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术吴华君:素质教育转战线上,孩子成长路径上没有“唯一”之说

一直以来,素质教育都被人们当做应试教育的对立面。殊不知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博术联合创始人吴华君做客TWP 腾讯智慧育儿分论坛——素质教育专场,为我们分享业内的信息和看法:
图片
素质教育行业规模小,刚需化程度低,课程产品没有准确的分类
中国3-15岁在校生规模,预计到2022年将达到19.4亿的规模。其中小学段1亿左右,学前和初中各4000多万,市场空间巨大。
从赛道属性来看,素质教育赛道相比应试辅导赛道,主要差异集中在刚需化程度弱,渗透率低,客单价低上。
从教育大行业属性角度来看,在“细分品类多”这个特质上,素质教育赛道又是最具代表性的。就好像只要非应试类的课程产品,归到素质教育赛道,总不会错。
就拿我们熟悉的“图画课”来说,仅仅是艺术这个类目中的一个小分支。同理,“全脑课”仅仅是早期教育类目中的一个小分支。众多分支分散在全国各城镇县市,每个分支独立的规模都不大,相加之后总规模可观。
据统计,近几年素质教育赛道增速保持在13%左右,预计2022年将达到5329.3亿元。
突发疫情导致教育行业进入寒冰期,转型线上困难重重
1、宏观数据下的行业压力
2020是特别的一年,3月份面向全国1459家教育机构(包含所有品类)的调研报告显示:
机构可支撑经营现金流1-3个月的为630家,半月至1个月的为407家,一年以上的为49家。
经营压力排名前3的分别为“营收减少”、“场地租金压力”、“人力成本过高”。
应对方案排名前3的分别为“增资”、“裁员”、“撤点”。
而“被迫”转型线上课,又让原本缺乏线上“运作基因”的线下机构投身到了更大的“战场”。
这个更大的“战场”中,线上教育赛道也在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比如低完课率,低转介绍率类的服务深度问题被放大;比如疫情期涌入了大量的Leads,转化率却远低于同比。
2 微观环境下的企业挑战
拿占比最高的代运营服务举例,其特点为“计件制”“低成本”“见效快”,这类高粘性的业务,在疫情期间受到的影响非常明显,可想产业链间的紧密度。我们每天都能感受到企业主们的焦虑感。
另一个意外的现象是在线流量市场,多方调研后,发现疫情期许多线上机构的获客成本不降反升,素质教育机构对Leads总量和质量的需求都要高于以往,僧多Leads少,价格自然也水涨船高。
随着公立校陆陆续续复课后,校内积压的学业压力慢慢得到释放。年年暑期班大战,今年也许提前量是最大的。
同时我们采访了全国各地多位“宝妈”,大家关心的话题围绕在“摇号入学”“网课效果”“孩子作息”“开学时间”“孩子视力”上。因无法去室外活动,孩子一天被大大小小课程塞满已是多数小学段甚至学龄前孩子状态的写照。
家庭教育是最容易被忽视的“第三方”
多维度聊了那么多。我们不难发现教育行业这些年来,在“教育资源分配”,“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师资培养”等热点问题上,已经有了长足发展。
如今学生的培养途径丰富,家长的选择成本也比以前要低。而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对立”问题频繁被提及的背后,前者常被用作“阶层固化”议题的作证,后者常被贴上“唯分数论”的标签。
看似“零和博弈” 实则两者更像一种“相爱相杀”的关系,前者能帮助学生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和自信,从而让学生的成长获得更多可能性,后者能为社会提供一个通用并强大的度量衡标准。两者并非相辅相成,也没有孰优孰劣之分,缺一不可。而真正容易被忽视的,是“家庭教育”。
目前0-15岁孩子的家长,大多为70-80后。这代人的平均工作时间较上一代而言提高了许多。陪伴孩子的时间变少,屡屡发生的“带娃崩溃”也就不难理解。尤其学龄前到幼儿园阶段的孩子,影响更为深远。
出发点在于家长的重视程度,正如上文所述,目前教育市场的丰富程度,大大降低了家庭的选择成本,只要足够重视,不难找到匹配度最高的成长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