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支教老师:我给孩子上“网课”,他们爬山上树抢信号

第3759期
品牌特约 | 芬必得
出品 | 腾讯新闻
图片
支教老师周晓娜,和她的学生们在一起。
放寒假时,周老师说过,六一节时,她会请大家吃真的蛋糕,对很多孩子来说,那是存在书本上的神奇食物。
孩子们已经很久没见到周老师了,有传言说,周老师不会回来了。
老江河村是云南丽江宁蒗县的一个彝族村落,从地图上看,它与丽江市区直线距离约七八十公里,但实际交通极为不便,从丽江开车五个小时,途径金沙江峡谷,才能到达。
周老师全名周晓娜,2019年10月,作为滇西北支教团的一员,她来到老江河村完小担任老师。
因为疫情,她和她的学生们暂时分开了。
图片
周晓娜和孩子们一起在拾柴火。
山顶上的特殊“网课”
父母一度很难理解周晓娜去支教的想法。
在他们看来,这是一个对周晓娜没有任何“好处”的选择,“你可怜那些孩子,可以给他们捐钱、捐东西,但没必要自己去”、“你就算去了,也改变不了什么”。
但周晓娜还是去了,为此,她放弃了父母尽全力为她争取到的安稳的工作机会,“我不会支教一辈子,但一参加工作了,我肯定就没时间去了”。
图片
大学时代的周晓娜。(资料图)
支教第一个学期结束,周晓娜回到家,因回不回城工作的问题,继续和父母发生争执——随着因疫情而来的停课,缓和了周晓娜和父母的对立,因为不管她想与不想,暂时都回不去老江河村了。
开学时间一再推迟,城里的孩子开始上网课。而老江河村地处山区,信号差,打电话都常断断续续,更不要提上网课了。
没办法给孩子们上视频网课,周晓娜的网上教学,变成了“拍照模式”:在手机上给孩子们布置作业,孩子们做完后,再拍下来回传给她批改。
图片
一位在树上学习的孩子。
周晓娜常收到家长发来的视频,是孩子在山顶上趴着、树上蹲着写作业的场景——那里的信号最好。“请周老师放心,我们在帮你监督呢”,家长们说。
看过这些视频后,周晓娜父母对她的态度也软和了,“这些娃娃是真的不容易”,他们说。
他们甚至允许了女儿第二学期继续支教,结束后再回城工作。
从女儿口中,他们知道了老江河村孩子们更多的故事。
图片
疫情期间,爬到山上找信号写作业的孩子。
初到老江河村
刚到老江河村完小时,周晓娜发现,学校的硬件设施比她想象中好很多,她的宿舍原本是个杂物间,经改造后也像模像样——这得益于这些年国家对偏远山区的教育投入。
但孩子们的糟糕处境,也让周晓娜意外:冬天里,孩子们穿着破烂的衣服,走两三个小时的山路来上学,安静的课堂上,抽鼻涕的声音此起彼伏。
图片
干净整洁的老江河村完小。
2019年下第一场雪时,孩子们很兴奋,拉着周晓娜一起堆雪人,这时她才发现,好几个孩子还穿着拖鞋。
她把孩子们的情况,发到了朋友圈。她的一位表哥看到后,以公司的名义给所有孩子送来了羽绒服,还有小伙伴送来水杯、文具。
图片
周晓娜在宿舍中练习吉他。
低年级的孩子,很多听不懂汉语,上课时,周晓娜不得不请一个高年级孩子做翻译。一次考试后,周晓娜大跌眼镜,大部分孩子语文只能得二三十分……
周晓娜是第一个从外面来这里支教的老师,孩子们对她充满好奇。课余时间,孩子们总跟着周晓娜,远远观察,却不好意思和她说话。周晓娜洗衣服,他们在旁边看着;周晓娜做饭,他们也看着。
图片
周晓娜在生火做饭。
周晓娜没有农村生活经验,没砍过柴,生火也很费劲。她做饭时,孩子们就会默默抱来柴火,教她怎么让火更旺,他们为她展示如何把整棵干树,砸成一节节整齐的柴火。
图片
孩子们熟练地抱来柴火。
他们给周晓娜写信,带自己摘的水果,还有在溪边捡到的石头。
周晓娜感冒了,到山下诊所打针。回到学校后,在宿舍继续打点滴,她看到一篇学生日记:“周老师病了,不知道有没有人陪她,她会不会不开心……”
图片
“我一定会回来的”
周晓娜教语文和英语,还开设了之前从没有的音乐、美术课。她带着孩子们背单词、唱歌、画画,这是孩子们从未体验过的校园生活。
孩子们在作文里写道:“我们班成绩很不理想,我们希望老师不要嫌弃我们”。
图片
周晓娜和孩子们在户外学习。
周晓娜的到来,唤起了孩子们的学习热情。住校生们六点半起来晨跑,七点早读,然后在周晓娜宿舍门口集合排队,等着她来检查听写。
两三个月,孩子们的英语成绩明显提高了,有的学生从20多分考到了90多分。
期末时,周晓娜加大了练习量,她希望孩子们有个好的期末成绩,这样家长才会更支持他们上学。
图片
周晓娜带孩子们上美术课。
周晓娜说,经过这一学期的支教生活,她发现孩子身上蕴藏着无尽的活力,他们会跟着周晓娜的吉他旋律唱歌,会自学自编舞蹈,“如果条件允许,他们学东西并不比城里孩子慢”。
但周晓娜也看到了悲观的一面——这些兴趣和天赋如果得不到滋养,很快将随着升学、打工,在他们身上消失。
第一个学期结束,周晓娜离开老江河村时,孩子们问,“周老师你还会回来吗?”
周晓娜说,一定会回来的。
图片
孩子们写给周晓娜的信。
“我们又开学了”
4月26日,老江河村完小正式开学。
周晓娜提前一天来到村里备课。第一节课,她想给学生们讲讲那些抗击疫情的英雄。
图片
开学后,周晓娜和孩子们又回到了课堂。
因为疫情停课,周晓娜支教的第二个学期将会非常短暂。而这个学期结束后,她将返回自己的城市,开始工作和新的生活。
她希望,在宝贵的时间里,尽可能多地教给孩子们知识,并将“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刻在孩子们心里,“在我的130个学生中,哪怕只有十个、二十个,甚至一两个能坚持学习,走出大山,实现自己的理想,那我所做的,就是有意义的”。
图片
周晓娜和孩子们在一起。
周晓娜说,读大学时,她性格很内向,不敢和别人讲太多话,一个人听歌、一个人自习,“支教之后,我变得开朗了许多”,周晓娜把自己性格转变,归功于她的学生们,她帮助了孩子们,孩子们也帮助了她。
未来的时光,她希望和孩子们一起好好度过,“无论是我,还是他们,在未来漫长的人生里,每当回想这段时光,都能重燃梦想”。
图片
周晓娜和孩子们在一起。
结束支教后,周晓娜希望每隔一两年,还能回来看看。因为这群真诚又可爱的孩子,她和这座山村有了感情的羁绊。
点击【滇西北支教项目】,或扫描下方海报中的二维码,支持支教老师,为山区孩子的教育添一份力量。
梦想不为疼痛止步,点击助力平凡追梦人
摄影丨郑福利 撰文丨江锦
编辑 | 匡匡 统筹 | 周维 龙小岚
承制 | 篝火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