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苏北农民住房实施一年多,江苏盐城探索了哪些宝贵经验

4月8日,拿到新房钥匙,70多岁的姚正云感觉握住了“稳稳的幸福”。当天,江苏盐城建湖县冈西镇徐王村二期新型农村社区进行分房,104户农户圆了安居梦。
图片
建湖县冈西镇徐王新型农村社区
改善苏北农民住房条件是江苏省在2018年9月全面推进的工作,是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的重要举措。
江苏对这一工作大力度的推进,源于2018年6月江苏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上,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的一番话。他说,苏北地区农村群众住房水平普遍不高,“如果再不重视解决,等到中西部地区通过扶贫搬迁等措施实现脱贫后,苏北就可能成为全国农村住房条件最差的地方”。此后,娄勤俭又在多个场合表达了改善苏北农民住房的紧迫性。当年9月,江苏省全面打响这一战役。
经过一年多的持续努力,2019年,江苏盐城全市新开工建设新型农村社区197个,5.1万农户的住房条件得到改善。
今年4月15日至16日,江苏省加快改善苏北地区农民群众住房条件现场推进会在盐城召开。该会既是一场“典型会”,也是“经验会”,为更大力度推进这项工作加油鼓劲。
苏北大量农村住房建于上世纪80年代之前。危旧房较多,农房布局较分散,村庄整体环境较差,一些村庄缺少人气、缺少活力、缺少生机。随之而来,村庄空心化、农户空巢化、农民老龄化加剧。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作为经济发达省份的江苏一直在全面小康之路上率先作为。而改善农民住房条件,正是江苏全面实现小康的题中应有之义。
“盐城要从最突出的问题发力,绝不能一边账面上实现全面小康,一边让农民住在低矮破旧的房子里‘被小康’。”盐城市委书记戴源就曾表示。
图片
盐都区大纵湖镇三官新型农村社区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了解到,作为苏北面积最大、人口第二的设区市,盐城经过一年多时间,已经完成新开工建设新型农村社区197个,5.1万农户住房条件得到改善,其中,进城入镇改善1.61万户,进入新型农村社区改善2.23万户,规划发展村庄就地新建翻建改善1.18万户。
根据前期调查,盐城150万户农户中,45万户有住房改善意愿,占总数近三成。
据盐城方面表示,已改造的住房都是“遵循农民意愿”的原则完成。拆不拆、搬不搬,群众说了算;怎么补、补多少,全部公示上墙;房屋建哪里、如何建,交给群众比选……
比如盐城许多新型农村社区以两至三层为主,不建多层高层,提倡80至120平方米主力户型,并建有堆放农具的辅房,配以通透的院落。站在院内,闲适的村民依然能“端着碗”和邻居聊天。这是尊重民众生活习惯的表现。
“以县定策,因村施策,一户一策,不搞‘千村一面’。”盐城市有关负责人表示。
图片
阜宁县益林镇马家荡新型农村社区
不过,改善住房的意义不仅在一座房子。其最终目的在于实现乡村振兴,优化农村资源配置,为农村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从而助推城乡二元结构难题的破解。
因此,在推进这项工作时,不仅要优化百姓住房条件,更重要的是,要倒逼农业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绿色发展,探索出一条带动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根本性变革的富民路径。
以盐城为例,许多地方就通过改善农民居住环境,打开了土地流转之门,打开了农民增收、集体经济增强的“多把锁”。
比如,建湖县岗西镇徐王村办起土地股份合作社,接手搬迁农户土地,3200亩土地入股,大部分流转给承包大户,剩下1000亩村里耕种。如此,农户可腾出手,进园区打工或给大户帮忙,获得稳定收入。村里也通过填废沟塘,新增耕地600亩。
2018年,徐王村集体收入尚不足18万元,到了2019年底,该数字升至100万元。
可以说,盐城通过这项工作形成了一套相对成熟的农业农村发展模式:空间上,做到镇村布局规划与产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多规合一”。同时统筹产业支撑,结合现代农业园区、工业园区、旅游景区“三园”,布局新型农村社区。
图片
滨海八巨镇前案新型农村社区志愿者驿站
就业上,发展特色优势农业和高效设施农业,引导农民流转收租金、务工挣薪金、合作赚现金、分红享股金,增加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实现“搬得出、留得住、能致富”。
发展上,挖掘经济薄弱村土地资源潜力,将农房改善退宅还耕土地,与道路、田埂废弃沟塘进行综合整理利用。土地“醒了”,房子活了,盐城全市100多个经济薄弱村在农房改善中挖掘土地资源优势,一举摘掉贫困帽。
“有些村把新型农村社区布局在特色农业示范园附近,并加以旅游规划和引导,为今后乡村旅游提前铺路。”江苏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主任建筑师邵君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