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小学生一年阅读量超过中国小学六年总量,我们差在哪里?

文 | 魔斯妈妈育儿实录
图片
一说起西方教育,很多人总是会联想到轻松、自由,阳光、草地……感觉那里的孩子没有学习压力,都很快乐。事实上,中西方只是教育理念的差异。在获取知识量和获取知识能力上,西方教育理念下的孩子们并没有落后,反而在创新力、想象力等很多方面优于中国孩子。
在阅读这件事儿上,欧美国家做的也不错。权威调查数据显示:美国6-17岁孩子平均每年阅读33本书,超过1/3的孩子可以做到一周5-7天的经常阅读。六年级的小朋友,一年平均课外阅读量是40万字,经常阅读的孩子年阅读量可达150万字。而中国孩子的现状是,超过半数的孩子,小学6年间累积阅读量都达不到150万字。
图片
关于阅读这件事,中国的教育部门倒也一直在提倡,包括高考语文的导向也很明确。但落实到学校教育中,尤其是下沉到小学阶段,执行得并不好。苏联作家布罗茨基曾说过:一个不爱读书的民族,是可怕的民族;一个不爱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培养来自教育,来自知识的熏陶。而知识获取最直接的途径就是阅读。
剖析美国对孩子阅读的重视,本文从大环境上总结了三点优势。在这些方面,值得中国举全社会之力去构建读书的氛围。
1、分级阅读体系,让每个孩子都能找到成长的阶梯
美国的每一所学校都有非常成熟的阅读体系,我们称之为“分级阅读”。之前我在文章里提到儿子在美国读书,没有见过像中国语文课本这样的书。但是经常都会听到孩子提到学校的图书馆,借书、上机测试、闯关升级。像这样的分级阅读体系,从幼儿园就开始普及了 。
所谓分级阅读,就是按照孩子不同年龄的心智发展,结合阅读能力和兴趣爱好,为他们提供不同的英文读物,从而帮助他们循序渐进的提高阅读水平。也就是说,我们可以轻松根据书目的难易级别,为孩子选择适合的书目。
图片
美国有三大主流的分级阅读体系。
(1)A-Z分级(Guided Reading Level)
这个系统也叫指导性阅读等级,它按照字母A到Z从低到高的顺序将读物分为26个级别。从分级表上来看,一般幼儿园对应的等级是A-D,一年级E-J,二年级K-M,以此类推。
(2)蓝思分级(lexile Framework )
蓝思分级应该是影响力最大的一个阅读分级标准。它起源于上个世纪80年代,目前覆盖了全美超过一半的学生人群。蓝思分级可以给学生的阅读水平做测试,按分值划分,从5L到2000L。关于图书分级,它主要从单词难度和句法难度来评测。
现在全球超过500家的出版社、数千种期刊、上万本书都有蓝思阅读分级。而市面上主流的标准化考试,如SSAT考试、TOEFL JUNIOR考试都会做蓝思分值评估。
(3)AR分级(Accelerated Reader )
儿子在美国读的小学用的就是这套系统。AR分级阅读体系包括STAR阅读测评和AR Quiz两方面。蓝思体系没有官方的读者测评体系,而AR分级中的STAR测评是一个非常专业的自适应测评系统。它可以基于大数据分析,根据答题的正确率来调整下一道题的难度,从而产生一份个性化的测评报告。它还可以帮助学生设定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
儿子在美国读书时,每天都要去图书馆看书,然后上机找到这本书对应的测试做题,看你是否读懂了这本书。那儿子所谓的“做题”就是AR Quiz。它是针对孩子对单本书阅读理解能力的测试。AR Quiz包含了20多万套针对分级读物和章节书的阅读理解题,可以随时监测孩子的阅读进度和阅读能力。
相比较而言,蓝思分级侧重于字词句。而AR分级中的测评体系更加细致、合理、全面一些。因此美国有1/3的学校,全球有超过4万所学校在使用AR测评。
图片
虽然学校使用的分级阅读体系各有不同,但是不同阅读体系之间可以根据图书的难易程度去对接评分标准。分级阅读,不仅能够让老师、孩子、家长时刻了解孩子的阅读水平,还可以精准的知晓孩子在哪一块比较薄弱。是阅读速度不够,还是阅读理解能力不行?还是拼读能力有欠缺?我认为,这非常值得中国借鉴。
目前国内的技术手段和资源储备都不是问题,关键是教育部门真正意识到这件事情的重要意义,站在国家的角度上推进此类项目。当然,为了避免中国家长的误读,我们一定要强调:这样的测评并不是为了像应试教育一样给每个孩子打分,而是要引导孩子更广泛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
2、动用整个社会的资源,推广阅读
美国人认为:阅读是一项终身需要的能力。它不但影响一个人的学业成绩,而且影响一个人的职业成就以及生活幸福感。整个美国社会对阅读都非常重视。
1977年,美国国会立法通过成立国会图书馆阅读中心来推广阅读。划重点,是立法支持。40多年来,阅读中心发起了一系列全国阅读推广主题和运动。芭芭拉布什和劳拉布什,两任美国总统夫人,都曾担任过国会图书馆的阅读推广大使。事实上,近几十年来,每一任美国总统和第一夫人都会参与关注儿童阅读的活动。
图片
商界明星也不闲着,脸书CEO扎克伯格时不时在他的社交平台上晒一下书单,特斯拉的创始人埃隆.马斯克更是公开表达“我是被书养大的”。许多知名企业都会把推广阅读作为一项重要的公益活动,给予大量的资金投入和资源投入。
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美国的一些媒体开始联合明星展开“荐书”活动。著名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奥普拉曾经创办了 “奥普拉图书俱乐部”和“阅读火箭”栏目,在全美掀起了图书俱乐部和阅读类电视节目的热潮。中国目前特别火的知识付费经济,还有央视的一些阅读类栏目都可以看到奥普拉节目的影子。
全美最大的教师工会组织推广的“读遍美国”活动,迄今已经延续了20年。活动标志“戴红白相间帽子的猫”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品牌形象。为了纪念这只猫的创作者苏斯博士,很多小学还会在苏斯博士的生日举办一系列疯狂阅读的活动。
图片
美国还有很多很多民间社团、专业学会、教育机构都在不遗余力的通过各种形式推广阅读。比如说”直击阅读”,通过让人们发现自己身边正在阅读的人,感受阅读的力量。“力量午餐”,志愿者利用午餐时间,到附近小学给孩子进行一个小时的支援阅读。“文学书信”,号召青少年给喜欢的作家写信。
反观中国,阅读推广陆陆续续有做,但是普遍缺乏长期性、延续性。教育部门下发的一些活动指导文件也仅仅是通知的形式,真正执行的时候大多流于形式。一些媒体或者协会、组织举办的阅读推广活动,往往一时火热,热潮退后就陷于了停滞。美国这种举全国资源来推广阅读的态度和模式值得深入反思。
3、高度普及的图书馆资源,绝对不是摆设
说到阅读,就不得不提图书馆。因为有了国会图书馆、美国图书馆协会的引领,阅读推广在全美的图书馆得到了普及。
在美国期间,每周去两次图书馆,成为我和儿子的常规生活节奏。美国图书馆最让我惊讶的是儿童区域的占比,几乎占到了整个图书馆的一半。这足以看出美国社会对于培养儿童阅读习惯的重视。
在儿童区域,所有的读物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都做了非常细致的分类 。在国内一般孩子的图书只会分为两个区域,一个是幼儿馆,一个是青少年馆。但是美国不同。美国是根据所有图书的难易程度,从易到难分级、分类排列。每一个孩子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能力在相应的区域内寻找自己喜欢看的书。
图片
图书馆里最常举办的活动就是Story time故事会。一般以3-6岁,可以接触阅读尚不能独立阅读的小朋友为主。也有婴儿读书会,但是大多以Rhyme Time儿歌韵律为主,带着孩子一起唱一起玩。针对大龄段孩子的阅读,图书馆会实行一定的鼓励阅读的机制。读完指定要求的书目可以获得奖励。一些周边的电影院、餐厅等商家时常会赞助这些奖励。
关于孩子阅读的激励政策,美国人也是足够有创意。可以说,为了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无所不用其极。奖品可不仅仅是玩具、糖果或学具,还有很多稀奇古怪的奖章、头衔。据说这一点,学校也是一样的风格,还可以奖励自由活动。
图书馆有一些非常有特色的活动。比如说“给狗狗讲故事”、“爆米花读书会”,看一些运动游戏类的书,让孩子自己设计游戏、活动;设计、装订、”出版“自己的书,等等。
图片
美国学校的图书馆,绝对不是摆设。这一点,尤其值得国内的诸多学校借鉴。在美国,每一个中小学的图书馆都是学生们高频出现的场所。无论是经典名著,还是新出炉榜单上的畅销书,图书馆里都能找得到。如此丰富、唾手可得的图书资源,让阅读变得更容易。
美国小学所谓的语文课不仅仅是一个语文课本那么简单,整个学校图书馆的分级阅读书目都被囊括了进来。老师从幼儿园开始,就倡导孩子们坚持每天阅读20分钟。到了小学阶段,还会要求学生定期写读书报告、做presentation。表达能力成为每个孩子的必备素质。
孩子读什么书都可以,传记、动物故事、科幻小说、推理小说、历史……按自己的喜好来。老师并不约束孩子一定要看什么书。学校认为:适合孩子水平和兴趣的书,才可以达到最好的阅读效果。在美国学习的经历让我觉得:美国学校对于阅读的重视,就像中国学校对于数学计算的重视程度一样高。
之前在Adult School那篇文章里,我有提到过美国的网络教育资源非常丰富,而且免费。孩子更是这样。在图书馆里,你可以获得很多免费的教育软件、电子书、语音书、阅读资料等等。小龄段的学习软件设计得也非常有趣味性。我的美国房东告诉我,当年她语言不好,儿子学习主要就是靠这些学校和网络资源。现在她的儿子已经是麻省理工计算机专业的高材生了。
图片
结束寄语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应该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一个社会是向上提升还是向下沉沦,就看阅读能植根多深。一个国家谁在看书,看哪些书,就决定了这个国家的未来。
举全国之力,共建一个读书型的社会,对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同样,培养一个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一个家庭的未来也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