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撼了!这张动图,见证19年秦岭植被变化!

图片
看官留步,上图是2001年到2019年,卫星拍摄的19年来秦岭地区植被覆盖度情况。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近20年来,卫星拍下的秦岭植被繁茂,整体颜色趋深。数据显示,秦岭生态环境陕西段综合指数在2018—2019年达到最优,其优良等级面积历史上首次超过96%。
秦岭西起甘肃,穿越陕西,东至河南,以庞大的山体和高峻的山峰横亘我国腹地,分拨开南与北迥异的气候格局和人文自然地理环境。作为中国顶级生态空间、中华绿芯、世界物种基因库、重要水源涵养地,秦岭在增加碳汇、释放氧气、应对气候变化、调节区域气候等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图片
秦岭黑河森林公园
陕西省农业遥感与经济作物气象服务中心,承担着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开展土壤墒情、气象灾害、生态环境动态监测预警影响评估等职能,通过利用卫星和地面气象观测站,挖掘气候资源助力陕西绿色发展。中心副主任王钊从事气象服务业务20多年,对秦岭生态环境有着切身感受。
最近,王钊和他的项目研究团队,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对秦岭植被覆盖进行研究。
图片
陕西省农业遥感与经济作物气象服务中心副主任王钊
王钊:“从植被的图像来看,秦岭变化趋势是向好。我们做的结果,秦岭它是两头生态系统,变化稍微大一点,一个是海拔比较高的区域,它植被变化的幅度非常大,我们认为是气候变化的一些波动,就另一个是低海拔我们认为我们的人类的一些活动,它的干扰对植被有一些影响。中间海拔区相对是比较稳定。
图片
随着我国卫星遥感技术的不断发展,我省的卫星直收站每天可以实时从天空中获取海量的卫星数据,团队成员通过数据分析,对秦岭各项生态指标进行评估。
王钊:“卫星大概中分辨率七八颗,另外我们现在也能获取到高分辨率的一些数据,对一些重点区域,我们用一些高分辨率,像30米的10米的看它的变化,对于一些宏观的,我们大概就使用百米级的这样一个尺度来观察它的变化。利用2007年以来13年气象卫星数据,另外我们还用了1960年到2019年,32个国家(级)气象站,就是在秦岭南北路,观测序列非常长,对生态环境参数做了一些反演。”
陕西省气象局研发的以卫星遥感技术为主的生态环境监测评估技术,持续服务了30多年。近年来,国家气象中心、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与陕西气象部门形成合力,加强秦岭生态变化和改善程度监测评估。
国家气象中心利用自主研发的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生态质量指数等,监测评估秦岭植被生产能力、分析气象条件对植被生长影响。陕西农业遥感与经济作物气象服务中心围绕秦岭森林生态系统综合服务能力开展专题研究,内容涵盖秦岭植被固碳能力、水源涵养能力和调节大气能力。
图片
专家在太白山考察拍摄冻土小冰柱
图片
秦岭中的气象站
王钊:“我们近几年关注秦岭,因为秦岭从各方面各个角度来看,它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区域。当我们聚焦秦岭的时候,也是利用同样的卫星遥感技术,对秦岭的整个生态环境变化、比如,我们操作从地表的植被到大气的一些参数,做一些生态环境因子它长时间的一个变化。”
图片
茂盛苔藓显示秦岭生态良好
近年来,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和陕西气象部门利用卫星遥感的植被指数、绿度、净初级生产力三个指标,综合评价了秦岭的植被覆盖状况。
用2019年与2007—2014年的研究数据进行对比,秦岭植被覆盖整体状况明显改善。其中,东北部部分地区改善幅度达到30%以上,西部边界地区也有接近20%的改善。
土壤湿度进一步增加,中部和南部部分地区的增幅达到50%,表明秦岭的土壤更湿润,水土保持更好,森林水源涵养功能进一步增强。
秦岭北麓和南麓部分地区的气溶胶光学厚度值显著下降,部分区域降幅高达10—55%,表明近五年秦岭空气质量明显改善。秦岭生态环境陕西段综合指数在2018—2019年达到最优,其优良等级面积历史上首次超过96%。
图片
秦岭牛背梁
“秦岭,天下之大阻。”它不仅阻断秦塞人烟,也让气流运行有了明显阻滞。南船北马、南稻北麦,皆因秦岭而来。
秦岭东西约1600公里,南北10公里至200公里,海拔多在1500米到2500米,其中,秦岭的核心段在陕西。
图片
华山
水平和垂直方向显著的气候差异和复杂的地形地貌,造就了动植物生活环境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使秦岭成为全球34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之一。
充沛的水汽在这里上升凝结形成降雨,使得“八水绕长安,七水源于秦岭”。在良好生态环境下流出的“质优”淡水,在北麓流入渭河,在南麓流入汉江,两条河流分别作为最大支流汇入黄河和长江,成为重要的水源供给。
秦岭补给了南水北调中线水源的75%左右,每年向北京、天津等地供水120亿至140亿立方米——不仅哺育了秦川百姓,更与全中国血脉相通。
图片
秦岭黑河上游
陕西省农业遥感与经济作物气象服务中心副主任王钊:“秦岭这块会后期会加密一些观测设备,逐渐增加一些观测的要素。另外我们对卫星这一块,然后也会获取到更多的一个信息源,提高它的处理能力。我们通过处理出来数据和生态系统模型,建立一些比较复杂的模型,整个提高它的处理的效率,这样可以从生态环境因子、生态服务功能多个角度分析出来更多的一些变化。”
记者:邹隽喆
编辑:拓紫云
责编:吴 伟
监制:康乐群
大家都在看
听陕西︱在这里