焕发春的活力!国家能源集团伊犁电厂成伊犁河畔最亮眼的能源明珠

在中国,新疆伊犁以历史悠久和自然风光旖旎、壮美而闻名,从大西洋携卷而来的湿润气流在伊犁被西向敞开的喇叭形西天山拦截,形成气候湿润、水草丰美的塞外江南,引来世界各地的游客。
图片
伊犁电厂老机组时期旧景
位于伊犁州首府伊宁市南郊的伊犁河大桥是过往商贾和南北游客打卡的网红之地。站在大桥的桥头,举目南望,在壮阔的天山雪峰掩映下,国家能源集团伊犁电厂雄伟的建筑格外醒目,这家距离伊犁河仅两公里的电厂,从2017年开始建设的两台350兆瓦超临界机组于2020年4月20日正式投入生产运营,正在成为伊犁河畔最亮眼的能源明珠。
枯木逢春开新枝
伊犁电厂始建于1996年,当时建设了两台25兆瓦纯凝机组,是自治区“九五”重点工程。两台机组于1998年下半年投入运行。随后的十多年时间里,伊犁电厂被作为伊犁州主力火电厂为伊犁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图片
伊犁电厂鸟瞰
随着时代的发展,曾经风光的两台25兆瓦机组开始变得老迈,机组规模、能耗指标、环保排放、设备技术指标等开始被时代远远甩开。为了谋求生存和发展,伊犁电厂在2009年开始启动两台330兆瓦纯凝机组的筹建。当时的伊犁电网尚未和新疆主电网联网,伊犁电网内的机组规模也处于饱和状态,项目筹建非常艰难。到2012年,伊犁电厂2×330兆瓦机组项目筹建虽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是还没有重大突破。此时的首府伊宁市,随着人口的增加、城市的发展,环保节能型的集中供热成为市场的紧缺。经过伊犁州政府的慎重研究,伊犁电厂两台330兆瓦纯凝机组被要求变更为两台350兆瓦超临界热电联产机组。因为这样的变动,伊犁电厂三年来取得的大量项目批复文件不得不重新申报或经历手续复杂的变更。2013年1月18日,伊犁电厂2×350兆瓦热电联产工程筹建取得新疆能源局的“小路条”,但是形势对于伊犁电厂仍不乐观,由于新疆火电产业的整体过剩,一些能源企业纷纷在伊犁布局热电产业,彼时的伊宁市规划了四家热电厂,其中一家位于城西的热电厂已于2012年投产发电。2013年3月调任伊犁电厂总经理的常家星意识到了紧迫和危机,到任就开始响应当地政府的提议,以惊人的速度,在短短不足四个月的时间里,完成了长达878米跨河管桥和总长达3千多米热力管网的勘查、设计以及施工准备。当年6月30日,投资两个多亿的2×350兆瓦热电联产工程配套热力管网项目开工。第二年的元旦,经过改造后的该厂2×25兆瓦机组开始通过建成的热力管网向伊宁市供热。高效建成的热力管网为伊宁市解决了冬季集中供热的燃眉之急,也让政府看到了伊犁电厂为政府解难、为市民解忧的决心和信心,2×350兆瓦热电联产项目的筹建由此步入快车道。
图片
伊犁电厂新机组景观
2015年4月,原本以为可以因为为城市解决集中供暖而可能会支撑到新机组投产的25兆瓦机组,由于环保排放超标被彻底关停。当年6月26日,伊犁电厂的2×350兆瓦热电联产机组建设也顺利获得国家能源局颁发的“大路条”。为了等到这一天,伊犁电厂等待了六年。那一天,伊犁电厂用震天的鞭炮声庆祝这来之不易的项目核准。
就在伊犁电厂2×350兆瓦热电联产项目完成全部国家核准程序即将开工的时候,国内、疆内的火电市场正面临最冷的寒冬,国家能源集团先后在内部开展了包括造价、指标、缓建风险在内的多轮核查,集团战略规划部负责人还专程花费两天到伊犁对资源、市场开展调研,最终伊犁电厂得以在全集团数十个项目中脱颖而出。2017年4月1日,伊犁春花烂漫的时候,伊犁电厂2×350兆瓦热电联产项目正式开始建设,这家有着二十多年历史的电厂在经历一路坎坷之后,开始焕发出春的活力。
建设西北热电典范工程
不久前,伊犁州环保局到1号机组刚刚投入运行的伊犁电厂检查,在集控室的大屏幕上,检查组看到烟气排放的三大指标NOx、SO2及粉尘的排放数据分别是19mg/Nm³、8mg/Nm³、0.8mg/Nm³,经验丰富的环保局负责人看到比燃气炉还要低的排放指标,也不禁感叹伊犁电厂的环保排放实在是太优秀了。与优秀的排放数据相对应的是,以往电厂巨大的烟囱也不见了,电厂多见的巨大间冷塔冒着的“白烟”在伊犁电厂也几乎看不见。环保局看到的是伊犁电厂优秀的环保排放指标,他们不知道的是已经基本建成的伊犁电厂不仅拥有一流的环保排放,在新疆火电行业,它在很多方面都是特立独行的一个。不论从建筑外观简洁的线条和整齐的布局,还是与众不同的内在,都让行业瞩目。
图片
伊犁电厂于2013年建成的伊犁河跨河管桥
伊犁电厂从筹建开始就瞄准国内同类规模机组一流的水平。2013年,机组设计从纯凝改为超临界开始,电厂就开始广泛搜集国内电厂在新技术上的应用,并将其进一步消化吸收,形成符合现场实际条件,具有自身鲜明特点的设计建造风格。
2016年9月,国家能源集团副总经理王树民来到伊犁电厂调研,有感于伊犁碧水蓝天和草青树绿的优质生态环境,加上伊犁电厂与伊宁市中心近在咫尺的地理环境,他提出要对既有的设计进行再提升,打造清洁、高效、智能、生态化的电厂。伊犁电厂当时的机组设计虽然在很多具体的分项中已经瞄准了一流,但为了节约建造成本,在一些设计方向上仍然偏向保守。有了上级的指示,伊犁电厂思想更加解放,立即启动了设计方案的梳理和修改。新版的设计方案将原先的直接空冷系统修改为间接空冷,维护量较大、受天气环境影响大、噪音大的空冷岛被一座直径141米、高182米的巨大间冷塔所替代,间冷塔中还创新合成了两台机组的烟囱、脱硫塔、湿式除尘器,是为“七塔合一”技术。这样的创新让伊犁电厂成为新疆唯一一座看不到烟囱和白色烟羽的电厂。“七塔合一”技术的应用带来的不仅是建筑外观的简洁和壮观,对机组运行的可靠性、节能效率、环保优化都具有很大的提升。
2019年底,国神集团董事长刘志江到伊犁电厂调研,夸赞电厂的集控室是近年来所见过的环境最好、布局最优的集控室。集控室之所以好,是因为与大多数发电机组集控室密不透风的设计在主厂房中心不同,伊犁电厂的集控室独立在主厂房之外,而又与主厂房相连接。集控室三面透亮,可俯瞰伊犁河水,又能远眺天山雪峰,晴可观星月,阴可听风雨。室内绿植为墙,顽石为景,让集控室的工作人员在紧张的工作中也能沐浴大自然的阳光雨露。
据不完全统计,伊犁电厂2×350兆瓦热电联产机组融合了“两机一塔、七塔合一”技术、无重大危险源、高背压循环水供热技术、锅炉烟气余热变能级利用技术等七大创新技术,八项创新技术集中被应用,50多项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在工程建设中被使用。
通过一系列的设计改造,伊犁电厂的环保排放达到“近零排放”,废水零排放,各项机组节能指标和效率优于国内同类机组水平。
人才驱动企业的发展
图片
2015年,伊犁电厂获得新机组建设“大路条”,职工拉横幅庆祝
前一段时间在疫情防控最艰苦的阶段,一张伊犁电厂值班员带着口罩监控机组运行的照片在很多媒体广泛传播。照片上的值班员张开彬是2016年应聘来到伊犁电厂的大学生。他们那批大学生来到伊犁电厂的时候正是电厂人员外出培训的高峰期。这些大学生也随着培训的大军先是在内地辗转多地接受了半年多的理论培训,接着张开彬又和他的三名同学跟随一些老师傅来到新疆阿克苏地区的一家与伊犁电厂新机组类似的电厂担任实岗。一年多的实岗实践和学习,让他和同伴们的超临界机组运行操作水平有了迅速的提高。2019年伊犁电厂新机组开展岗位竞聘考试,张开彬成为一名主值班员。
这些年伊犁电厂招录的人才和培养的人才的人才几乎都经历过和张开彬一模一样的经历。更早一些,伊犁电厂在上世纪建立之初的时候,中专和技校学历的职工是电厂职工的大多数,年龄也多在二十出头。随着企业发展遇到瓶颈,电厂人才的流动也几乎封冻,到2013年的时候,职工学历结构几乎没有发生变化,平均年龄却由最初的28岁上升到40岁。为了为未来新机组的建设和运行储备和培养人才,2013年伊犁电厂陆续开始每年招聘大学毕业生,也从系统内引进亟需的优秀人才。在优化增量的同时,伊犁电厂想方设法盘活人才的存量。在2015年伊犁电厂两台老机组关停的前一年,伊犁电厂就派出12名运行骨干远赴山东的一家电厂开展超临界机组的技术学习。2015年机组关停后,伊犁电厂更是分批次派出约占全厂一半的一百多名职工外出培训。在接下来的四年多时间里,这些老职工和每年招聘的大学生分赴疆内疆外18个单位进行半工半读式的培训。
外出培训,特别是长时间的外出培训,最考验这些职工的就是生活习惯、饮食习惯和思乡恋家的情绪了。2015年,二十多名职工在山东培训的一年多时间里,受训职工住在没有卫生间、没有空调的四人间里,自己买来锅碗瓢盆和柴米油盐,一些从来没有下过厨房的职工硬是学会了做饭。2016年,一些刚参加工作的大学生在几名老师傅的带领下,到新疆石河子一家电厂借承担机组调试工作的机会学习电气和热工专业知识,他们住在七八人一间的板房里,夏天闷热难耐,冬天四面透风。这些职工凭借着对企业朴素的热爱和对未来无限的憧憬,在艰苦的条件下,拼搏奋进、团结合作,一大批的职工从对大机组的毫无任知,成长为能够独当一面的成熟技术工人。
从2013年开始到现在,伊犁电厂共招录了79名大学生员工,引进47名各类人才,目前担任副值班员及以上岗位的人员接近57名。获得初级以上职称的人人员增加42人,拥有大专以上学历的职工从136人增加到236人,这其中还包括4名拥有研究生学历的职工。年龄结构也进一步得到优化,从2012年的49岁降低到现在的41岁。
石榴芬芳花盛开
图片
2019年5月11日,伊犁电厂”红石榴“党建品牌揭牌
2019年,一篇《伊犁河畔盛开民族民族团结之花》的文章在人民网、中宣部党建网、国资委网站等中央媒体和行业媒体刷屏。网站讲述的是伊犁电厂立足自身实际,在企业转型发展的困难时期,党组织团结各族职工奋发有为、自强不息、努力拼搏,形成共存、共融、共助、共进民族关系,创建“红石榴”党建特色品牌的故事。石榴在新疆有着特殊的涵义,人们用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比喻新疆各族人民的团结和谐。伊犁电厂借用了这个名字,倾力打造“红石榴”党建特色品牌。如今,“红石榴”已经成为伊犁电厂的一张烫金名片,并渗透进电厂的党群建设、安全生产、经营管理等各方面的工作,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伊犁电厂从成立之初就是一个由多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在2013年以前,伊犁电厂拿到了“文明单位”“民族团结示范单位”等几乎所有地方政府颁发的荣誉称号,荣誉室里的荣誉牌匾把四面的墙壁都摆满了还不够放置。但是随着企业发展遇到瓶颈,特别是2015年前后机组扩建面临巨大困难,许多职工一时对企业的发展失去信心。最困难的时候,几十名职工不愿外出培训,电厂的工作部署推不下去,职工的工作丧失动力。针对这种情况,伊犁电厂党委班子、党员深入职工群众,面对面解疑释惑,了解职工思想动态,研究制定应对措施,引导职工正确认识企业发展的初心,增强共渡难关的信心,坚定学业务、再上岗的决心。在那几年外出培训的工作中,伊犁电厂党委坚持职工在哪里,党的建设就跟进到哪里,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就体现在哪里”。在所有的驻外培训点,都成立了临时党支部或党小组,在培训过程中,驻外员工政治思想稳定,学习积极向上,逐渐成长为企业发展的主力军。
克里木江是一名党员,老机组时期他担任电气运行班长。2015年伊犁电厂动员职工外出培训时,很多职工,特别是一些少数民族职工出于对未来没有信心,还有对家庭和家乡的眷恋不愿外出。克里木江本身也面临老父亲卧病在床无人照料、孩子面临高考的困难,但是他克服困难,毅然决定报名外出培训。克里木江把自己的经历告诉大家,把自己对企业未来发展的理解和大家分享,坚定大家的信心,鼓舞大家挑战自我的斗志。很多职工都被他说服,踏上远赴外乡学习的征程。他本人也在艰苦的两年多外出培训的过程中,从对超临界机组一无所知的学员干起,成长为一名外培单位信得过、离不开的大机组电气专工。
总结基层的首创精神,伊犁电厂党委又结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家能源集团、国神集团的有关工作部署和要求,不断深化民族团结特色党建品牌建设力度,把民族团结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与企业发展、改革、稳定相结合,促进“民族团结一家亲”党员结对工作在企业落地生根。“民族团结一家亲”党员结对工作也在伊犁电厂的实践中不断丰富、不断规范,并以制度的方式固化了部分规定动作。
2019年5月,脱胎于“民族团结一家亲”党员结对活动的“红石榴”党建特色品牌在在中央党校教授和当地国资委领导的见证下正式揭牌创立。“红石榴”品牌把加强企业党的建设、民族团结和企业中心工作紧密地结合了起来,成为伊犁电厂党建工作更好融入中心工作的全新载体。2016年以来,以来电厂党员累计结对210对,开展活动1600余人次,实现了职工全覆盖;受助职工40余人次,受助金额30余万元;有5名职工加入了中国共产党,4名职工被列为发展对象,26名职工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伊犁河畔升起的能源明珠
在伊犁电厂获得国家能源局批复建设的“大路条”后,是否在这样一个西北边陲没有集团产业链的地区建设电厂,建成后能不能盈利,这些问号成为新机组能否顺利开工建设的一个绕不开的核心问题。为了让国家能源集团对项目更加具有信心,伊犁电厂压缩投资、优化生产效率和流程,积极争取有利于企业发展的经营环境,努力为机组投产即盈利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为了更大程度的提高机组的供热能力,伊犁电厂2×350兆瓦热电联产机组的热电比高达130%,这样的供热机组在机组利用小时数上具有优势。伊犁是新疆的四大煤田之一,境内拥有储量丰富的优质煤炭资源,因为当地的工业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煤炭的产能长期过剩。为了提高伊犁电厂发电机组在燃料供给和成本上的抗风险能力,伊犁电厂与当地一家具有丰富煤炭资源的国有能源企业洽谈合作,努力形成互利共赢的合作局面。伊犁电厂还积极争取与当地地方电网和用电大户的直供电合作,争取GDP第二大省江苏对伊犁州的援疆电量。在争取外部有利经营环境的同时,伊犁电厂深挖机组运行效率、节能环保潜力。超高水平的近零排放为伊犁电厂提升了发电竞争力,也电厂在环保税的缴纳上占据了优势。伊犁电厂在电厂副产品利用上取得瞩目成绩,在机组建设期间,伊犁电厂就与一家公司达成粉煤灰合作的协议。这家公司在机组建成半年前就将投资一亿多元的粉煤灰利用的工厂建成竣工。现在,伊犁电厂产生的粉煤灰已经通过架设在两家工厂间的管道无二次污染、高效率的输送到合作公司的生产车间,实现了生态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图片
2019年11月3日,伊犁电厂2号机转子吊装
对外拓展经营空间的同时,伊犁电厂在提升机组效率方面也狠下功夫。前不久,伊犁电厂2号机组顺利实现并网。值得一提的是,在机组并网过程中,该厂小汽轮机首次实现汽泵方式参与机组启动并网。该厂小汽轮机是给水泵的主要动力来源。此前的机组设计中,给水泵在机组启动的初起阶段采用电驱动,在负荷达到30%时才切换至小汽轮机驱动。此前该厂1号机组的启动即是采用此时方式。为进一步提升节能效果,该厂在积累了可靠的技术和充分论证后,决定在2号机组启动一开始的时候就使用汽泵给水。最终尝试获得成功。机组并网后,小汽轮机还采用了更加节能的高背压运行方式运行,节能效果愈加显著。这样的提升生产效率和指标的创新在伊犁电厂机组调试期间就已经开始深入人心。为了激发员工节能降耗增效的主动性,伊犁电厂甚至把一些生产指标所对应的利润值加入机组DCS界面。
在1号机组投入商业运行一个多月后,伊犁电厂召开了首个月度经济活动分析会,会议要求要进一步压实、做细机组成本、指标的核算,从数据分析中找到差距,找出降低成本、提升利润的方法和空间,努力向市场、成本、管理要效益,把努力争取企业经营效益的理念厚植于每个部门工作的重心。
目前,伊犁电厂的发电煤耗仅为270多克每千瓦时,厂用电利率也低至6%,而五年前的老机组,在这两个指标上分别是500克和10%。设计建造中大量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正转化成企业的经济效益。
从上世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九五”重点工程中诞生,到经历地方电力企业中流砥柱般存在的十多年辉煌时期,再到2015年老机组的黯然退役,现在的伊犁电厂在经过涅槃式的蜕变后,正在成为伊犁河畔冉冉升起的能源明珠。
伊犁河谷历来是国家西进战略要冲,有着极其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地理位置、自然生态、投资环境都极其优越。作为国家能源集团在伊犁的唯一一个煤电项目,伊犁电厂在为伊犁经济社会发展和西部大开发战略、一带一路战略贡献力量的同时,还将担负起集团开拓伊犁全产业链市场,发挥带头和纽带的作用。在经历波澜起伏的重建之路后,伊犁电厂正在起锚远航,汇入国家能源集团建设世界一流能源企业的洪流中。
者:康浩宇
编辑:高慧君
校对:王安琪
万众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