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岁,他不顾父亲反对辞职“追星”,作品十多次登上NASA

图片
2011年时,还是汽车公司设计工程师的戴建峰,忽然想逃离朝九晚五的工作,换一种活法。
按照他的说法,这念头萌生于当年7月,他与同事去贵州梵净山旅游时。夜晚走出农家小院,一抬头,忽然看到了满天星空——这是在雾都重庆长大的他,很少见过的壮阔景象,“就在一刹那,我心里咯噔了一下”。
回到重庆后,戴建峰花了很多时间在补习天文和摄影知识上,还购置了一台宾得K-r相机。和不少初涉摄影的发烧友一样,之后几年,他曾多次前往高原、雪山拍摄星空。
图片
追星途中的戴建峰(左二)。
2012年4月,戴建峰登上重庆南山,拍下了城市的星空,画面中有一道明显的分界线,是重庆江北机场的航班轨迹。
以此分界,上面星光灿烂,下面都市繁华,泾渭分明——现在看来,这张照片,似乎有着某种隐喻的意味。
图片
戴建峰作品《重庆的星空》。
对戴建峰的业余爱好,家人和朋友无可厚非。但让他们难以理解的是,2015年,不满足只在周末和假期拍摄星空的戴建峰,辞去了汽车公司设计师的稳定工作,成为全职摄影师。
戴建峰的举动,在旁人看来,也许有点“玩物丧志”。
但戴建峰明白,他的“志”在远方,不在早出晚归地上班,重复稳定的日子里。
父亲劝他回公司,戴建峰拒绝了。其实,他内心并没有嘴上那么坚定,辞职后他也曾陷入“收入不稳定,未来会怎样,干这行能不能养活自己?”的焦虑之中。
他试过接手一些商业拍摄和讲座活动,但对于一个刚起步的独立摄影师来说,这样的机会不多,收入也很微薄。
和父亲的讨论,慢慢变成了争执,也是为了躲避周围人异样的眼光,戴建峰决定出门走走。
图片
戴建峰作品《素可泰的银河与萤火虫》,摄于2016年11月16日,金星和银河出现在佛像背后。
他在曼谷生活了一个月,住三四十块钱一晚的青旅,拜四面佛,看水灯节。然后又北上到素可泰,这是泰国第一个王朝的遗址,他在那里拍到了佛塔上的银河,和寺庙夜晚飞舞的萤火虫。
图片
戴建峰作品《素可泰的银河与萤火虫》,摄于2016年11月16日。
这一趟泰国旅程,成了戴建峰职业生涯的一个小转机,他拍摄的很多照片被发表,他获得了一点关注,有了一些收入。
冒险,也是乐趣的一种
在川西、西藏、青海的高海拔地区,夜晚气温会下降到零下二十多度,2015年11月,戴建峰到尼泊尔拍摄喜马拉雅山南麓、珠峰南坡的星空,和同伴徒步了20多天,每天走五六个小时,从海拔2000多米一路到5000多米。
图片
戴建峰作品《喜马拉雅之夜》,摄于2015年12月7日的尼泊尔。
这条崎岖艰难的路遍布危险——在西藏羊湖拍摄,他被野狗追逐;坐摩托车时被冰雹砸头;独自向珠峰大本营徒步,中途却走错了路;在尼泊尔掉进冰河,水淹到腰部,脱下的裤子和鞋子两分钟就结了冰……
但他并不因此怀念格子间里的生活,他觉得冒险,也是人生的一种乐趣。
图片
戴建峰作品《触摸世界之巅的星辰》,摄于2015年12月3日的尼泊尔。
追星这条路上,戴建峰并不孤单。
“2014年在珠峰,凌晨,天气严寒,我和同伴收拾器材往大本营走,遇见一位独自骑摩托车的旅者”,骑手告诉戴建峰,他是辞职来珠峰骑行的,早上从日喀则出发,路上还摔了两次。
到达大本营,骑手得知无法在那里借宿,非常懊恼,无奈离去。他远去的身影,被戴建峰拍了下来。
后来,这张照片被登在美国国家地理网站首页上——星空之下,摩托车灯照着满地砾石,远处山上白雪皑皑,大火星发出明亮的黄色的光。
图片
戴建峰作品《骑向世界之巅》,摄于2014年4月30日,珠峰大本营。
游走在高原的日子里,戴建峰拍摄了大量壮观的作品——喜马拉雅山上空极其罕见的气辉涟漪;一场密集的双子座流星雨;杜鹃、云海和贡嘎雪山与星空呼应……许多照片被陆续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刊、NASA天文每日一图、《国家地理》网站等。
图片
戴建峰作品《星空的涟漪》,摄于2014年4月27日。
关掉灯光,打开夜晚
每当站在星空下,戴建峰最大的体会,就是人的渺小。
在玉门拍摄,白日游人如织,入夜只剩下他一个人。玉门地处西北,随着石油资源的开发兴起,也随着石油枯竭而没落,人口大量迁出后,只剩下建筑留在那里。
当他仰望玉门的夜空,“你忽然明白,整个世界和它的过往加起来,并不如天上的一颗星星多,历史、权势、人的欲望……都只是在一个点上而已。面对星空的那一刻,时间、空间都凝结了”,戴建峰说。
图片
戴建峰作品《玉门关的星空》。
“观星,是观察自己内心的过程”,戴建峰说,“日常的都市生活,很难有一刻让你停下来去放松,和自己对话,去思考我、我们在宇宙中的位置”。
图片
戴建峰作品《赤道区域的银河》,摄于2016年3月12日的印度尼西亚。
图片
戴建峰作品《远古的脉搏》,摄于2017年8月25日的美国。
图片
戴建峰作品《沃尔夫斯堡的星迹》,摄于2017年12月21日的德国。
图片
戴建峰作品《伊斯法罕星迹》,摄于2018年2月26日的伊朗。
图片
戴建峰作品《仰望天空的摩艾石像》,摄于2019年6月25日的复活节岛。
图片
戴建峰作品《智利日全食》,摄于2019年7月3日的智利。
图片
戴建峰作品《哈尼梯田的倒影》,摄于2019年12月23日的云南。
图片
戴建峰作品《北冰洋边的极光》,摄于2019年1月8日的俄罗斯。
进入拍摄星空的第十个年头,戴建峰发生了一些改变。
“除了星空的拍摄者,我身上又多了暗夜保护者这一角色”,戴建峰说,暗夜保护,是由环保产生的概念,“星空对生态环境,对动植物、人的健康、能源浪费,都会产生影响。比如说萤火虫需要通过发光寻找配偶,比如海龟孵蛋,小海龟破壳后,需要通过月光指引前往大海……”
人工照明对环境产生的影响,让戴建峰深感担忧,“一些乡村地区,一些古城,原本没有那么多灯光,现在做一个夜间景观,把一整片山都照亮了。动植物是有一定昼夜规律的,夜间延长照明,直接打乱了这个规律”。
图片
戴建峰作品《打开夜晚》,摄于2017年3月28日,浙江省开化县。
戴建峰拍过一组照片,那是在浙江省开化县山上,用同一台相机同一地点拍摄,人们开灯时整个山头都在发亮,而当关掉大部分灯光,银河的拱形光带出现在村庄上方。
他把这组照片叫做“Turn Off the Lights”(关掉灯光),一位专家看到后,改了个名,叫“Turn On the Night”(打开夜晚)。
记得偶尔抬头看看
戴建峰的另一个变化是,他不再追求极致环境下的星空,“我觉得当我去分享星空,并不纯粹只是一个摄影,而是尝试去连接人们和星星的关系”。
在四川重庆,他到乡下拍摄星空,有很多网友说,看到了以前家乡的星空,看到了小时候的样子。这些留言,给了他很大鼓励,“相比那些陌生的,壮丽的景观,这些照片更容易勾起网友的回忆,带来感情的共鸣”。
图片
戴建峰拍摄的乡下的星空
前几天,戴建峰将自己制作的星空视频,传给在国外的朋友。对方看完之后说,他小时候在意大利,在他的家乡,常在夜晚看到这样的星空,但这几十年来,他都没怎么看到了。
戴建峰回复他,“当你退休了,再次回到意大利的时候,你还可以去看那片星空。它们一直都在那里等你”。
“你有多久没看过星星了?”戴建峰说,“其实这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春天你可以看到狮子座,看到北斗七星,夏天里,你可以看到天蝎座、人马座,可以看到牛郎、织女星。即使你身处城市,夜晚一样会到来,而你需要做的只是抬头,仰望”。
为了理想,你愿意付出多大的代价?
长按海报识别二维码,参与讨论,与更多人一同前行。
图片
第3761期
摄影 | 戴建峰 撰文 | 谢怡宝
编辑 | 匡匡 夏天 统筹 | 周维 张伟
视频承制 | 笃秀文化
品牌特约 | 上汽斯柯达
出品 | 腾讯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