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人寻旧照片!知道杭州“二我轩”的,我们在找你

上周日,钱江晚报发布的一篇头条讲述了一个有关西湖老明信片拍摄的背后故事。
图片
没多久,我们就收到了这样一条留言——
图片
留言中提到的“二我轩”,在文中有讲到两句:这是创建于清光绪年间的一家杭州老字号照相馆,曾在1910年拍摄了一组48幅照片集结成册,送南洋劝业会展览,获得当年的摄影类展品金奖。
如今,我们在画册或展览上偶尔瞥到的西湖旧影,不少就出自杭州“二我轩”的摄影作品。
这家老照相馆,现在肯定不在了。但是,我们很想去试着寻回它曾经留存下来的记忆。
通过留言的这位读者,我们找到了中国美术学院王犁老师的一篇文章,记述了这家老照相馆的一小段往事——
平海路口的西湖边有一个摄影社,叫“二我也”(记者注:二我也曾名二我轩)。因为淞沪战争结束,上海已经沦陷,杭州的沦陷就是几天的事情,当时杭州城里的有钱人,能够逃的人,都开始西迁,丰子恺的散文里,就可以看到从南星桥雇船去桐庐的情景。杭州沦陷的前十天,这个“二我也”的伙计,带着那个年代德国产的照相机,不像现在的照相机那么轻便,扛着三脚架到了宝石山上,拍了一批照片,这批照片现在留在浙江档案馆里。对于这个伙计来说,杭州是故乡,马上要离开,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回来,我拍点照片给自己看看,留个念想吧!这种很简单的故乡情怀,给我们留下了这些非常棒的照片。所以说文化本身是带温度的,就看我们用什么方式去感觉。
图片
杭州抗战沦陷前10天
王犁老师说,他依稀记得,在上世纪80年代还看到过“二我轩”,就在平海路湖滨路口,用的还是老招牌。
历史文化学者仲向平告诉我们,“二我轩”在百年间几迁店址——
上世纪20年代,“二我轩”照相馆创建于积善坊巷8号“云阁堂余”,此“余”就是“二我轩”照相馆主人余寅初。
图片
到了上世纪30年代,“二我轩”迁建于教仁街(今邮电路的西段,位于湖滨路至岳王路之间)103号,经理成了余寅初的儿子余铁华。
1963年,延安路上又开张“二我轩”,后更名为“立新照相馆”。仲老师说,照相馆的位置就在现平海路南侧,现在银泰IN77,采芝斋的斜对面。
当时的“二我轩”照相馆是一间白墙黑瓦,两层四开间的传统商业建筑,落地门窗,面街而设,粉白的山墙上写了大大的招牌字“二我轩照相馆”。
“二我轩”是杭州最早使用“电光照”技术的照相馆,不仅拍摄的风景照很精美,拍摄人物肖像也非常逼真。
孙中山先生来杭时,就曾在“二我轩”拍摄,包括这张著名的九曲桥合影。
图片
当时,杭州出名的照相馆,譬如“活佛”“月镜轩”等,在西湖热门的景点都设有固定的摄影摊位。
“二我轩”还拍过鲁迅。这是王犁老师给我们发来的一张照片。
图片
鲁迅从日本回国后,任杭州浙江两级师范学堂化学、生理学教员,兼日本植物学教师的翻译。
鲁迅的同事许寿裳回忆:鲁迅“初到时,仍着学生制服;或穿西装。彼时他摄有照片:西装内着一件雪白的立领衬衣,戴领带,短发短髭,眼神炯炯,英气勃发。” 照片上标有Ne-Ngo-Sheng,Hongchow。
杭州高氏照相机博物馆馆长高继生也在寻找“二我轩”的相关资料和知情人。
他曾在上世纪60年代时,收了一台“二我轩”的柱机。“很高,有一米八左右。”当时一起买下的,还有两个景德镇产的用于显影的瓷盆和一沓西湖老照片。
他说,二我轩不仅从事人像拍摄,还设了画室,专为顾客承接人像写真绘画,其中一位很有名叫郑曼陀。
寻找至止,线索就断了。“二我轩”消逝在我们的视野中,成为了杭州人曾经的记忆。
如果你知晓“二我轩”的故事,知情“二我轩”的后人,请留言给我们,好吗?
来源: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李蔚
值班编辑:董箫乐
图片
大家都在看
图片
图片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