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首届“非遗购物节”将亮相楚雄市民广场,你准备好了吗?

6月12日至16日,云南省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场活动将在楚雄市楚雄开发区市民广场举行。活动以“非遗传承·健康生活”为主题,聚焦非遗在人民大众健康生活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突出“健康生活”主题,倡导“健康生活”理念,聚焦脱贫攻坚,重点围绕传统体育、传统医药和餐饮类非遗项目,开展非遗展示、宣传等活动,普及非遗知识和健康生活理念,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关注和保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浓厚氛围。
图片
活动期间,依托传统医药和餐饮类、传统技艺类非遗代表性项目开展“非遗购物节”,呈贡剪纸、易门浦贝陶制作技艺、石屏豆腐制作技艺、白族扎染技艺、郑氏黄帝九针医术、水酥饼制作技艺、团茶制作技艺、藏香制作技艺、彝族服饰刺绣技艺、苴却砚等38项非遗项目将精彩亮相,为广大群众献上一场非遗饕餮盛宴。此外,还有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现场展示技艺,为大家呈现多彩非遗。
图片
活动时间
2020年6月13日——15日
活动地点
楚雄市楚雄开发区市民广场
快来看看,此次“非遗购物节”有哪些好物吧!
呈贡剪纸
呈贡剪纸作品多为吉祥图案、服饰刺绣底样或祭祀用纸扎工艺品,造型夸张、寓意深刻、风格独特,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2013年入选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
图片
图片
面塑
面塑俗称面花、礼馍、花糕、捏面人,主要用上等小麦面粉和糯米面,配与各种颜色和石蜡、蜂蜜,经过防裂防霉处理,和成柔软面团,运用捏、搓、揉、掀、切、刻、划、挑等技法,制成生动形象的面塑作品,造型略有夸张,淳朴敦厚、色彩艳丽,2013年入选云南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图片
图片
彝族刺绣
彝族刺绣有平绣、纸花绣、打籽绣、数纱绣、包花绣等五种技法,绣品多为服饰系列,图案多为花鸟虫草,颜色以红、绿、黑为基色。彝族妇女由心而出,随心所欲,构图形象生动、逼真,花纹对称工整,图案醒目耀眼,花朵层层套叠,色彩对比强烈,缝制工艺精美雅致。2017年入选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
图片
图片
白族扎染技艺
扎染古称“纹颉”,主要流传于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喜洲镇周城村和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的大仓、庙街等地,尤以周城白族扎染最为著名。扎染原料一般为棉白布或棉麻混纺白布,产品种类浩繁,图案丰富吉祥,融艺术化、抽象化和实用化为一体,是白族文化的积淀。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图片
图片
传统皮雕制作技艺
传统皮雕刻手工工艺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古代游牧民族,兴盛于唐宋时期,后流传于欧洲。云南传统皮雕是一种富有浓郁民族特色的传统工艺,它通过民间皮雕艺人巧妙的构思用刻刀在牛皮上精雕细琢出图案的轮廓,经过特殊描绘、着色、层染、抛掐光、定形、半浮雕凹凸压制等一系列工艺、几十道工序纯手工制作完成。
图片
图片
剑川木雕
剑川木雕始于公元十世纪,已有上千年历史,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风格兼具南北之长,是中国木雕重要流派之一。剑川木雕技艺种类繁多,自成体系,线雕、浮雕、圆雕、多层镂空雕等技艺一应俱全。2011年,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图片
图片
云子(围棋)制作技艺
云子(围棋)制作技艺源自明代云南省保山“永子”工艺,“云子”围棋是“云南围棋子”或“云南窑棋子”的简称,又因棋子的外形优美扁平,且比较薄,故又得名“云扁”。白子晶莹似玉、古朴浑厚、沉重扁圆、弧线自然;黑子乌黑碧透,犹如天然玉石磨制而成,对光照视黑子边缘现碧色光环,宛如清潭春水,给人以悦目清晰之感。
图片
图片
鹤庆银器锻制技艺
鹤庆银器锻制技艺历史悠久,早在明朝中期,鹤庆就有加工、制作银、铜器具和饰物的手工艺匠人。鹤庆银器以纯银为主料,以镂雕和纯银抽丝编盘工艺相结合,根据所需制品形态、规格加工而成,保留了较为传统的民间手工技艺特征。制品包括各式茶具、酒具、炊具、刀具、首饰、宗教法事用品等类。
图片
图片
锡器制作技艺
锡器制作技艺主要流传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个旧市,包括采坯、碾坯、放样下料、扳金成型、手工抛光、焊接、手工雕刻、錾花等工艺流程。现今使用的石范浇铸工艺使用手工雕刻和打磨青色或红色粉沙岩石模具,在石材上雕刻出精美的图案,铸型制造出精美的锡制器物,堪称当代“工艺美术界的活化石”。
图片
图片
建水紫陶烧制技艺
建水紫陶烧制技艺始于元代,制作工艺考究,流传于云南省红河州建水县。原料中含有特殊矿物质,烧制后呈现紫红色或酱红色,其质地细润,色泽亮丽,独具一格,有“体如铁、音如罄、明如水、亮如锦”的美誉。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图片
图片
剑川土陶制作技艺
剑川土陶是大理州剑川县甸南镇一带流传久远的一种传统制陶工艺,产品按其用途主要分为生活用品、建筑用品、赏玩、祭祀四大类。土陶产品物美价廉,畅销滇西各地区,深受群众喜爱。2016年入选剑川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图片
图片
易门浦贝陶器制作技艺
“浦贝陶”起源于明末清初,至今已有350多年历史。其制陶工艺流程比较复杂,主要工序有8道:原料开采坯料配制拉坯干燥施釉装窑烧成出窑包装。浦贝陶就地取材、就地制作、土生土长、地方特性、地方习俗浓郁,注重实用性和欣赏性的完美统一。成品形式多样,品种丰富,做工精美,造型古朴。
图片
图片
藏香制作技艺
藏香是藏区雪域神山中稀有的“天木”,迪庆藏香可追溯至五代百余年前,以柏树干为主料,辅以藏红花、檀香、沉香、甘崧、丁香等名贵香料和药料,经原料拣选、洗净、晾晒、炮制、保存,采用古法纯手工精工细磨、自然晾晒、挤压成条、包装成品等数十道程序加工完成。产品主要有线香、塔香、瓣香、盘香等。
图片
图片
易门豆豉制作技艺
易门县浦贝豆豉是云南本土小有名气的食品类土特产,制作技艺精良,有选料精细、工序复杂、流程严格的要求,成品豆豉颗粒完整、色彩鲜艳、松软即化,富含蛋白质、氨基酸、乳酸、磷、镁、钙及多种维生素,吃起来鲜、香、嫩、糯,具有独特的地方特色。2017年入选云南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图片
图片
青稞酒制作技艺
在迪庆州藏民聚居地,家家户户都能自己酿制青稞酒,并约定俗成的把酿制青稞酒优劣作为衡量一个家庭妇女心灵手巧的标准,家庭主妇也把酿制青稞酒作为一门高超的技艺认真习练,精心制作。沿袭至今,已形成了从选料、酿造、制曲等一整套系统完整的酿酒技艺。2013年入选云南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图片
图片
无量山火腿制作技艺
无量山火腿源于当地民众杀年猪储存、食用肉制品的习俗,是南涧县有名的传统肉类食品。火腿肉质细嫩,香气四溢,油而不腻,香味浓郁,瘦肉香而不咸,肥肉香而不腻,色、香、味俱全。2017年,入选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
图片
图片
石屏豆腐制作技艺
石屏豆腐的历史,最早可上溯到明代万历年间,至今约有400年的历史。石屏的豆腐制作方法与众不同,自成一家,石屏豆腐点制,不用石膏,不用卤水,而是用古城内地下井水直接点制,做出来的豆腐味美鲜嫩,而且有韧性,即便是用手提起来左右甩动,也不至于断离,这就是所谓的“云南十八怪,豆腐甩着卖”。相关制品有豆腐干儿、豆腐皮、桶漂豆腐、漂花豆腐、干豆腐、水豆腐等。
图片
图片
水酥饼制作技艺
永胜水酥饼制作技艺,源于民国二十四年间,湖南艺人将此技艺带入永胜,并在永北镇一带得以传播,其制作技艺中最重要的就是浸泡和烤制。水酥饼色香味美,易于消化、吸收,酥滑不腻,食用方便,老少皆宜。形状各异,品类繁多,有火腿、白糖、豆沙、蜂蜜、玫瑰、伍仁、红豆、水果类等,是日常生活中最受人们喜爱的甜点。
图片
图片
团茶制作技艺
团茶制作技艺,主要流传于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的景谷镇。制作时,选用当地优质古树大叶茶为原料,经过杀青揉晒、蒸压成形、包装入库等几道工序,制成紧而不实、疏而不松的团茶,具有色、香、味、形的特点,堪称“茶中一绝”。2017年,入选云南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图片
图片
文丨李银娟 图丨云南省非遗保护中心
来源:红火楚雄文旅资讯
编辑:王蕊
审核:李成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