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数据丨3万条“裸辞”吐槽:高焦虑低薪资,领导难相处为动机

划重点:
出品丨腾讯新闻谷雨工作室
你想辞职吗?
“60后:什么是辞职?70后:为什么要辞职?80后:有收入更高的,我就辞职。90后:领导骂我,我就辞职。00后:领导不听我的,我就辞职。”
段子一笑而过,但对于周旋于其中的人而言,却没那么好过。
《裸辞8个月后,90后被失业折磨到崩溃!》在知名up主Jocelyn酱播放量高达70万的这期视频上,弹幕铺满“我也裸辞了”。有人说“确实后悔”,也有人表示“一身轻真开心”。哪些人最“敢”裸辞?他们为何“铤而走险”呢?谷雨数据搜集了31769条带有“裸辞”关键词的微博讨论,尝试在这些吐槽中找到答案。
“裸辞”一时爽?奈何今年只有骚动不敢爽
年轻人在微博上提到裸辞时,最常提及什么?
谷雨数据在对3万余条微博进行分词后,得到了和“裸辞”一词联系最为紧密的10个词。
图片
可以看出,关于裸辞年轻人站成两队:一队是“想裸辞”,另一队是“不敢裸辞”和“不要裸辞”。
若把时间线拉长,一个有趣的现象出现了:在今年2月之前,“想裸辞”和“不敢裸辞”都相当平稳,但是从2月份开始,两种意愿较之前均出现了明显上扬。
图片
职场上有所谓“金三银四”的说法,拿了年终奖后,很多人会选择在招聘旺季跳槽。由于工作机会多,即使没有找好下家也不用担心,可以先休整一段时间再继续找工作。
但是今年上半年,即使内心骚动,也不敢贸然行事。
图片
以2020年2月1日为界,企业、薪资、风险等词语在2月1日后被大量提及。微博讨论的焦点变成了裸辞的高风险和不建议裸辞的奉告。
梦梦本打算今年过完年裸辞,现在却不敢轻举妄动了。她就职于一家小型贸易公司,工作一直不太开心。一场疫情过后,她只有庆幸当时没有说走就走:“这家公司不炒掉我就是万幸了。”
《21世纪经济报道》的调查发现,一些年前有跳槽想法的年轻人,已经暂时断了念想。
求职信心降低,裸辞压力上升。想裸辞的孙猴,被身上的五指山压得不能动弹。
年龄越小,情绪越大?
在对3万多条微博进行分词后,谷雨数据发现,年轻人提到裸辞时,往往会顺带发泄自己的坏情绪。根据领英数据显示,以不同年代的人为例,70后在一个城市平均工作3.32年,90后则缩短为1.4年。70后首份工作的平均在职时间为4.25年,90后为1.58年,95后却只有短短7个月。91.8%的90后职场人,都曾想过拍屁股走人。
智联招聘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在职场中,年龄越小的职场人,越容易有负面情绪。
图片
从词频上看,焦虑出现的次数最多,其次是害怕和迷茫。进一步细分、筛选出现次数最多的名词后,这些负面情绪的源头也浮出水面。
图片
微博用户提到的名词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关于工作环境和物质条件,待遇差、加班多、工资低,与年轻人对工作的预期不符。
图片
图 | 日剧《我,到点下班》剧照
另一类则与社会关系有关。初入职场的年轻人在公司里处理不好复杂的人际关系,老板、同事和客户都是主要吐槽对象,领导更是火力重灾区。
图片
而在讨论中也非常频繁出现的词语是“意义”。
90后小黄在北京奋斗几年后回家,国企工作体面又轻松,只是他时常感觉自己像头困兽,找不到自己的价值。那时候他5点下班后赶去网球场,用拍子击球的那一刻,他才会感到自己在用力活着。于是果断裸辞。 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裸辞也是一种对无意义工作的反抗,在工作岗位上辗转,以寻求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
图片
也有部分网友留言,说自己遇到了职场pua,来自职场上的精神控制让他们感到自尊受到打压,工作内容无意义,继续下去也无法得到成长,即使没有后路也选择裸辞。
对未来的焦虑,收入的微薄,人际关系的难以适应以及无法寻得工作的意义,成为当下年轻人决定裸辞的助推器。
“裸辞”到底是解药还是毒药?
决定裸辞之后,这些人过得怎么样?
很多人会在裸辞后先进入一段“放浪”期。离开公司的格子间,每一天都是星期天,饭局不断、阳光沙滩,生活乐无边,似乎重新找回了对人生的掌控感。
但快乐总是短暂的,“出笼”新鲜感消失殆尽、银行卡余额急剧缩水,生存危机和迷茫无力感卷土重来,甚至愈演愈烈,人生信条从“人间不值得”,还是变回了“爱拼才会赢”。
图片
重新“找工作”成了裸辞后年轻人的新一轮作战任务。改简历、投岗位、做功课、去面试、等结果,哪一项都不比KPI更轻松。
裸辞一时爽,辞完穷得响叮当。珍惜眼前的机会,评估自己的实力,别冲动。毕竟,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裸辞很可能是主动失业,然后是被动长时间失业。
一位微博用户说得很扎心:
“曾经有一份不错的工作放在我面前,我没有珍惜,等我失去的时候我才后悔莫及,人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如果上天能够给我一个再来一次的机会,我会对那个公司说三个字:我还干!”
撰文 | 榆木*易可欣*行者*赛艇*
数据 | 何红闯*
设计 | 翁卓异*
编辑 | 赤兔 无花果
*为共同版权方数可视团队成员
出品人 | 杨瑞春 主编 | 王波 责编 | 郝昊 运营 | 张琳悦
出品|腾讯新闻谷雨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