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部开启“双首长制”,工程地质专家黄润秋成唯一党外人士部长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4月29日上午经表决,决定任命黄润秋为生态环境部部长。他自2016年3月起,即担任原环境保护部(现生态环境部)副部长。
此次黄润秋升任部长,这也意味着他将与日前履新的党组书记孙金龙一起,开启生态环境部的“双首长制”。生态环境部原部长、党组书记李干杰此前”空降“山东任代理省长。
察时局关注到,作为九三学社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副主席的黄润秋,是目前部委中唯一的民主党派部长。在官员身份之外,黄润秋还是工程地质专家,汶川地震后第一时间组织团队奔赴灾区做地质灾害调查,并两次问鼎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图片
生态环境部实行“双首长制”
57岁的黄润秋出生于1963年,自2016年3月起,任原环境保护部副部长,2018年机构改革后,任生态环境部副部长,分管环境科学研究、自然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污许可、国际合作等领域。
近日,他和孙金龙已经开始主持召开生态环境部会议。4月13日、20日,黄润秋两次主持召开部疫情应对工作领导小组会议。4月24日、28日,孙金龙先后主持召开生态环境部召开部党组会议、生态环境部召开部党组(扩大)会议暨疫情应对工作领导小组会议,黄润秋列席。
履新部长的黄润秋和党组书记孙金龙一起,标志着生态环境部开始实行“双首长制”,即一个机构的党组(委)书记、行政首长由两人分别担任。
察时局关注到,除了生态环境部,目前实行“双首长制”的国家部委还有外交部、交通运输部、应急管理部、司法部等。
“双首长”如何分工?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师张克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一般而言,党组(委)书记分管党务、人事,其余的业务、行政工作由行政一把手负责。分工也会根据部门不同有细微区别。
目前部委中唯一的民主党派部长
作为九三学社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副主席的黄润秋,成为目前部委中唯一担任正职的党外人士。
据了解,建国早期,曾有一些党外人士在中央政府担任要职。中央人民政府6位副主席,4位副总理,党外人士均分别占了半数。21位政府部长中,有10位是党外人士,如水利部部长傅作义、文化部部长沈雁冰(茅盾)、教育部部长马叙伦等。
自1972年傅作义辞任水利电力部部长后,35年间未再有党外人士担任政府部委正职,直到2007年,时任致公党中央副主席、同济大学校长万钢出任科技部部长。
同年,当时为无党派人士的陈竺,被任命为卫生部部长,此后他成为中国农工党主席。陈竺于2013年卸任卫生部部长,万钢于2018年卸任科技部部长,之后部委正职无党外人士,直至黄润秋上任。
“娃娃博导”两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在官员身份之外,黄润秋还是一位学者。他1979年起在成都地质学院(现成都理工大学)水文系学习,1988年博士研究生毕业后留校工作,1992年破格晋升教授,1993年成为博士生导师,是中国当时最年轻的博导。据《四川统一战线》报道,由于年轻,加上圆圆的娃娃脸常给人一种乐呵呵的感觉,师生当时都叫他“娃娃博导”。
在成都理工大学,黄润秋历任校长助理、水文系主任、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院长。2001年11月起,黄润秋任成都理工大学副校长、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黄润秋是工程地质专家,擅长大型水利水电、矿山及交通工程岩质高边坡稳定性评价等。他曾主持和承担国家重大工程建设的重大工程地质问题评价和重大地质灾害防治项目40余项,包括长江三峡工程、四川宣汉滑坡等。
据《四川统一战线》报道 ,2008年“5.12大地震”发生的当天下午和第二天凌晨,黄润秋就紧急从学校各系和实验室抽调人员组成了8个专家组分赴汶川、北川、青川等地进行地质灾害调查。耗时数年最终完成了《汶川地震地质灾害评价与防治》研究。媒体称该研究成果不仅提升了地质界对强震地质灾害的认知水平和防控能力,还支撑了灾区灾后重建的选址等。
作为工程地质学家,黄润秋此前每年都坚持长时间的野外工作,披星戴月,风餐露宿,足迹遍布西部地区的山山水水。他工作的地点大多是自然环境恶劣的地区,他有一次曾从马背上掉下来,险些摔下数百米深的峡谷,数十响开山炮曾在离他仅十余米的距离爆炸;还有几次山上掉下的巨石与他擦肩而过。
2015年,51岁的黄润秋凭借该研究再度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排名第一),在人民大会堂从国家领导人手中接过获奖证书。9年之前,他曾获相同奖项。他也成为四川省两度问鼎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的第一人。
不仅如此,他身上的荣誉还有“国家级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称号。
2009年、2011年、2013年,黄润秋3次被中国科学院确定为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2015年起,两院新增规定“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原则上不作为院士候选人”,黄润秋此后没有再次成为候选人。
【黄润秋简历】
黄润秋,男,汉族,1963年8月生,湖南长沙人,九三学社社员,1988年9月参加工作,成都地质学院(现成都理工大学)水文系工程地质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工学博士,教授。
1979.09 成都地质学院水文系工程地质专业学习
1983.07 成都地质学院水文系工程地质专业硕士研究生
1986.02 成都地质学院水文系工程地质专业博士研究生
1988.09 成都地质学院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系教师
1989.04 成都理工大学副研究员,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专业实验室副主任
1992.11 成都理工大学校长助理,水文系主任、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院长(1992.12评为教授;1993.12聘为博士生导师;1997.11当选九三学社四川省副主委)
2001.11 成都理工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专业实验室主任,九三学社四川省副主委
2007.05 九三学社四川省主委,成都理工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2007.12 九三学社中央常委、四川省主委,成都理工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2008.01 四川省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中央常委、四川省主委,成都理工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2014.01 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九三学社中央常委、四川省主委,成都理工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四川省社会主义学院院长(2014.05)
2016.03 环境保护部副部长,九三学社中央常委、四川省主委
2017.12 环境保护部副部长,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委员、常委、副主席
2018.03 生态环境部副部长,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委员、常委、副主席
2020.04 生态环境部部长,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委员、常委、副主席
第九届、第十届、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常务委员会委员(2016.03辞去),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常务委员会委员
南都记者林方舟 蒋小天 发自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