,公司支付工资78万元。
图片
如今,瞿标祥的生意越做越大,与崇圣寺三塔旅游景区签订了合作协议,每月供应5000~10000条手工手链,不/定期举办培训班教授结绳、刺绣技术,积极参加团委公益事业。
记者:张辉 罗丹梨
编辑:向红玉
值周:胡亚玲
主编:李胜
总编:罗宗雄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