淞沪会战中,6万桂军真的“无一生还”?请别拿牺牲开玩笑

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的构成是比较复杂的,除了中央军之外,还有东北军、西北军、晋绥军、川军、桂军等地方军,另外还有八路军、新四军等。
各路军队虽然规模不一,装备不同,但都在抗日战争中奋勇抵御外敌,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而在讨论抗日战争的时候,很多人总是将牺牲挂在嘴边,言必称某某战役我方损失如何惨重;然而对于这些军人们所取得的战绩却闭口不谈,对于为什么惨重牺牲的原因也三缄其口。
更有甚者,通过严重夸大中国军队的损失,去渲染悲壮的气氛。
图片
比如,关于抗日战争中的淞沪会战,网上无数篇文章在提到桂军参战部队时,都会写道:6万名桂军反击日军,三天内全部牺牲;还有什么10个旅长,9位阵亡。
在这些人眼中,桂军的真实表现他们根本就不了解,非得把参战部队全都“说死了”,好像才能凸显他们对桂军的尊重;殊不知,这样造谣的行为既不是开玩笑,也不能给参战将士增色,反而是给桂军将士抹黑,甚至是不尊重的行为。
图片
古往今来,有哪一支军队是以自身损失惨重作为荣誉标杆的?又有哪一支军队的参战将士明明很多还活着,却被人“说死了”,他们会高兴的?
道理讲完了,我们接下来摆事实。
所谓桂军,就是当时的广西军队,熟悉近代史的朋友都知道桂军有新桂系和旧桂系之分;全面抗战爆发时期,广西主政主军者为李宗仁、白崇禧,他们都是新桂系的领军者。
上世纪30年代初,广西的常备兵力只有14个团;但是由于广西采取了民团制度,将全省划为了12个民团区,凡是在广西常住2年以上,年来在18到45岁之间的男子都有当民团的义务,因此广西有着大量潜在兵员——民团兵。
图片
此外,从1932年开始,广西每年从德国进口步枪10000支;据曾任21集团军兵站分监的蓝香山回忆,当时仅经其手购进的步枪就达50000支,可满足3个军的需求(通常每师步枪为几千支),另购买自动步枪1000支和50000顶钢盔。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广西迅速扩军。
在一个月内编成了第21集团军,下辖第7军和第48军,两个军所辖师的番号分别为170师、171师、172师和173师、174师、176师;师的编制为两旅四团制,广西步兵团的兵力较少,只有1500多人,因此加上师属部队的话,桂军1个师的兵力只有7000多人。
由于桂军的特种兵和后勤兵力也很少,因此整个21集团军的兵力是不到5万人的。
图片
淞沪会战开始后,第21集团军全部开往华东前线,所以所谓的6万桂军首先就不成立;那些人以为1个师1万人,6个师就是6万人,殊不知桂军的编制小,1个师是没有1万人的。
内战时期,广西兵以山地战和集群冲锋见长,被认为是很有战斗力的部队;而其基本配备钢盔和德式步枪,军人身着清一色黄军装,军容非常好,因此抵达战场后即被当做生力军。
但是,请注意桂军并非全都部署在了淞沪战场,而是兵分两路。
第一路桂军是第7军所属170师的3个团和172师,共计7个步兵团;其部署的位置是江苏连云港;第二路桂军为第48军所属3个师、第7军171师和170师的1个团,共计17个步兵团,该部开赴淞沪战场参战。
图片
桂军主力是在10月中旬抵达淞沪战场的,当时经过了2个月的激烈交战,中央军绝大部分主力已经打残,先期抵达的地方军也均损失惨重,因此生力军的到来鼓舞了全线士气。
时任副参谋总长的白崇禧建议只守不攻不是长久之计,并认为可以以一支生力军向日军防线突击,或许可以将日军赶下海,其认为自己编练的桂军精锐有这个能力。
第三战区副司令顾祝同的幕僚认为,可从大场方向进攻,若不得手的话还可退到闸北阵地,不至于动摇战线。白崇禧则认为大场日军防线太坚固,不如从南翔、真如方向进攻,将日军压迫入海。
鉴于桂军是此次反攻的主力,因此最终还是按照白崇禧的方案来执行了。
图片
我们知道白崇禧有“小诸葛”之称,但实际上其成名仗大都是军阀混战时期,而对于日军这种近代化的对手,无论白崇禧还是桂军都缺乏认识。
白崇禧部署的作战方式是“中央突破”,以桂军主力敢死突击的方式,冲破日军防线,之后全军配合反攻,一举得手。
这种作战方式在之前屡屡得手,其主要原因是对方火力弱,抵挡不住集团突击;而桂军将士确实敢打狠仗,突击很坚决,因此往往能获得胜利。
但在淞沪战场上,日军本身的火力就要强于国军,而且还能得到军舰和飞机的支援,更是放大了其优势。
图片
在具体反攻执行时,由于白崇禧没有考虑比例尺,结果出击面很大,桂军必须动用大部分的兵力,预备队几乎没有;而且由于出击时间很紧,部队没时间细致侦察,同时也没能很好地集结编组攻击部队。
10月21日,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桂军向日军发起了攻击;而同日,日军也向我方阵地发起了攻击;
由于敌我火力差别极大,桂军集团突击遭到了巨大伤亡,更严重的是由于拂晓展开攻击,不熟悉地形的桂军冲击错了目标,结果将侧背暴露给了日军。
眼看着前方损失巨大,而桂军没有有力预备队,只能凭借前线将士拼死与日军作战;尽管在极为不利的情况下,依然重创了日军一部。
图片
网上所言的“6万桂军在3日内无一人生还”指的就是这次反攻,但显然桂军损失很大,却也不可能无一人生还。
如前所述,桂军是兵分两路作战,在这一线是主力17个步兵团,加上附属部队总兵力在3万多人,总兵力也没有6万人,何来这些将士全部牺牲呢?
而且桂军是在10月中旬抵达前线的,至这次突击时已经战斗了一周时间;而这次突击虽然是集中了主力部队,但桂军是有防区的,预备队虽然挤不出来,但是留守部队还是要有的,如此的话突击部队连3万人都是没有的。
一些人豪言壮语,“全部牺牲”“无一人生还”,貌似是弘扬桂军的悲壮,实则是在侮辱这些抗日先烈。明明很多桂军将士还活着,为什么非得说这些战士们已经死了?难道只有牺牲了才叫抗日吗?
图片
损失重大是肯定的,但是把桂军总兵力乘以二,再全部说死未免也太过于夸大其词了吧?这既是对真实历史的不尊重,也是对抗日将士们的不尊重。
还有那个桂军10位旅长,阵亡了9位;战争时期,旅级军官是有明确信息的,连这种谣都造,也太过于明目张胆了。
淞沪会战时期,中国军队牺牲的旅级以上军官有15人,其中桂军牺牲的有510旅旅长庞汉祯、511旅旅长秦霖、522旅旅长夏国璋三位,其余旅长就“被死亡”了真的合适吗?这都是可以查到的资料啊,还去明目张胆地瞎说。而且夏国璋还不是在这次大突击中牺牲的。
前面提到桂军是兵分两路的,随着10月21日桂军主力反攻失利,前线情况顿时恶化;11月5日,日军第10军在金山卫登陆,原先布防在连云港的那路桂军紧急奔赴浙江吴兴前往阻击,打响了著名的吴兴阻击战。
图片
这路桂军只有7个步兵团,却要阻击数万名日军,难度可想而知,522旅旅长夏国璋将军就是遭到日军空袭牺牲的;吴兴阻击战尽可能阻滞了日军的前进步伐,付出的代价是这路桂军伤亡过半。
这次作战加上之前淞沪主战场的损失,桂军在战场上的伤亡约为2万人;所以说,所谓的6万桂军3天内全部牺牲和10位旅长9位牺牲都是谣言。
当然了,即便20000人伤亡的代价依然是十分惨重的;据21集团军兵站分监蓝香山回忆,此战因桂军主力伤亡巨大,且不少散兵被友军收容的缘故,白崇禧大感有伤体面,连日饮食不进。
而为了补充损失,之后又从广西动员了不下10团的兵员才将缺额补齐。
图片
除了类似关于桂军全部牺牲的谣言外,还有多处类似的谣言存在,动辄便是某某部全部牺牲;抗战固然牺牲重大,但是将士们是以抗击日寇,消灭日寇为目的的,不是以牺牲为目的的;希望有些人不要老是在这上面做文章,用编出来的东西去误导大众了。
青山有幸埋忠骨,当年抗战将士们的牺牲自有天地可鉴,无需后人夸大其词;同样,当年在战场上幸存下来,并多次参加抗日斗争的将士也不允许通过“被死亡”的方式来让人铭记他们的功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