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硬”环境连通让项目蓄势而“飞”

日前,记者在溪湖区“飞地园区”看到,辽宁北方钢管制造有限公司的新材料项目正在加紧建设中,力争在今年8月竣工投产。该项目拥有检测中心、研发中心、2条石油管线钢螺旋焊管生产线,可生产低温环境用高性能管线用钢管,耐腐蚀管线钢等高性能油气输送用管线钢管。项目投产后,年产量可达10万吨,销售收入可实现5个亿,利税3000余万元,带动地区就业100余人。
图片
据了解,辽宁北方钢管制造有限公司的新材料项目是溪湖区今年续建的“飞地经济”项目之一。2018年以来,溪湖区按照省市统一安排部署,将发展“飞地经济”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将本溪湖“飞地经济”园区安置在本溪湖经济开发区,为省级“飞地园区”,总面积0.837平方公里,主要围绕钢铁深加工及装备制造业、商贸物流及现代服务业、资源深加工及固废综合利用“三大板块”建设,承接各地的“飞地经济”项目。同时,举全区之力引进“飞地”项目,壮大园区规模,促进产业集聚,扶持企业发展。截至目前,落户本溪湖“飞地经济”园区项目共14个,总投资17.9亿元。其中,已建成项目4个,完成投资6.6亿元,带动就业200余人;在建项目6个,总投资7.86亿元;另有4个已签约储备项目正在加快推进。
凝聚合力 让项目蓄势而“飞”
有组织、有责任、有项目,“飞地经济”发展起来才会有条不紊、后劲十足。为确保“飞地经济”走稳走实,溪湖区凝聚合力,建立了以区委书记、区长负总责的领导机制,成立了发展“飞地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各街道分别组建了党政主要领导挂帅的工作队伍,形成了上下联动的强大合力。今年,溪湖区继续把发展“飞地经济”作为全区抓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并列入《溪湖区2020 年度经济绿色高质量发展考核奖惩办法》,重点对开发区及各街道“飞地经济”指标进行定期调度和重点考核,将推动“飞地经济”成果作为干部“能上能下”的重要依据。
同时,动员全区上下加快融入“全员招商”。这个区重新制定了全区招商引资工作方案,进一步明确了开发区、商务局及各街道的招商职责和主体责任,细化了具体任务,全力推进精准招商扩大项目储备。特别是在废钢铁加工配送产业招商方面再次取得新突破。2019年,这个区在成功引进世界500强企业厦门建发和辽宁吉和源的基础上,坚持与央企中国宝武集团积极对接,主动寻求项目合作,成功促成宝武集团一级子公司欧冶链金并购吉和源入驻“飞地园区”,切实为基地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也为废钢铁产业持续壮大提供了广阔平台。
图片
“软硬”环境连通 让项目“飞得起,落得稳”
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有环境,“飞地经济”发展起来才会得心应手。为保障“飞地”项目“飞得起,落得稳”,溪湖区坚持“软硬”环境并重的理念,从两方面营商环境进行优化。
一方面,该区坚持在承载项目发展的“硬环境”打造上持续发力,首先将“飞地园区”面积增至1.59平方公里,持续扩大“飞地”项目承接空间;其次,通过积极向上争取国家各类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对园区道路、桥梁、用能管网等基础设施进行逐步完善;此外还谋划实施了彩西公铁联运、开发区创新创业平台、全料型直供体系平台等系列综合服务设施项目,使园区承载力不断提升。
另一方面,该区坚持在扶持企业发展的“软环境”上下工夫。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坚决落实“最多跑一次”事项清单和“项目管家”制度,不断精简审批要件、缩短审批时限,全力打造优质营商环境。同时,要求全区上下坚持“一线工作法”,主动沉入企业和项目建设一线学业务、搞服务、察实情、解难题,为企业提供“全站式”、“保姆式”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各类实际问题。中虹金仕达智能装配式建筑专用塔式起重机制造项目就是这个区优化营商环境的获益者。该项目于2020年3月落户“飞地园区”,总投资2.6亿元。鉴于该项目良好的发展前景,为助力企业发展壮大,溪湖区积极帮助企业谋划编制10亿产能塔吊智能产业园发展规划。同时,为解决该企业融资难问题,主动为企业搭建银企对接平台,帮助企业联系各大金融机构对接融资贷款事宜,并帮助企业申请了全省“飞地经济”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全力支持项目启动,扶持企业发展。
有了坚实的组织力量和要素保障,溪湖区积蓄了更多的新动能,也为持续发展壮大“飞地经济”注入了动力源泉,书写着建设美丽新溪湖的华丽篇章。
图片
让“飞地经济”激活区域经济发展新动能
——访中共溪湖区委副书记、区长代萍
“自2018年以来,溪湖区一直把发展‘飞地经济’作为促进地方产业集聚、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创新路径,我们通过优化招商模式、出台激励政策、强化要素保障等做法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日前,中共溪湖区委副书记、区长代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溪湖区将继续壮大“飞地经济”,不断提升工业实力,努力走出一条推动溪湖创新转型、优质绿色发展的全面振兴之路。
“筑巢引凤”打造“飞地园区”。为全面推动溪湖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溪湖区本着“园区共用、项目共引、产业共建、成果共享”的原则,不断加大对飞地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这个区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开展“信息通、市场通、法规通、配套通、物流通、资金通、人才通、技术通、服务通+双创平台”的“新九通一平”建设,不断提升“飞地园区”承载能力。通过打造“飞地园区”,建立健全配套的利益共享机制,调动全区力量向本溪湖经济开发区集中摆放项目,大大缓解了各街道因区位、交通、招商资源等要素不均衡制约经济发展的矛盾。这样既促进了区域协调发展,又有效优化了产业空间布局,推动产业加速集聚。目前,“飞地园区”已成为溪湖经济增长的先导区、各街道经济的拉动区。
利益分享,推动全员招商。溪湖区不断调整政策,制定出台《溪湖区加快推进“飞地经济”发展实施意见》,明确“飞地”项目建设期内税收全部分配给引进项目的街道。对于不落入开发区的街道招商项目,引导其落户到土地、厂房等资源充裕的其他街道,收益由两个街道共享,实现各街道“互飞”、“自飞”,让各街道在“飞地经济”发展过程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同时,在充分调动街道招商积极性的基础上,支持区直部门和村集体通过招商引资参与“飞地经济”发展,并对引进项目的区直部门和村集体实行奖励。
强化服务,提供最优营商环境。溪湖区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契机,举全区之力打造服务品牌。坚持对重点项目实施领导包扶和跟踪调度,以“保姆式”服务标准,实施一项一策、个性化服务;进一步完善调研制度,坚持“一线工作法”,沉入项目现场上门服务,做到有求必应,无事不扰,当好项目的“服务员”和“护航员”。探索实施项目审批“承诺制”和“容缺制”,开辟“飞地经济”绿色通道,不断压缩审批时限。2019年落户本溪湖“飞地园区”的盛丰医疗器械门制造项目,从2019年5月开始备案,到当年11月建成投产,仅用6个月时间,就实现了当年开工、当年生产,创造了并联审批的“溪湖速度”。
代萍告诉记者,下一步,溪湖区将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面向全中国、主攻京津冀,大力开展招商引资,让“飞地经济”激活区域经济发展新动能。
短评
发展“飞地经济”
“墙内墙外”都要香
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快“飞地经济”建设步伐,优化产业布局,进一步释放生物医药、钢铁深加工等主导产业的溢出效应,引导产业项目突破行政区划与地理空间边界,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与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形成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但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我市一些项目仍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尴尬局面,即园区仍面临发展空间受限的突出瓶颈,不能完全达到“飞入地”和“飞出地”的利益共享。在发展“飞地经济”过程中,如何做到“墙内墙外”都要香,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飞入地”和“飞出地”需要借鉴其他地区的经验,努力实现优势互补。一边是有地但人气不足,一边是人才、资本、技术涌入但没了地。“飞入地”要借助“飞出地”产业层次、开放水平、干部人才、营商环境等方面的优势为发展添力;“飞出地”需借助“飞入地”的土地资源为园区拓展发展空间,把两地资源、管理都汇一起,除了优势互补还能溢出叠加效应,发展之力不言而喻。
同时,还要进行体制机制的创新。“飞入地”和“飞出地”除了努力向前走,还需要互相交流体制机制的创新发展,以改革创新的精神与智慧破解难题,推动“飞地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
名词解释
甲地(飞出地):经济较发达区域,用地需求骤增。
乙地(飞入地):经济欠发达区域,土地资源较宽裕,资金、技术、配套服务、人才等生产要素紧缺。
对于飞出地:解决土地瓶颈,拓宽发展空间,减少开发成本。
对于飞入地:补齐短板要素,注入资源活力,带动经济发展。
本报记者 马兰
详见5月20日《本溪日报》二版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