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式82毫米无后坐力炮:对越反击之神器,性能超越老大哥同级产品

无后坐力炮,很多人是通过《高山下的花环》认识的,小说中,小北京在射击无后坐力炮时,因为一发臭弹而牺牲。他所操作的就是一门65式82mm无后坐力炮,这是一种连属火炮,炮身重21.5公斤,炮架重7.5公斤,炮班由6名战士组成,这种炮发射杀伤榴弹是时最大射程超过1700米,还可以发射破甲弹打击敌方装甲目标。
图片
设计历程
1958年,针对仿制美式的57毫米、75毫米两种无后坐力炮在抗美援朝战场上暴露出的不足,第一机械工业部第一研究所开始着手研制轻型无后坐力炮。时任第一机械工业部第一研究所所长的吴运铎同志提出“既要增加威力,又要轻量化”的要求,他在研讨会上指出:“要减轻炮重,提高威力……斤斤计较不够,必须要两两计较”。
图片
1961年起,新型无后坐力炮论证方案确定要增大口径,多个单位参与了研制工作。1965年,新型无后坐力炮研制成功,定型为“1965年式82毫米无后坐力炮”。该炮以苏联Б(中文读作“勃”)-10型82毫米无后坐力炮为基础,取消了它的轮子,将重量减至30千克,整炮可以快速分解结合,且分解后的单件重量较轻,单兵背负携行没有问题。最初65式无后坐力炮仅采用卧姿射击,1967年研制开发出了新型三脚炮架,可根据地形选用跪姿或卧姿射击,也可采用肩扛射击方式。
65式研制成功后,还曾改进定型了65-1式82毫米无后坐力炮,这实际上是伞兵版本的65式无后坐力炮,可以拆分进行长途运输。
性能设计
该炮炮身由滑膛身管、圆柱形扩大药室、炮尾、带左右喷孔炮闩、击发的机构等组成,炮闩为断隔螺闭锁结构;炮架为管腿三脚架,炮身和炮架可快速分解和结合,必要时可不用炮架,实施肩扛炮身射击;采用直瞄和间瞄光学瞄准镜,另配有微光瞄准镜。
图片
杀伤爆破榴弹依靠弹片和冲击波杀伤敌方人员,直射射程为400m,最大射程为6500m。
破甲弹最初为旋转破甲弹,直射距离为380m,对30°倾斜装甲的破甲深度为90—100mm。
为降低弹体旋转对金属射流破甲深度的负面影响,后改用微旋破甲弹,采用尾翼稳定,弹尾设有曳光管以便修正弹道;直射射程为600m,对30°倾斜装甲的破甲深度为150mm。
作为无后坐力炮,82无在开炮的时候,炮尾要向后喷射大量的火药燃气、沙砾碎末,以抵消炮弹飞出去的反向动量,这样才能做到无后坐力。因此82无在射击时,炮尾的一个扇形区域内是严禁站人的,这个安全区的范围是炮尾左右各60度、共120度,长度是25米。此外,82无在发射的时候,炮尾严禁指向墙体或者陡坡,因为靠墙发射会将开炮时向后喷射的火药燃气反弹回来,烤着射手。
图片
和使用线膛身管的美制无后坐力炮相比,由于发射药技术的差距,65式82无采用了滑膛身管以保证更高的出膛速度和直射距离,满足营连级直瞄火力的要求。口径更大的破甲弹具备300mm以上的静破甲深度,爆破杀伤弹内有800多枚钢珠,是一款非常优秀的无后坐力炮,性能全面超过了苏制B-10。
参战历史
82无后坐力炮在解放军中曾经立下赫赫战功,北方珍宝岛反击战时防过苏联坦克(去晚了没赶上战斗),南方的对越自卫反击战是打过越南火力点,汶川地震时打通过唐家山堰塞湖。不过对于和平时期的82无后坐力炮手来说,最深刻的记忆估计就是5公里越野了,扛着25.5公斤的82无后坐力炮进行5公里越野的滋味,估计82无后坐力炮的一炮手和二炮手深有体会。
图片
1979年开始的对越自卫反击战,让82无后坐力炮对那个它曾援助过的国家的战争中大放异彩。作为营级支援武器的82无后坐力炮被大量下放到连,成为了前线基层连长手中的宝。由于基层部队手里的40火箭筒精度和威力不足,82无后坐力炮成为了基层部队主要火力支援武器,82无后坐力炮小组经常跟随攻击部队前进,肩扛82无后坐力炮抵近射击,打击前线越南军队的防御工事和火力点。
对越自卫反击战时的82无后坐力炮让炮手和基层连排长玩出了花,在很多战斗中,解放军使用的82无后坐力炮创造了恐怖的70%以上命中率(导弹都没这么准),无后坐力炮不使用三脚架,肩扛发射等各种发射姿势,对于解放军来说都是小意思,由于越南和中越边境地区丛林遍布,武器的射击视野不佳,解放军甚至还有无后坐力炮上树打法。
图片
总体来说,82无优秀的战场适应性,几乎可以在任何俯仰角下射击,非常适合丛林山地作战,“指哪打哪”的精度,在对付工事时威力远强于40火,射程更远等种种特点,仍然使得82无在反击战胜利后得到了广泛赞誉,并进行改进。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